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东方卫视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让戏曲不再遥远

郝天韵
2017年08月09日14:0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小字号
原标题:《喝彩中华》:让戏曲不再遥远

  “武氏父子”展示帽翅功。

  周星雨(下)带伤完成演出。东方卫视 供图

  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这句话出自素有“小孟小冬”之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她的这句话,让很多人重拾起对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京剧的热爱。最近,她正作为“观察员”忙碌于《喝彩中华》的台前幕后。

  接棒《诗书中华》,《喝彩中华》是由东方卫视原创播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该节目由东方娱乐出品,聚焦中华戏曲文化,以有温度的创新方式为全国观众展现中国戏曲不朽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电视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做的又一次突破性尝试。“《喝彩中华》的作用,就是要在不懂戏曲的人与戏曲内行之间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王珮瑜说。

  “《喝彩中华》引入了‘喝彩人’的概念,我们要让每位表演者以自己的方式在舞台上为心爱的戏曲艺术喝彩!”《喝彩中华》总导演、东方娱乐独立制作人王昕轶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谈道,这些“喝彩人”在节目中都很“燃”,那种自发的民族自豪感,也“带燃”了观众。

  为经典戏曲喝彩

  “我是田宸子,今年5岁了,我来自河南,我为豫剧喝彩!”“大家好,我是唐藩真,我为沪剧喝彩!”“我们是焦家四姐妹,我们为花木兰喝彩!”……在《喝彩中华》的舞台上,有身怀绝技的专业戏曲演员,也有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生活背景的戏曲爱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为他们热爱的戏曲喝彩。

  7岁女娃创作沪剧,“90后”少女苦练跷功……在《喝彩中华》中,许多京剧、昆曲大师携家中的新一代亮相节目,老中青戏曲艺术家的身影也让观众记忆犹新。晋剧帽翅功、漳州木偶、腹语唱戏等传统绝活儿被完美呈现,京歌、曲艺摇滚等多种创新艺术形式也让戏曲艺术活力四射,《喝彩中华》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引得不同年龄段观众和网友点赞。“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国粹,让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更好地继承发扬下去!”网友“小梅要夏眠”感慨道。

  让那些热爱戏曲、懂戏曲的人来到荧屏上介绍戏曲文化,是从事戏曲节目工作10余年的王昕轶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告诉记者,与传统的戏曲节目相比,《喝彩中华》是对戏曲一个全新的呈现。“节目中,戏曲展示的部分相对较少,‘喝彩’其实突出的是戏曲的概念、元素,以及背后蕴含和传递出的人文精神。”王昕轶谈道,这是《喝彩中华》与其他戏曲节目最大的区别。

  为人文精神喝彩

  节目中,每一个“喝彩人”都有着与戏曲密不可分的人生经历:一生为无数名角伴奏过的“江南鼓王”甘愿为5岁小朋友司鼓,组成“京剧99岁组合”,这也寓意着京剧艺术的长长久久;29岁的武生曾在训练中摔碎颅骨、一度瘫痪,可为了自己的戏曲梦,他坚持复健,终于重返舞台……“这种感情才是最真挚的。”王昕轶感叹道。

  正如王昕轶所言,节目中的这些平凡却不平庸的“喝彩人”,给观众带来太多感动。第四期节目中,来自重庆的“川剧四人组”在表演《白蛇传-金山寺》片段时出现突发状况——小师妹周星雨在与师兄做一组高难度托举动作时,突然从空中重重摔落在舞台上,面部着地摔伤,鼻梁处立显伤痕。当时,现场导演组和观察员们一致叫停,然而这位重庆姑娘只说一句“没关系的!”在后台紧急处理伤口后坚持带伤完成演出,并且不减少高难度动作,完整呈现了川剧《白蛇传-金山寺》片段的表演。“喝彩人”们的勇敢与坚韧,引得在场观众激动得起身鼓掌,王珮瑜被感动得落泪。

  这时,大家为戏曲艺术喝彩,为“喝彩人”喝彩,更为“喝彩人”身上迸发出的精神喝彩。

  “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从小就沿袭了传统的优秀人文精神,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想要帮助他人的时候,骨子里的精神就迸发出来了。”在王昕轶看来,中华传统的谦恭、礼让、勇敢、见义勇为等优秀的人文品质是《喝彩中华》节目最想要弘扬、延续的。“我们的内涵一定是中国的人文精神,而不单单是技巧和演唱。”王昕轶说。

  为文化传承喝彩

  在《喝彩中华》中,“喝彩人”更多地展现出来的是文化传家、国粹传家的活力与希望。关乎梦想与传承的故事在《喝彩中华》中数不胜数,王昕轶直言,自己也多次泪洒现场,感动于老一辈的坚守,也惊艳于新一代的传承。“年轻演员对戏曲的热情也打动了观察员和观众,正是这些演员的加入,才让戏曲有了不断传承的希望。”王昕轶说。

  《喝彩中华》每期都设置有致敬环节,为梨园行辛勤的奉献者们喝彩。在第二期节目“致敬篇”中,来自山西的武凌云一家三代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有“头顶上的芭蕾舞”之称的晋剧传统绝活儿帽翅功。舞台上,武凌云与他年近八旬的父亲武忠合作演出了一段精彩的《徐策跑城》,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用帽翅不同方式、节奏的抖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我的心愿就是要为我们晋剧喝彩,为我们戏曲艺术的传承喝彩!”爷爷武忠在舞台上的这句话感染了很多人,爷孙三代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在场的观众、观察员们无不为之深深感动。

  据了解,《喝彩中华》节目播出后,第一期收视率0.74,全国同时段第五;第二期0.79,全国同时段第四;第三期收视率0.53,全国同时段第七。虽然没有拔得收视头筹,然而对于这样的成绩,王昕轶很是满意:“我们要认清客观事实,作为一个戏曲节目,《喝彩中华》的收视率不可能轻而易举就排到第一、第二,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很让人满意了。”在他看来,虽然很多人不一定懂戏、爱听戏,但只要观众被节目中的艺术家、戏曲故事所感动、觉得有价值,节目就成功了。

  据王昕轶透露,“中华系列”节目之《唱响中华》将于今年10月推出。

  微点评

  《喝彩中华》告诉我们,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也近在咫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也同样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