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二十二》公映 反映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

2017年08月15日07:29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现在能让她们流泪的,只有家人”

纪录电影《二十二》海报

  昨天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一部反映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也于昨日正式公映。作为第一部在内地院线上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的导演,郭柯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只是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们了解,二十二位老人曾经是受害者,如今是过着平静晚年生活的普通老人,“现在她们说起日本已经轻描淡写,能让她们流泪的,只有家人。”

  ——“二十二位老人仅八位在世”

  片中,所有愿意面对当年遭遇的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人士,讲述着她们当下的生活。导演郭柯曾在2012年拍摄过同题材的纪录短片《三十二》,两年后开拍的《二十二》则是他“把自己退后,抛弃摆拍”的成长之作。截至2014年中国有22位老人公开了“慰安妇”身份,郭柯便带着团队花了十几天时间走访寻找这些老人,随后影片在当年5月开拍,2个月内以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完成了拍摄。

  如今影片正式上映,二十二位老人现在仅剩八位还在世。郭柯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韦绍兰老人,“她家里住的情况不好,有一次我们四个人在春节前去看望她,给了她500块钱零用钱,晚上我去跟她告别的时候,她就让我坐在她旁边,从衣服里掏出四个红包,跟我说你们四个人要回家过年,拿着给妈妈买点糖果吃。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分别装着100块钱,当时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影片拍摄完成后,许多发行商希望郭柯能加一些让观众“有情绪会哭”的“家国仇恨”元素,而郭柯始终坚持把这种看似平淡的“情感”保留在片子里让观众慢慢体会。

  ——“老人每天都盼着孙子回家”

  在郭柯的坚持下,最终剪辑出来的《二十二》大多是一些相对平静的画面,没有震撼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郭柯透露,初版会相对热闹一些,“比如一位老人在养老院里,每天吃饭要靠护工给她送饭,旁边还有很多老人去洗菜做饭,通过交叉剪辑很热闹。但这种热闹是你有选择性地剪出来的,当目光只注视在这一位老人身上时,她就是那么平静。”

  郭柯坦言,他看到的老人们都非常平静,就像普通老人一样。“她不会主动跟你说日本人的事。你跟她相处三四天之后,你说奶奶给我们讲一讲以前的事,她肯定会给你讲,甚至会讲被日本人抓进去怎么怎么,但再深入就不会说了,点到为止。2014年这些老人都在85岁以上,都有自己的家人,不管是养子养女还是亲生的,老人每天都盼着自己的孙子回家。”

  在他眼里,这些经历过历史伤痛的“慰安妇”与普通老人没什么区别,“我没有必要在片子里告诉你‘慰安妇’是什么,你想要了解可以看完后去查资料。我只是告诉你这些曾受伤害的女性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我希望观众把她们当做亲人或者邻居,就是一个很可爱的老人,你就会理解她们的情感是什么。”

  ——“用平静温柔的方式来呈现”

  郭柯感慨,《二十二》 里每一位老人说起过去都轻描淡写,让她们动情的是家人,家人对她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都会让她们流泪。

  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推广这么一部题材小众的纪录片,郭柯很坦然地面对“全国排片率不到2%”的现状,“我觉得艰难是它的命,没有人愿意去面对痛苦。所以我用一种更加平静温柔的方式,让大家先接受和喜欢这些老人,这样就是对她们有了关注。”至于网络上“贩卖伤痛”“二次伤害”的质疑,郭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只是把她们当作普通老人,那就没有伤害,你为什么非要给她们加一个‘慰安妇’的帽子?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得了便宜又卖乖,但我就是希望大家多去看看她们,让我们下一代人知道她们虽然曾经是受害者,但都只是普通老人,晚年过得非常平静,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信息传达出去。”(晨报记者 陆乙尔)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