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康中国”与体育传播的关系
——从城镇和偏远农村的不同视角分析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基于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观察法,发现在城镇通过体育App、微信公众号等向人们传播科学的健身知识、让人们爱上运动,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偏远农村,体育健身还很滞后。要通过体育传播扭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更应向人们传递体育的自我超越精神,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需更加重视电视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传播;关系;助力
中图分类号:G206;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国家政策层面,健康与体育在无形中已形成难以割舍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建设健康中国与体育传播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这是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解读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早在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5年2月“健康中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至此,“健康中国”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
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
2015年10月29日健康中国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标志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公报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1]
201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第六章全篇对全面提高身体健康做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从国家战略层面,又做了长远规划。可见“健康中国”不是一时一事的临时行为,而是恒久坚持的重大举措,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二)健康中国战略赋予体育工作和体育传播神圣使命和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8篇29章,从总体上提出了“体、医、药”三者发挥各自职能、协同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路径。其中有6章9节专门对新时期开展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由此可见,健康中国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大概念,而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处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前端位置。体育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体育发展直接服从和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而健康中国战略也必将赋予体育工作更高的职能,从而也为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体育不仅是“体、医、药”三大载体之一,且扮演的是先锋队、铺路者的角色。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付诸实施,体育传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传播体育文化,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体育传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策略、传播媒介、传播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紧密结合与持续引领,让中国大地上到处呈现一派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欢乐氛围和美好气象。
二、体育传播:城镇健身促健康的有效普及
现代体育发展日新月异,体育传播媒体异军突起,对人们的健康观念、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各类媒体形成合力,全面普及健身促健康的理念
体育传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提供各种体育赛事、体育表演、体育信息,持续不断地发掘和传播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强化生命质量、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意识,引导人们确立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理念,促使人们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让全民健身成为自觉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认知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随着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出台实施,传媒合力全面普及健身促健康理念,已经转化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力行动。
(二)互联网+助力全民健身
在互联网时代,普及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医学、保健常识并非难事,更重要的是,“健康中国”建设之际,互联网+让人们爱上体育锻炼,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
1.智能手机体育App引领健身新时尚:夜跑的人越来越多,广场舞已风靡全国。这些现象的起因不得不提及智能手机、互联网。有关健康运动的App越来越多。比如说咕咚,这款专门针对跑步爱好者的软件,用户基数已达3000多万,运动加社交的模式,深受人们喜爱。此类软件大多以记录下每天走路的距离,并和朋友进行排名的方式实现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在心里形成一种竞争势头。每天坚持运动,并和别人进行一个比照,让坚持不在艰难,坚持久了,运动也就成了习惯。
2.开发健康有关的手机等软件:人们可以通过登记自己的体重等相关信息,随时得到身体健康状况的反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能有大概的了解,并提供健身指导,以至于身体出现问题后及时就医。比如有一个手机App叫做美柚,这是专门针对女性的软件。可以准确记录女性的生理周期,并且诊断健康状况,同时给出保健建议。类似这样的健康App无疑充当了“私人医生”的角色,既给人们带来方便,又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由于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健全,无论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是医学常识、保健知识等,借力互联网+,健身促健康的理念将会得到广泛快速地传播、普及。互联网健康手机等软件的开发,互联网对全民健身的引领,因其传播的快捷、方便、覆盖面广等,使“健康中国”的推进,就有了巨大的力量,其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三、体育传播:扭转农村的困境
(一)“体育”被误解:从改变理念做起
体育锻炼对于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建设“健康中国”,全民正确理解体育精神、爱上体育运动是重要保障。
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发表《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中16岁以上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的比例仅仅是44.7%,低于发达国家。[2]影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运动场所、工作时间的限制以及民族、性别、职业的影响等等,但是具体到农村,正如苏近阳指出的,农民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等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在农村的大力开展。[3]因而,参与人数、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情况、正规场所锻炼的比例等等方面,农民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4]笔者也观察到,在大多数偏远农村,人们依旧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遵循着自然规律进行体力劳作。在他们脑海里,就没有锻炼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甚至觉得自己整天劳作,还用锻炼?并不知劳作与锻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人身健康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不难看出,“体育”被误解到何种程度!
基于这些认识,健康理念在农村的普及,任重道远。要更加有效的利用好新闻传播的力度与广度,扭转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重新认识,把被误解的“体育”扭转过来。
在中国八千多万的贫困人口也集中在农村。如此庞大的群体,“健康中国”行动也不得不去关照到这个群体。从减贫的角度看,贫困户对体力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健康对其收入的边际作用更大,对于农户脱贫具有显著作用。[5]由此可见,全民健康活动在农村的普及,意义深远。健康中国行动对农村来说,更加必要和迫切。通过体育传播扭转人们对体育的再认识必要而迫切。
(二)“知识沟”的事实:需合理利用传播媒介
软硬件发达的城市,健康保健、医学常识普及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基础设施滞后的农村,一方面互联网没有全面覆盖,即使有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熟练使用。正如蒂齐纳1970年提出的“知识沟假说”: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多,社会经济情况好的人要比相对差的人更快地获得这类信息,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成扩大而非缩小之势。[6]215城乡差距导致两者之间“知识沟”的存在并且日趋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电视这种媒介在农村是常见的,也是农村人最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因此利用它来传播和普及健康生活理念是最切实际、最有效的。制作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电视节目,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在农村普及健康理念的最有效方式。基本健康知识的普及,农村的意见领袖也会带来很有效的人际传播,笔者以为健康中国在农村的实现,电视是普及健康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
四、结论
“健康中国”是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全面健康目标,更是健康优先的全民健康理念,也是全体国民的共同理想。[7]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讲到:有一个统计,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一元钱,就可以在医疗当中减少7至8元的投入。可见,建设“健康中国”的路上,体育锻炼在确保国人身心健康方面意义深远。不管在传播体育理念、弘扬体育文化,还是督促全民共同参与健身运动、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等等方面,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正向的推动力,必不可少。
鉴于此,笔者以为:首先,城镇可利用好软硬件比较完善的优势,利用好互联网、新兴媒体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城镇居民普及健康生活理念,提供全面健身的科学指导。比如前文提到的智能手机健康App的开发等;其次,重视偏远农村,有效利用好电视。基于农村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对体育的偏见,更应该制作接地气的电视节目,引导人们扭转认识,自觉形成自觉锻炼的新风尚。另外,“健康中国”建设之际,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提上议事日程。如何更好解决偏远农村出现的这些问题,还需广大学者更多深入探讨。再次,除了通过传播媒介提供健身指导、扭转对体育的偏见让人们爱上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体育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弘扬体育文化,教育人民,谋求人的全面发展,谋求人的自我超越。
“健康中国”的推进,不仅需要从认知层面切入,也需行动层面跟进,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想的成效。对此,作为新闻媒体,尤其互联网,在这方面尽心尽力传播体育信息与健康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姜天一.“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2015.12-01)[N].健康报,2015-12-22.
[2]马江涛等.中国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序次逻辑回归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9).
[3]苏近阳.山区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5(6).
[4]江崇明,张彦峰等.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2009(3).
[5]程名望等.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J].经济研究,2014(1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李滔等.健康中国的内涵和实现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16(1).
(作者简介:刘亚梅,女,作者单位为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责任编辑:薛耀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