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领域五年来内外兼修 图书彰主题出国门度寒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一诗句表达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厚望。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我们回望过去的五年可以看到,中国的文艺事业万紫千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则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己任,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去。
国庆长假期间,本报推出“文艺这5年”系列报道,全面回溯中国文艺这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金秋时节,品味文艺之硕果,香甜而长远。
五年来,全民阅读成为文化风向标,书香社会成为文化产业的关键词,“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再次成为社会共识。解读五年来出版领域的变化,主题出版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实体书店再度焕发活力、文化走出去渐成气候、数字出版蔚为大观这几项不可或缺。
主题出版:已成业界的自觉行动
五年来,出版领域的关键词当属“主题出版”,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一大批优秀的出版物印刻下历史的关键节点,其中既有鸿篇巨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也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理论热点面对面》、《马克思靠谱》等通俗理论著作,还有《毛泽东年谱》、《邓小平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用典》、《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抗日战争》、《重读先烈诗章》等兼具理论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主题著作。
“中国道路、中国梦、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是读者高度聚焦的主题。主题出版回应了读者的巨大需求。”在2017年上海书展现场,一位业内资深出版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主题出版既是责任,也有市场。”
事实证明,主题出版物既可以是战略决策的解读之书,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热门书、畅销书。“政府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已经转变为出版者的自觉行动,主题出版的专项化部署已经转变成常规化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胡长青说。
版权输出:不再只是中医药
近年来,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诠释着当今中国的文化活力。在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伦敦书展、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东京国际书展上,中国书籍与参展商一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我国实现版权输出5万多种(次),版权引进输出比由2012年的1.88∶1缩小到2016年的1.55∶1。其中,图书版权输出由2012年的7568种增长到2016年的8328种。国外读者对中国的关注不再局限于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内容,而是更加倾向于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内容。
“在未来几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创新之源,或者现在已经在发生了。”荷兰雷奥诺出版公司总裁雷纳德·沃尔特斯如此分析讲述中国故事的图书近年大受欢迎的原因。
在版权输出的图书品类里,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多语种版权输出和多语种翻译出版越来越热,知名作者的作品在巩固提升英文版翻译数量和质量的同时,阿拉伯文版、希伯来文版、越南文版、泰文版等多语种、小语种的版权输出和翻译出版规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新增版权输出100多种,翻译成20多个语种出版;麦家《解密》输出33个语种版权,海外出版英文版、西文版等21个语种23个版本。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翻译出版2973种图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3000多种图书在42个国家翻译出版;丝路书香工程资助1200多种优秀图书多语种、小语种翻译出版;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完成100多种优秀图书的互译出版;中国图书走出去基础书目库首批入库图书200种,通过集中推介,引起世界各国出版机构的浓厚兴趣。对于走出去效果好的图书,总局还设立了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目前已经奖励了两期,奖励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
实体书店:重新焕发活力
2010年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数字阅读和网络购书成为新潮流,实体书店的经营曾面临困境,每年都有一批实体书店暗淡退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为此,各方在实体书店经营上出谋划策,让实体书店度过“寒冬期”。
自2013年以来,通过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扶持、税收减免、项目带动,实体书店重新焕发活力。201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通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每年减负50亿元,打响保卫实体书店的第一枪。据报道,截至2016年,中央财政用3亿余元专项资金扶持了全国210家有文化影响力的实体书店。2016年6月,《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为我国实体书店的持续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随即,连锁品牌西西弗书店连续在北京开设多家分店,钟书阁也进驻苏州,越来越多个性化的优质书店来到人们身边。
近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让书店的灯火照亮城市的夜空。北京的字里行间书店和地安门雁翅楼中国书店、上海的钟书阁、南京的先锋书店、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广州的方所、福建的大梦书屋依然在坚守,成为城市的精神园地。
数字出版:
产业规模5年增长3倍
伴随纸质出版物的繁荣,电子出版物也在蓬勃发展。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正以强大的力量融合着传统出版的边界——目前已形成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手机出版物等多类型产品的数字出版体系。 这五年,也是中国数字出版茁壮成长的五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1936亿元。至2016年,这一数字跃升到了5720亿元。数年间,产业规模累计增长了2.95倍,充分展现出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生机。各出版单位大都开发或配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传播系统和服务平台;存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比例也上升到80%左右。
数字出版的版图里,网络文学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截至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了3.33亿,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了90亿元。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网络文学产业逐渐将影响力辐射到了海外地区与国家,业已成为我国全球文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以及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也同样引起重视,2017年8月,在北京亦庄举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召开,“以“网络正能量 文学新高峰”为主题,邀请网络文学产业各方共话网络文学的未来,发起《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北京倡议》,倡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抄袭模仿、抵制侵权盗版,呼吁建设德艺双馨的作者队伍,并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清朗的行业环境。(记者 张知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