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闻“不打烊” 纸媒有心意

梁勤俭 李雪昆
2017年10月10日11:0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小字号
原标题:新闻“不打烊” 纸媒有心意

  《华西都市报》让机器人“小冰”携手大熊猫开启黄金周奇妙之旅。

  “十一”长假,许多报纸选择了用纸媒+新媒体的方式继续服务受众,看似只是一种简单的选择,但其背后却传递出了诸多信息。纸媒正用媒体融合的方式适时在节假日中继续做好服务。

  更可喜的是,报纸内容也基本上告别了内容的大同小异,也绝非集中在“出行堵车”“天气状况”“景区人涌”几个主题上。毕竟,这些都已经是太常规的新闻,每个黄金周都会出现,可看性早已大大降低。

  其实,作为地域性较强的都市报,节假日恰恰是其出新闻的“黄金时间”,只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愁找不到受众爱看的好内容。莫让“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句平时被大小报纸喊得响亮的口号,因为休刊而黯然失色。

  众多报纸新闻“不打烊”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积极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向便捷转型、向实用性服务转型的观念转变。众多转型成功的传统媒体所探索的路径和所创造的经验,都充分表明,全面转型的关键,就是不管怎么转,都必须先保证传统主营业务上的优势不能丧失,原有的市场不能轻言放弃。这是转型之前、之中都万万不可偏废的要则。

  而转型往哪儿转?先转变思维定式,先认清自身的优势,方能有的放矢地去干。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市场,从转换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入手,即由过去单纯的新闻产品的加工者、传播者,转型为市场急需的各种优质资源的配置者、整合者,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者、经营者,还有客户、受众各类问题、困难的解决者等。总而言之,社会各方面对我们是有着巨大需求的。

  正是因为这种转型要求似乎来得有些突然,令深处变革中的众多媒体对现实的认识尚有许多不到位之处。当有人高举“转型”大旗时,却并没有用心地去观察、去体会、去思考市场和用户的感受。

  转型的立足点究竟在哪儿?我们以为,转型的基础是先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目前做得最专业的就是内容,能够吸引受众和客户的只有干货,传统媒体如果忽略了内容的生产,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生存的土壤。

  找准了市场定位,明确了转型方向,便应当量力而行,从自身实际出发,从满足各方新需求入手,服务意识尽可能更强一些,服务手段尽可能更多一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变化,走好走准走稳自己的转型之路。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