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培育双内核复合型人才

2017年11月21日13:27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培育双内核复合型人才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们正在进行采访实践。资料图片

  孔孟之乡,人杰地灵。20世纪30年代,杨振声、闻一多、舒舍予、梁实秋、沈从文、游国恩等一批大师、学者和著名作家云集的地方,便是齐鲁大地上的山东大学文学院。自1996年成功申请新闻学本科专业之日起,在文学院基础上正式成立的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9月14日独立建院)便开始培养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传播新生力军。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部校共建’为契机,以新闻传播教育创新为驱动,根植于百年山大,厚植于齐鲁大地,我们致力于培养传播优秀文化和运用新兴媒体的双内核复合型人才,建设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邱凌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如今,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成为山东省唯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生—博士后”完整的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的院系。

  根植文史底蕴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2013年年底,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并在上海召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现场会,公布了全国首批10所共建新闻学院的学校,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为首批共建学院之一。

  基础雄厚、特色鲜明的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新闻传播学院植根于文学院,我院学生最大的优势便是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文史底蕴和扎实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邱凌谈道,根植于深厚的综合性大学优势,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

  传播经典文学的公益项目“文学生活馆”、双一流课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承办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滋养出一批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其中,“文学生活馆”首开多校区课堂共享模式。在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管理与运作下成立的“文学生活馆”,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播而搭建的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与传播平台,这一项目曾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传统文化”奖。“在本科生院及山大电视台的支持下,该项目使得学生能免除奔波获得课程资源的共享。”邱凌说,120余场的人文讲座、三地八校区与视友网的同步直播,经常汇集超过3万人现场倾听、百万人在线收看。

  开拓创新思维

  拓展新型教育模式

  “新媒体技术不仅给新闻传播业界带来很大的挑战,对于新闻传播学界也是如此。然而,对于新闻传播教育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这让我们重点思考,如何从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向现代化、创新型的新闻传播教育,我们的行业教育模式如何不断推陈出新。”邱凌介绍说,立足新闻传播行业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培养具有广阔独特的新闻传播眼光、多种传媒专业素质、新闻信息分析整合能力的新型传播人才,可谓是不遗余力。

  为了培养新型传播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跨媒体专业技能人才,学院拟成立跨行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媒介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类课程组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据新闻及可视化新闻等课程;学院建设了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拟协同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及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等建设数据新闻、精确传播、可感化传播、融媒体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教研平台。

  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硬件设施,更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24名专任教师均获得过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教师们也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广告学教授臧丽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参加多项广告设计创意比赛,将理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学院教师们参与到慕课开发、电子课程资源共享以及课程网站建设中。

  “随着传播载体与传播形式不断涌现,需要‘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更需要‘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和培养方案。”邱凌说道。

  涉足多领域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大特色。除了组建“山大新传说”“未来传播社”等学生团体、校内媒体外,学院还会定期组织各种学术科研、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我院学子回报社会、观察社会的一大门径。”据邱凌介绍,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近年来学院学生实习较往年主要有两大突破:一是积极开拓高端实习平台,“成建制”地组织学生赴国家级顶尖新闻媒体实习,这是强化学生培养,丰富学生阅历,密切与国内一流媒体联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二是强化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报业集团的合作交流。山东广播电视台安排了首席记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开创双导师负责制的项目化实践方式。

  多领域、深交流的实践模式,不仅丰富了在校生社会阅历与专业能力,更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据了解,学院学生的实习单位广泛分布在各级媒体、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以2017年我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去向情况为例:全班共69人,其中16人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保送11人,考取5人);14人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含港澳台);20人就职于党政机关、媒体行业;19人于其他行业就业。”邱凌介绍道。(见习记者 郝天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