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工智能强势入驻传媒业 智媒体未来 你准备好了吗

杜一娜
2017年11月21日13:3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智媒体是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编者按 人工智能近两年来强势入驻传媒业,在“互联网+”旨在“连接一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人工智能来自深度学习,这能够有效连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使得“人工智能+传媒”颇具前景。未来媒体究竟怎样?坚守传统媒体领域的从业者更需要抬头仰望星空,了解更多未来媒体可能的模样,迅速转变思维,跟上媒体发展的步伐。本期《传媒周刊》关注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话题,以飨读者。

  机器人如何写作?人工智能与媒体的关系是什么?未来媒体将如何变化?11月16日,在封面传媒主办的“智创·未来2017C+移动媒体大会”上,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媒体研究学者、媒体从业者等就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现状、与新闻从业者的关系、媒体的未来趋势等话题,与业界交流分享,为业界勾勒出一幅未来媒体的蓝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怎样写作

  很多人好奇机器人如何写作,其实,机器人写作非常简单。微软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曹文韬给大家一个非常清晰却又简单的回答。他说,机器人把全球大量数据积累和聚合后的内容重新整理之后,通过自我学习,最终分类聚合成一篇篇各行各业的文章。

  曹文韬介绍,所有机器人写作的技术都离不开一个叫做知识图谱的东西,知识图谱在庞大的数据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相当完整、庞大的知识网络,使得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当知识图谱应用到媒体领域,便可以做到内容的抓取、聚合,进而再进行内容的生产。

  其实,机器人写作已经不再陌生。今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报道,就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机器人用时25秒写就。而封面传媒作为一家媒体单位,早在2016年12月20日,就应用机器人写出了第一条商业促销打折资讯,是国内第一条基于机器人写作算法服务的资讯。2017年9月30日,“小封”机器人用时8分09秒写成1300字的青川地震报道。2017年8月19日,入驻封面新闻的微软“小冰”机器人在《华西都市报》开设专栏,独家发表了诗作。

  对于机器人写作,这只是人工智能在媒体上的应用之一。其实,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希望它像人一样,能和与之交流的人产生非常简单的互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它能够变身你身边的好朋友,把世界所有信息带给你。当你跟一个人工智能交互的时候,正是你在向一个人工智能不断透露你的兴趣与爱好的过程。”曹文韬表示,当用户在与人工智能聊天时,所聊的内容便是人工智能逐渐理解用户的过程,在人工智能完全理解用户后,会聚集成这个用户的画像,提供给媒体从业者,从而让媒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用户。

  机器会取代哪些采编工作

  自从机器人写作产生后,让不少从业者有一种恐慌的感觉。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取代新闻从业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与新闻记者,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传播技术的迭代。他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更加先进的技术,它与人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应当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媒体的关系。

  “人工智能应该是现在的第一生产力。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可将人工智能看作水或电,是人类生活生存不可或缺的。”在腾讯网编委张克侠看来,未来的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机器把人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人就可以更深度地追踪热点,人与机器的协同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也能帮助用户更快、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前所未有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前所未有地让媒体从业人员更快地发现热点。”张克侠说。

  《硅谷百年史》作者、被称为“硅谷精神布道师”的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代替一些工作,也会创造另外一些工作。人类所发挥的功能可能会被替代,不过还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只有人类能够操作,这将是又一个高度的智能问题。

  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首席科学家聂再清看来,媒体的智能化已不仅仅局限于平台的分发环节,更深入到整个新闻生产及传播过程。人机协同将人类和机器优势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平衡化模式,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主流方向。基于此,聂再清认为,未来的机器并不会代替记者写稿,而只是获取新闻线索完成简单的信息搜集,帮助记者更好地写出深度稿件,起到辅助作用。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机协同是未来新闻业的基本工作状态。他认为,机器人会和人类一起在新闻内容的各个环节共同协作,逐渐参与到新闻内容的选题策划、新闻采集、编辑写作、内容审核、推荐分发等各个环节,帮助媒体行业实现智能化。

  未来媒体趋势是什么

  未来的媒体将是怎样的?皮埃罗·斯加鲁菲在现场发布了《未来媒体趋势报告》,为大家勾勒出未来媒体的模样。

  据其介绍,媒体的蓝图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63%的客户端用户在下载客户端后活跃期为30天以内,互联网用户对于实时、高质量的新闻、分析和评论的需求较高,但对于此类应用的花费预算却十分有限。同时,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音频、视频以及其他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媒体内容较受用户欢迎,处于内容形式的头部位置。因此,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未来,数字媒体将成为用户体验导向的科技,新闻工作者将被更多地赋予创客的身份。

  同时,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病毒式传播、简洁化的风格、可视化内容、新生产和多渠道载体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主要特点。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的大型媒体平台。他表示,未来多媒体的载体形式将代替过去单一的媒体形式,传统的媒体载体并没有被淘汰,而是和新型的媒体载体共存,全平台传播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主要趋势。

  对此,李鹏也认为,纸质媒体不会消失,但不再是以其为中心,未来纸质媒体将作为整个媒体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或者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将被印刷在纸质版面上被留存下来,纸质媒体将成为新闻的奢侈品。而李鹏预见,未来的媒体首先是智媒体。

  “未来媒体的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内容生产方式变为读者和生产者的写作。读者除了可以阅读外,还将参与到写作、分享和发现等环节中。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制造者和消费者将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身份——产销者,用户的需求和信任将被进一步满足。”皮埃罗·斯加鲁菲给未来媒体的生产方式做了这样的预判。他认为,未来媒体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从而赋予媒体新的生命。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用户阅读新闻的习惯,以前我们被动地在看,现在我们主动交互。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媒体形态,而未来还有更多想象。”曹文韬赞同皮埃罗·斯加鲁菲对未来媒体的看法。

  不过,尽管人工智能将给未来媒体带来许多辅助工具和设备,但这并不能表示可以做出高质量的新闻。皮埃罗·斯加鲁菲强调,在未来的媒体中,要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的记者等采编人员在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

  ■观点

  病毒式传播、简洁化的风格、可视化内容、新生产和多渠道载体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主要特点。

  ——《硅谷百年史》作者、“硅谷精神布道师” 皮埃罗·斯加鲁菲

  人工智能能够变身你身边的好朋友,把世界所有信息带给你。

  ——微软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 曹文韬

  机器人与新闻记者,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传播技术的迭代。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张洪忠

  机器把人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人就可以更深度地追踪热点。

  ——腾讯网编委 张克侠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