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传媒》>>2017年11月上

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李明德  刘婵君
2017年11月27日15:19 | 来源:传媒
小字号

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提高认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辨别新媒体的能力,让新媒体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运而生。然而,由于设置时间较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确立。鉴于此,以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从契合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充分思考正当其时。

以创业创新为核心教育理念

在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中,创业创新教育应当成为贯穿全过程的核心理念,因为作为该专业直接对应的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鼓励创业、激发创新的领域。与传统传媒业相比较,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拥有着太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或许传统媒体的创业模式都是相似的,而互联网的创业模式则呈现出明显的丰富多样性。传统媒体的创业仰仗雄厚的资本运营,而互联网创业的资金门槛则相对较低。虽然创业意味着风险,成功永远也只是少数,但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毕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突破。其次,传播模式的颠覆式变革,驱使更多的普通人逐渐加入到专业记者的行列,相应地,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记者则需要向着专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因为伴随这些新式记者群体的迅速扩张,职业记者的统筹配置能力显得愈发重要,懂得合理分配与整合这些相互独立的工作人员,善于对新闻生产全过程做出整体把握,“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记者”,已经成为后工业化时代职业记者所理应具备的一项技能。再次,从现实数据来看,互联网的创业创新确实具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在《福布斯》2013年公布的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29位富翁中,12位来自数字媒体领域,占比41%;到了2015年,这个比率提升到了46.65%,46位40岁以下亿万富翁中,21人来自包括社交网站、电子游戏等新兴媒体行业。这些都在提示我们,数字化浪潮已不可逆转,只有顺流而上,重塑职业新闻教育,打造具有创新思想和创业技能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才能实现新闻教育的“破坏性创新”。

创业创新教育正在逐渐受到国内外新闻传播学院的重视,比如,哥伦比亚大学2009年开设的以“创立一家在线新闻企业”为内容的新闻必修课,台湾辅仁大学预开设的“与传播领域的微型创业团队建立合作、给予学生实际参与机会”的创业课程等。又如,纽约市立大学新闻研究所在每个学期伊始,都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简洁有力的推销简报、问题描述、市场分析、竞争分析、产品或服务计划、营收计划、行销计划、上市计划、资本需求等。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学生争取到企业提供的高达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邀请到各类创业家、新闻工作者、出版投资人担任评审,从而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实效。

诚然,我国尚处于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之中,对于许多关键问题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从培养形式上而言,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进行笼统的普及式授课,还是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差异化、深入式教学?是带领学生加入到现有创业团队,还是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创业创新点,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从内容上而言,是以传授创业创新理念为主,还是以从融资、做预算到细分市场、争取广告等具体技能锻炼为主?另外,合作企业的类型、支持资金的保障也都有待详细论证。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既是政策指向,也是时代潮流,理应作为一种事业观被渗透进年轻人的思想意识中,“青年愿意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

以交叉融合为主要培养形式

为实现网络强国与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优化科研院所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并且要有自己的技术、过硬的技术,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具体到新闻传播学科而言,注重学科交叉与强化技术培训不仅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整个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一种媒体融合的趋势正在呈现;它极大地改写了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旧有的运作架构和赢利模式日渐式微,催生了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模式。”与新兴产业模式相适应,各类新兴岗位也接踵而至。在互联网媒体的招聘信息中,多媒体制作技术人员、网页设计师、算法数据分析工程师、电商推荐算法工程师、广告数据挖掘工程师、舆情分析师等职位人才需求迫切,而传统的文字编辑岗位招聘人数则逐年下滑,甚至已经消失在某些单位的招聘简章之中。

市场需求向高校人才培养释放了转型信号,熟悉多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型媒介融合人才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未来培养方向。相应地,该专业的师资配备、课程设计、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各个环节也都需要实现一场彻底的变革。

从师资结构与授课方式而言,拥有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都可以被纳入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队伍之中;同时,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新闻传播学门类的教师力量也仍然不可或缺。但门类齐全的教师队伍并不意味着融合,我们所说的师资力量融合,要实现的是各类教师之间的配合战。比如,培养一名多媒体内容编辑,既需要平面媒体方向的教师传授文字编辑技巧,也需要广播电视方向的教师指导非线性编辑、音视频制作;既需要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也需要熟悉互动图表的设计技术。因此,小型团队授课应当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理想授课方式,不仅“使教师将最擅长的本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开始适应不同媒体平台同事合作的工作方式”。

从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而言,新媒体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制作等个案导向的制作型课程;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编辑与发布、数字出版、网络信息管理等个案导向的分析型课程;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信息图形设计等数据导向的制作型课程;新媒体用户分析、网络数据挖掘、数字传播技术、传统统计学等数据导向的分析型课程都应被囊括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课程考核也应视课程性质而灵活调整。

以情景模拟为重要教学手段

提出以情景模拟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本教学手段,同样也是出于对现实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考量。媒介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接二连三地将互联网、社交媒体、自媒体等一系列更具公开性、互动性、便捷性与廉价性的媒介形式带入公众视野,适逢其时地给予了公民,尤其是普通百姓一个发声窗口,也诱发了政治话语权的争夺现象,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形成了挑战,引发舆论引导与信息安全危机;同时,互联网的超时空性特征,也推动了一国范围内的舆情迅速扩散至世界范围,加剧了世界舆论场的不确定性,给我国的国际话语地位带来了更大挑战。在近年来的各类网络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舆论主导权的削弱、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能力的严重不足,都显露出传统以理论授课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短板。

面对这些事关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就显得极为迫切,“只有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依托,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主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好智库作用,才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佳体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学与真实社会工作接轨,真正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随机应变能力,引入情景模拟手段,融案例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于一体,将会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目前采用情境模拟教学的课程集中于新闻采访、新闻发言人演练等,尤其是在模拟新闻发布会课程中,学生们轮流扮演主持人、发言人、记者、点评人等各类角色,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扭转课堂教学与现实环境相脱节的窘境,更能帮助学生在各类角色中的切换,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对当事人和发言人心理活动的真实感受,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综合媒介素养、新闻报道技巧,以及设置议程和引导舆论的实战能力。在未来改革中,情境模拟手段的运用应当逐步扩展至更多的课程教学中,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手段。

结语

新闻传播教育承载着培养“政策主张传播者、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公平正义守望者”的历史重任,因而它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职责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灵活多样的网络化、数字化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工作者更要守住热情、保有活力,为社会发展、为国家建设,培育出真正有用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作者李明德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婵君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教学与改革项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YP12)阶段性成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