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深度融合,视频领域或是下一风口

李雪昆
2017年12月06日07:4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度融合,视频领域或是下一风口

十九大期间,人民网记者用智能眼镜实现了“我见即你见”的第一视角直播。资料图片

时间的车轮向前不停歇,媒体的转型深入不止步。我国已迈进新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悄然改变,信息的多样需求空前膨胀,引得各大媒体走向了新一轮发展融合之路。

媒体融合发展走到今天,创新能力、造血功能不断强化,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媒体先后涌现,媒体融合进入到从形式上的“合”转入全方位的“融”,也正走进新时代。12月1日,在由人民网承办的媒体融合发展峰会上,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如何增强视频直播意识

“人民网顺应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会化、视频化等发展趋势,把2017年确定为视频年、直播年、融媒体发展年。”人民网总编辑、人民网研究院院长余清楚介绍,今年以来,直播节目、视频产品占整个人民网内容生产的一半。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做了时长120个小时的网上直播栏目,也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网从全网向移动化、视频化方向转型的共识,并且把明年确定为人民网新闻宣传和内容生产的移动优先年、视频优先年。

余清楚表示,人民网会进一步增强视频意识,进一步增强直播意识,特别是在前方采访,优先以视频的方式来呈现。要颠覆传统的媒体概念、记者概念和采访形式,要培养一支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媒体记者,既会写又能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为了颠覆传统媒体记者的概念,人民网对记者采访提出了“三不三会”,“三不”即不带笔、不带纸、不带电脑,“三会”即会直播、会做视频、会当主持人。除了对个人报道的要求,人民网特别强调报道要接地气,要用丰富多彩的视频、直播来讲好基层的鲜活故事;要推出适合在移动端呈现的H5、短视频、微电影等,使正能量的故事在社交媒体、在移动端通过圈层传播的路径,不断提高影响力、传播力。

“如今文字的阅读效率在下降,而移动端的用户时长、流量增长主要来自短视频。”这是腾讯媒体合作总经理王永治的发现。他对视频的建议是现场画面第一,清晰度、完整性第二,并且,视频的生产流程要拉长,分4个时间段进行,即第一时间把直播和现场碎剪,第二时间精剪,第三时间加上外围与背景,第四时间跟踪回放。“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两个分离:可看性和新闻性分离,画面再加工与表层意义分离。”王永治补充道。

如何打造移动端“爆款”产品

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习惯正因技术的引导而发生改变,视频对大家的视觉冲击也已不如当初,如何使移动端视频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又让媒体对视频的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其实,“传统报人做视频有劣势也有优势。”《深圳特区报》总编辑胡恒芳说道,“‘爆款’视频,关键需要高端创意。传统媒体人,特别是报人,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每一篇报道都要选角度,这样的角度就是选题非常需要的。但同时,技术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而《新京报》视频直播栏目《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认为,要成为“爆款”主要在于新闻价值的判断。符合新闻价值的素材越多,那成为“爆款”视频的可能性越大。

而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林看来,今天的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到深度融合阶段,仅几家媒体内部的融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全行业实现内容供给侧的平台化融合。对传统纸媒的视频化,他特别说道:“纸媒做视频,特别是新视频,最大优势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新手,而恰恰因为我们是新手,没有更多思维的禁锢,不需要传统视频那种大投入、大产出、大制作专业视频的精度。因此,才会有更多创新的可能性。短视频本身所提供的空间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去阐述非常到位的内容,这方面报人有着非常大的自身优势。”

记者能出镜,绝不能在幕后;能用视频,绝不用文字。“视频大军”的火速前进已经成为常态,而内容视频的消费其实是用户习惯的改变,由此对观看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也会产生变化。对此,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郑蔚表示,他们即将推出一个新的视频产品——竖屏。什么是竖屏?郑蔚解释说:“首先,它是移动场景下的短视频。其次,它是一个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再次,竖屏会改变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究其本质,“竖屏产品背后的价值我们称之为限量版资讯或者精品的头部资讯的回归”。记者了解到,竖屏产品聚焦资讯,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和状态下的内容需求,为使人们更关注资讯,或成为人们选择的标准,情绪就成为接收信息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多元的传播渠道配以多样的信息传递,内容表达依托技术支撑。

如何真正推动传媒视频化

“最近两年,不管是直播市场的爆发还是短视频的兴起,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服务的提升。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其实都是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之上。因此,技术对于媒体产业的升级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腾讯视频云总经理李郁韬说,“对于成本问题,第一是人力成本,技术升级之后,人力成本缩减,不需要很专业的视频采编播人员;第二是IT成本,减少对IT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因为视频的承载会产生相当大的网络带宽成本消耗,可以用云服务把这部分消耗降到最低。”

对此,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姚军成也认为,随着云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的技术能力没有了高门槛。“作为一个新媒体企业,如果做短视频,要考虑到底是社会效益优先,还是经济效益优先,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平衡点”。

与此同时,与会者也就视频化转型的优势进行了集中阐释,一方面,现在新兴的科技手段,技术呈融合式、集约式发展,但受众需求是多元的,因此,视频形态应该符合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做各种细分化的市场。另一方面,经过规范化的发展,短视频、直播反而给传统媒体奋起直追、进行反超新媒体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当然,专业与草根、受众各有所爱,应结合媒体的优势资源和受众特点进行设计传播内容。

此外,论坛上一项可喜的数据显示,纸媒制作视频的播放量与传统电视媒体、传统视频平台相比,动力更足。在视频播放量排名前100的媒体账号中,接近一半是报纸类媒体。因此,与会者呼吁传统媒体要积极再造内容,打造自有视频品牌,从而破局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利用平台优势提升传播价值,让多元视频内容适应当下受众生活潮流。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