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网络传播》>>2017年第11期

凝聚时代力量 引领“质点”传播

孟威
2018年01月18日14:28 | 来源:网络传播
小字号

【导语】站“一线”扎实采访,守“质点”引领传播,优秀作品能够经受住挑剔的审视,彰显优秀记者的职业精神。佳篇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优秀的记者,而优秀的记者,必是专业理念、新闻理想的拥趸者和践行者,这源于热爱,更源于职业精神的坚守和执着

记者是时代最活跃的记录者,记者的力量在报道中呈现。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壮大主流舆论的重要阵地,在实践过程中,以中央厨房媒体链、主流媒体客户端、新闻移动融媒体等为代表的主流新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新变化,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方面,彰显出独特的传播优势。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推荐参评250多篇网络新媒体作品,有30余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6篇新媒体客户端报道首次入围获奖。这些作品紧扣社会热点,报道形式丰富,立足现实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新媒体的传播活力,也表现出网媒记者作为一支“主力军”,坚守新闻价值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创新求得发展,领跑信息传播的潜能与实力。

凝聚共识 唱响时代主旋律

记者力量的发挥总是与时代重大主题密不可分。重大主题不缺席、敢发声、发好声,凝聚共识唱响时代主旋律,网媒记者彰显着责任与担当。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说:“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生命攸关,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重大主题关系到大政方针、触及社会热点,反映价值观困惑,敢发声、发好声才能够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与引领。作为新闻业务的重中之重,重大主题也应成为网媒记者关注的重点,将思想性、时代性、生动性相结合,聚焦“热点”深入引导,在重大主题报道上展现权威性、贴近性,为公众辨识把脉方向、破解疑虑,网媒报道大有可为。

中国青年网荣获一等奖的网络专题《您好,马克思》,就是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群体,聚焦认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的重大主题报道。这一专题设置了原创视频、原创报道、移动端交互作品、公众号文章等四屏内容,通过走访各高校,深入调查了解相关课程、采访知名学者、青年教师以及网络意见领袖等方式,与青年人共同探讨重读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意义。推出的《85后美女思政教师教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青年眼中的马克思》等文章抓取青年用户的“关注点”,打开他们了解马克思的知识之门。延伸阅读部分,通过公众号文章、H5互动等,陈列相关书籍,再现了真实、生动的马克思形象,燃起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成功地实现了理论报道的一次新尝试,体现了新媒体舆论战线把握时代脉搏、牢记职责使命的责任担当。

落点百姓 回应民生大关切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是精神的引领也是情感的熔铸,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作品专栏辅政亲民,传播既有高度又具通路,抒发网媒记者的人文情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媒报道围绕百姓民生、呼应民意诉求,注重以人为本拉近距离,增强了民生幸福感,强有力地汇聚、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获得名专栏一等奖的红网《问政湖南》栏目即为此类代表。该栏目通过打造官民直接互动的问政新平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其最大亮点是通过平台促成一件件“小事”的解决,接地气、暖人心。栏目结合互联网功能与党群工作机制,开通网民留言页面,推动建立留言“认领”的工作模式,实现网民和党政官员之间的问答“零距离”。6年多来,回应民生问题3万余个,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环保、就业等百姓民生关注的各方面,一大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公众而言,媒体的温暖切实可感。栏目积累起的公信力,成为网络传播者营造和谐生活力量的最好说明。

着眼创新 打通融合新动脉

新颖、立体化的报道方式使传播有看点、有吸引力,深化内容理解,创造审美情趣,网媒记者一直在致力于引领媒体融合新脉动。在挖掘新元素、突破固有模式、促进数字化技术服务于内容建设方面,网络新媒体更是走在融合创新的最前沿,大量作品图文音视频并茂,3D、H5、VR等形式交叉使用,互动丰富,使信息传播更具创新吸引力和影响力。

《快听!习近平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向你发来元宵节问候》是这样一件创新作品:该作品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2016年元宵节祝福,设计为“总书记来电”的H5形式,通过接听电话、同步互动,将讲话现场音频和用户上网行为相结合,生动有趣、亲切可感,一些网友觉得一下子就拉近了总书记与他们的距离。

新华网《网上重走长征路之“征程”——红军长征全景交互地图》的网络设计,在丰富内容展示外,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地理数据渲染地表景观,呈现出长征沿途的崇山峻岭、激流险滩。作品通过粒子系统重力模拟整套天气系统,实现了所表现天气间的自然转化,增强了阅读长征故事时的临场体验感和沉浸感。同时,根据网络端口特点,对页面进行优化处理,以达到多终端适配、多终端特效呈现的效果。这一创新设计引起了很大反响,传播覆盖数千万人次,在促进广大网民了解、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的同时,展现了网媒报道震撼人心的力量。

坚守“质点” 成就精品佳作

站“一线”扎实采访,守“质点”引领传播,优秀作品能够经受住挑剔的审视,彰显优秀记者的职业精神。佳篇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优秀的记者,而优秀的记者,必是专业理念、新闻理想的拥趸者和践行者,这源于热爱,更源于职业精神的坚守和执着。

“一线”总是优秀记者的最佳站位。2016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灾情即是命令,湖北广电中央厨房应时而动,以最快速度集结了1000多名记者的超级报道团,他们24小时更新汛情、雨情、气象、出行等信息,实时回传一线采访报道,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排解忧虑。汇聚救援力量,沟通有关部门,传播感人事迹,展现自然灾害中的斗争勇气和奉献精神。他们制作了历时3980小时的大直播,大屏小屏同频共振,多媒体深度融合、跨平台内容发布,形成全媒体、全天候、全覆盖的报道格局,也展示了网媒工作者不畏艰苦的敬业精神和权威报道的专业实力。其网络专题作品《“不忘初心砥柱中流”2016湖北抗洪救灾实录》成为见证这一历史事件的优秀篇章。

优秀作品的背后,往往记载着网媒记者的感人故事,离不开他们务实创新的专业追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坚守、传承。这是成就精品佳作的“质点”,也是网媒记者精神感召力的真实所在。

(孟威: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