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摘 要:评论报道作为传统媒体报道的重要版块,在新媒体环境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传统媒体有效利用好新媒体改革创新评论报道是做好评论工作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博、微信部分评论文章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及纸媒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改革,最后提出传统媒体改革创新评论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媒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142-02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面向广大读者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时代意义的热点问题进行的分析论述。在新媒体冲击下,新闻评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产低质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新闻评论不再只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都能登载新闻评论[2]。因此在数量上,新闻评论篇数呈现上升趋势,评论的主题和素材不断增多,使得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不断加强。在质量上,新闻评论参差不齐。原因在于新媒体为新闻评论作者提供了更多地信息,但信息缺乏真实性、扭曲与夸张的成分增多,极易造成新闻评论观点偏离、语言缺乏理性,舆论导向出现偏差的后果。
(二)渠道多、门槛低
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当今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与评论主体呈现多元化,受众参与新闻评论的方式不断增多且进入门槛低,能够更加自由、开放的表达意见与观点。新闻评论的议题和范围随着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与现象的兴趣与注意力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三)直观性、互动性增强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相对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新闻评论可以采取视频、图表、Flash,甚至是一个表情、一个符号、一句话等方式来完成,使得受众在阅读与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与问题时更加直观。在互动上,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是向新闻评论作者发布内容的反馈,也可以是受众之间的互动,这种不断加强的趋势与传统纸媒新闻评论中单调的受众反馈机制有着明显的对比与差别。
二、纸媒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改革
近年来,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阅读新闻评论的重要渠道,呈现出偶发性、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3]。纸质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越来越认识到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突破现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快捷与高效更加广泛的传播自己的声音。
(一)以策划的思维整合评论资源,促进评论的多样化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照样可以用在评论上,“优”是关键,强调高质量的评论产品。如何生产高质量的评论产品,需要评论者有策划的眼光和洞察力。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评论者从多元化的选题、观点中,进行评论资源的整合,不单单是对评论大家观点的参考,更需要了解受众的见解,在评论对象的选取、评论话题的建构上进行深入的策划,使评论的形式和风格在共性中不失个性。甄别筛选恰当的网络流行语来改变评论语言的呆板印象,也是新媒体环境下评论语言的一大创新。此外,根据受众的需求设立箭头指向推送,丰富评论的形式,如微电台、碎阅读、相链接。微电台是利用声音媒介来传达评论者对热点事件的观点,碎阅读则是利用漫画评论、图文评论来丰富评论的形式,相链接就是集各家之言表达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如《人民日报》评论版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性,评论话题多样化,涉及到体育、健康、卫生等;版面形式更加新颖多样,增加漫画评论、评论员随笔等。
(二)发挥意见领袖主体作用,注重评论声音多元化
纸质媒体《新京报》以“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为定位,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引领着公众的态度和观点方向。在“罗一笑事件”中,《新京报》面对新媒体众多纷杂、质疑的声音,对受众关于罗尔房产、身份、捐款等疑惑做出解答,为其提供具有权威性的观点。同时,新京报坚持开放式的理念,在“罗一笑事件”中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平台、反映多元化声音,主张舆论场不应该完全被单一的声音所控制’不去预设立场和价值观’尽量在不同观点间平衡,反对非黑即白的做法。对于“罗一笑事件”,新京报一方面站在了社会与公众利益的角度去深究原因,另一方面也站在了人性温暖的角度去让公众看待问题。一篇《搞清楚罗尔事件真相后,我们想说假如罗尔伤害了你,也不要让爱心变冷。》在关注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同时,也主张公众不要因为一时的欺骗而淡漠那颗善良的心。《新京报》在此时就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支持公众声音,态度和观点的多元化,但也保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她能在新视角、新观点、新材料基础上清楚表达目的。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滚动式、互动式评论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让纸质媒体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这就需要积极地与新媒体融合开展滚动式、互动式评论。如《人民日报》评论部开通微博,粉丝数达4000多万,约一小时更新微博,且平均每条微博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达数千次。其中博文《聂树斌无罪:正义晚了,终究来了》转发量1216,评论量2098,点赞量2990。人民日报评论到:“不怕正义迟到,就怕正义迟迟不到。”但是部分网友反对:“迟到的正义不叫正义。”纸质媒体这种新闻评论能够与微博的结合,能够及时发布评论,也能够及时反馈公众的态度和观点。同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同一天及时推送锐评《聂树斌无罪:正义晚了,终究来了》,微信阅读量高达42606,点赞数358.其中微信用户“肉肉酱”评论到:“聂树斌案平反了,但迟来的正义,让正义大打折扣…含冤昭雪是好事,但这个正义还不够完整,最重要的是怎么避免类似悲剧发生…不要让权力滥用。”
(四)注重改进语言特色、传播观点更加直观
传统媒体的评论语言多以严肃、严谨为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特色带来了改变。新媒体时代下要想博得更多地眼球与受众的参与,就要求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特色与时俱进,即语言更加清新,表达更加自由,从而达到传播观点更加直观的效果。中国青年报的受众定位以年轻人为主,它在评论中的语言风格特色更好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如在《国考外衣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中,运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学而优则仕”等广为流传俗语来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对于“入仕”的格外青睐的现状,又以“体制提供的正是这一类型的安全感,国考的外衣上也恰恰镶嵌着‘一劳永逸’的徽章。”一针见血的语言揭示中国体制下国人入仕参与国考的目的与侥幸。而在近来的评论文章中,普遍运用到当下网络流行语如“洪荒之力”“脑洞”“脑补”“背锅侠”“抗雷”“反转”,在评论中巧妙运用当下网络流行语言更能直率、清晰的表达评论作者的传播观点,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三、传统媒体改革创新评论报道需要把握的方向
(一)在“编辑者的思维”之下倡导“受众的思维”
新媒体开放式的环境为受众与传播者进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使传播者能够及时了解受众对评论观点的态度反应,并与受众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同时集各家之言来弥补自身观点的局限性和传统性。然而在实际的评论工作中,微信公众号中青评论从传播者的角度仅仅开设评论一栏,单一的灌输方式“我说你听”,读者的反馈渠道“留言板”单一且不畅通,没有及时得到再次反馈。在评论文章高阅读量的状况下,受众的留言数量仅是阅读量的2%,反馈信息基本为零,可见受众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有所保留的,或传播者所表达的观点没有引起受众在观点上的共鸣。
(二)注重新闻评论的理性逻辑与真实性的把握
纸质媒体的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态都得到了拓展,但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舆论导向存在偏差、对事件的认识不清,在对新闻进行评论时失实以及面对媒介激烈的竞争会片面迎合网络輿论,和新闻评论本身缺乏特色等。有些媒体在进行新闻评论时,会缺乏理性的思考,评论语言情绪化,作者本身投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不能客观分析事件,导致了舆论导向偏离。以及一些媒体在未弄清事实的真实情况下,一味地追求新闻时效性,就妄加评论。这种不能正确把握新闻事件真实性就评论是对新闻不负责任的态度。
(三)提高新闻评论水准,做到有深度、有主张
在新媒体时代下,评论主体呈现多元化,各种言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评论主体的多元化随即带来了评论文章数量泛滥、良莠不齐的问题。作为有独立风格与品牌的媒体,比如人民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虽然宗旨有所不同、风格可以多变,但质量水准一定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定不要忽高忽低。有些网络平台为了保持发稿量,不顾社会效益与舆论导向拿劣质的新闻评论稿件滥竽充数,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反观《人民日报》评论版中,每篇稿件都下了功夫,在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后,甚至从观点到举例都进行了有深度的细致讨论,最终经过编辑、副主任、主任、副总编等领导人的多重工序把关后才发表在报纸版面、微信、微博上,为广大媒体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模本并起着有效的模范作用。
新闻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高产低质、渠道多,门槛低、直观性与互动性增强的发展趋势,现代纸质媒体已经意识到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他们已经逐渐开始变革,慢慢探索创新,能够以策划的思维整合评论资源,促进评论的多样化发展也能发挥媒体的意见领袖作用,注重评论声音多元化,更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评论。但是在改革创新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纸质媒体的新闻评论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下得以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振军.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J].今传媒.2016(07):46.
[2] 马晓平.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特点剖析[J].新闻采编.2017(03):41.
[3] 刘阳.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96.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