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科学逻辑

胡 靖

2018年01月21日07:28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原标题: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科学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科学审视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全面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命和职责、原则和要求,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这些重要讲话,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相结合,始终贯穿了一条科学逻辑的主线,即秉承辩证唯物主义精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工作。

  求真:科学逻辑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观察、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和看法。从思维的一般规律来说,观点和看法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形成镜像后,再经过人脑功能思维加工的结果。从根本上讲,这个作为思维结果的观点和看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于人的特定立场和方法。因此,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是科学立场和方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①他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②我们每天都在对很多问题展开思考、形成认识并最终付诸行动,如果缺乏科学的立场、方法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就难免出现盲人摸象般的理解方式,其结果可想而知。

  科学性、彻底性是理论的生命。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③马克思终其一生追求真理,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再到人本主义,最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彻底,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永葆生机与活力。习近平特别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④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传播活动是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们认识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实践活动。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活动及其新闻传播作品,使物质状态的客体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成果。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围绕这种观念成果——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传受双方交往互动和有机运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和有机运动的规律集中体现在新闻传播活动多维主体之间相互建构、相互整合的关系之中。什么是规律?《辞海》中解释,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了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主-主”关系以及传受主体与信息、媒介之间的“主-客”关系;在新闻生产活动中,围绕新闻事实的还原,形成了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主-主”关系以及他们与客观事实之间的“主-客”关系;在媒体运行活动中,形成了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媒体与企业的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在媒体内部管理中,形成了新闻生产与传媒经营的关系、媒体与从业者之间的关系等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主体交往关系。习近平的新闻舆论思想就是在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及其关系的学说,是一套立足新闻实践、体现时代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新闻观总是和这个国家、社会的政治学说相匹配,新闻与政治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公开宣称,“革命成功,全仗报界鼓吹之力”,“革命成功极快的办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⑤正是基于对新闻传媒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习近平明确提出:“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自由。我们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⑥习近平着重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政治高度,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⑦习近平指出:古今中外,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正是从科学逻辑出发,习近平对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⑧

  知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

  习近平不仅从政治层面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高度重视技术革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技术变革的视角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提出明确的要求。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习近平还从受众思维、市场思维出发,谈到传统媒体在网络社会新闻传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适应步伐还不够快,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⑨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重要论述,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从政治逻辑、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等维度对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做了辩证剖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媒体发展趋势下主动应对时代发展挑战的决心与信心。”⑩这种解读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视角和范式,但同时也遮蔽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的最为重要的逻辑——科学逻辑,容易形成抓住了现象、忽略了本质,抓住了局部、忽略了整体的理解方式。

  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从他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其中的科学逻辑。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离开了科学的新闻立场和新闻舆论观,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党的新闻政策、新闻制度的出台依据和现实意义,也就很难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到位。对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从政治、技术、市场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政治谈政治,就技术谈技术,就市场谈市场,而是要回到科学逻辑,从本质和规律层面去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必然性时,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从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同样,习近平也是从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媒介发展的历史逻辑去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从媒介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和媒介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路径。

  正是从科学逻辑出发,习近平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他特别要求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科学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习近平引用桓宽《盐铁论》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改变,此后他又多次强调“因时而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再三强调要“因时而变”,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基本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因此,新闻舆论工作作为精神的上层建筑,必须根据物质生产、技术变革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