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2期

党报数据新闻应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孙云柯
2018年03月13日10:5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信息时代,大数据的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与新闻业结合的新型报道方式日渐成为主流。随着数据新闻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发展,党报数据新闻的发展应用却十分缓慢。本文通过比较数据新闻与传统文字报道的优势,分析党报数据新闻面临的问题,旨在探讨党报如何在数据新闻实践中抓住大数据的发展契机,实现华丽转身。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传统媒体;媒体融合

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又称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通过数理统计和可视化技术揭示数据背后所不易为人察觉的现象和趋势。2011年,伦敦Mozilla大会诞生了全球第一本探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2012年,由全球编辑网发起并组织、谷歌公司资助设立的首个数据新闻奖,有力推动了数据新闻领域的探索和应用。近年来,西方知名媒体《纽约时报》《卫报》《经济学人》等生产了大量数据新闻作品,对西方新闻传播界甚至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2012年开始,数据新闻在我国媒体活跃起来。发展至今,数据新闻已褪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一种新颖方式和有益补充,变成了主流媒体新的新闻分支。近年来,我国的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纷纷推出自己的数据新闻板块进行报道,诸如百度“春节人口迁徙图”、央视晚间新闻的“据说两会”等都曾火遍全国,有力地推进了数据新闻本土化的实践和发展。

尽管数据新闻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报纸尤其是党报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除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和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等在数据新闻领域的探索上较为积极外,各地市党报对数据新闻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看图说话上。这种对数据新闻的“不重视”,对新技术的“不感冒”,削弱了党报在新时代媒体矩阵中的传播效力和舆论引导力,影响了党报拥抱新媒体、实现报纸转型和媒体融合的总体进程。

一、党报应用数据新闻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党报文字加图片的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的加入有助于扩大党报新闻选题的广度和深度,活泼新颖的报道形式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此外,借助新媒体而实现的互动性新闻,让读者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到新闻报道的实践当中,在传授互动中为新闻赢得更佳的传播效果。在不久的未来,是否有大数据支持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媒体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从新闻选题线索上来看,数据新闻基于大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研判,能够呈现出事件发展的整体面貌,形成数据驱动的趋势预测性新闻。例如,在2011年伦敦发生大规模骚乱中,英国《卫报》通过对260万条twitter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并用地图形式可视化呈现,发现了骚乱与贫困的密切相关性,否定了英国政界认为骚乱是谣言所致的意见,从而改变了公众对骚乱原因的看法。《卫报》通过数据新闻的方式将整个事件完整地展示出来,使得受众能够直观整体地了解故事全貌。

从新闻报道形式上来看,数据新闻一反传统党报以文字为主的报道方式,而是通过对过往数据进行分析提炼,综合运用信息图、地图、时间轴、交互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呈现新闻。相较于单一的文字报道,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直观展示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一张通俗易懂的数据图表要比文字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记忆,也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从新闻报道参与度上来看,数据新闻的呈现平台不仅仅局限于党报这份单一报纸,还可以通过报业集团的全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效果,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传播结构,增强新闻互动性。以数据新闻带动新媒体,是党报和新媒体共同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数据新闻牵线搭桥,纸质版呈现新闻全貌,新媒体进行下钻和深挖,使纸质版和新媒体相互补充。这种形式,可以扩大党报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能与受众形成互动关系,体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党报应用数据新闻的问题

尽管数据新闻与传统文字报道有这么多比较优势,然而党报数据新闻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国内部分党报媒体领导和编辑记者的数据意识淡薄。传统的纸媒新闻工作者因为多年工作习惯所致,并不适应数字化的新闻生产方式,但是又囿于转型压力,不得不把简单的图片和表格搬到新媒体上当作数据新闻,而内心深处则是对此排斥和反感。而一则好的数据新闻报道,则需要在整个新闻采编流程上加以转变,从以往的选题策划、采访、写作转变为主题制定、数据采集和分析、可视化呈现。总之,大数据意识是数据新闻制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主观意识上首先有了数据观念,才能探索发现出传统新闻报道所忽视的角度,策划独家选题,实现新闻数据的再利用。

二是在数据新闻制作过程中,数据来源交代模糊、数据使用缺乏规范标准,导致数据新闻呈现的结果出现偏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方洁,曾对国内新华网、澎湃等五个数据新闻栏目一年的数据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发现:一年中,新华网和澎湃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作品未交代数据来源;此外,在所有给出数据来源的作品中,有73%的数据来源描述模糊;其中,这些使用的数据来源最多的是非政府数据,而不是政府数据;在数据处理方面,新华网中有37%的样本未做处理就直接使用。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数据新闻作品在数据使用、数据处理等过程中存着诸多不规范、不准确、不科学的应用情况。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制作数据新闻,那么不仅最终生产的作品结果存疑,还有可能将数据新闻的发展带入歧途,制约数据新闻的规范和发展。

三是党报数据新闻作品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国内数据新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新闻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探索出了部分适合国内生产数据新闻的方法,但是从整体来看,数据新闻领域的作品无论在数据处理还是可视化呈现方面都存在简单化倾向,大量作品仍停留在“一图读懂XXX”层面,容易给读者造成数据新闻不过是“披着数据外衣”的传统新闻。放眼全球数据新闻领域,探索多元丰富的可视化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除了静态图表以外,数据地图、交互式图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表现形式都逐渐进入这个领域,而我国数据新闻尤其是党报数据新闻在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党报应用数据新闻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党报新闻传播事业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较大冲击。面对如今新闻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得不反思党报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改进策略。

首先是要在提高新闻工作者数据素养方面下功夫,引进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只有有了可用之人,才能改变国内党报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从新闻专业角度来讲,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党报应当主动寻求那些既掌握统计学、计算机编程和艺术设计又熟悉新闻采编和传播理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学术界,国内诸多高校已经在人才培养上做出改变,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在2014年首开数据新闻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也陆续开设了数据新闻相关课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走入新闻传播领域,走进党报,为党报数据新闻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次是要加大技术投入,建立专业新闻数据库。针对上文提到的在数据新闻制作过程中数据使用不严谨、不规范,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党报自己的新闻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方便数据新闻记者和编辑提取干净、准确的数据,为后期的分析制作奠定基础,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党报在杂乱的信息时代增加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了独立的新闻数据库,意味着党报可以不再依赖数据提供者而是通过自己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研判,发掘事实真相,发出权威声音,实现舆论引导和公信力建设的双赢。由此可见,建立新闻数据库是未来媒体尤其是党报媒体的一种趋势,将成为造福后辈媒体人的战略资源。

最后是要加快媒体融合,形成媒体矩阵合力。党报数据新闻作品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可视化呈现形式单一,这是囿于纸质媒介本身的局限。党报想要在信息时代突破纸质平台的藩篱,扩大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提高新媒体地位、加快媒体融合、实现新旧媒体互动将是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党报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但网站的内容基本都是纸质版的再现。如果党报可以通过数据新闻作为中介将这些资源重新加以利用——纸质版呈现新闻全貌,新媒体进行下钻和深挖,那么就可以结合纸质版和新媒体的双重优势,形成媒体矩阵合力,在纷繁嘈杂的信息时代发出党报权威有力的媒体“和声”。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