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3期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媒体发展的“横”与“纵”

朱莹莹
2018年03月28日10:51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媒体融合大势下,广播媒体除了借助新技术、利用新平台不断“横向发展”,扩展自己的融合面外,还在已有融合领域内不断精耕细作、寻求融合“精品化”。无论是“横向发展”还是“纵向发展”,在已知范围内都要不断尝试和优化,技术和模式两手抓,思维和行动共前行,才能让广播媒体的融合之路更远更深。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媒体;技术;发展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的趋势。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义》,将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今,媒体融合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已经不仅等同于“新媒体”和“旧媒体”的简单相加,也不再是片面的“全媒体”。融媒体的核心在于“融”,即在传播的框架内各种传播形式和传播技术相互渗透和交融贯通,形成新的传播矩阵和传播力量,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广播媒体在融媒体的背景下,也有了新的面貌。新技术和新平台的投入让广播媒体的发展面前所未有地扩大,伴随技术地深入未来也将有更多可能。另一方面,技术和体制的纵深让融媒体的发展愈加成熟,优势逐渐巩固的同时,依然伴随着一定的缺憾等待补足。

一、“横”:新平台和新技术的尝试

(一)广播可视化直播的探索

我国的网络视频直播自2005年诞生以来,至2015年迎来全面爆发期。智能手机配置的优化升级、服务器云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及流量成本的降低,使得手机直播APP和视频直播平台纷纷涌现市场,掀起全民直播热潮。

为了突破传统广播的单一线性传播,国内广播媒体从未停止过对可视化直播的探索。早在2007年江西南昌电台就打造过“FM95.1?纽约透明直播室”;2012年元旦,湖北楚天交通广播透明直播室正式启用,四档节目在此上线播出;2015年河南电台首次尝试“无人机视频直播”方式,与该台官方微博实现技术联动实时播报相关消息。

除了早年广播走向现实,主持人进入现场进行直播外,广播也曾进驻过电视演播厅与电视台进行实时联动直播,比如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城市晚高峰?下班万万岁》,实现了双主持人双播出模式无缝对接的尝试。在互联网时代,走向网络成为必然,直播平台的兴起让广播网络直播的脚步紧随其后。2015年安徽电台进驻360“水滴直播”后,其节目《车市互联网》在2016年10月21日的直播页面实时数据围观人数就已超429万,点赞数超23万,在技术成熟与诸多有益尝试后,更多的广播媒体进驻各大直播平台,步入广播可视化网络直播时代。

广播媒体对网络直播探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能让广播从幕后走向台前,丰富广播创收形式,进一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外,互动反馈更及时、直接、完整,节目也更具可感性和娱乐性,全新平台和新技术的运用也有利于吸引年轻粉丝,巩固现有和潜在用户群体。

(二)广播媒体与云技术的交融

所谓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当技术的车轮滚进各个领域,自然会带动该领域的变化。云技术进入媒体领域后,呈现出的新面貌可谓多元,云计算、云储存等,有利于加强点对点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也利于促进点对面、面对面的信息资源群体传播。在广播媒体步入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云技术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

云技术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所以影响更多的是网络广播媒体和传统广播媒体的网络平台、产品。云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播电台拥有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功能,在信息的容纳量和流动性上也更强大,丰富的信息储量和云技术的伴随性,能让受众随时通过平台获取想要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广播媒体自诞生以来,就比传统的广播媒体更具有“自媒体”的特征,用户在生产内容方面也更具能动性,以喜马拉雅和考拉FM为例,除了新闻资讯和各种名人栏目外,其他的栏目大多出自普通受众。网络广播媒体在私人性和个性上的特征是突出的,用户能根据个人喜好订制相关内容和栏目,在云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自身和平台、其他用户和其他用户群体的互动,多边的灵活联动离不开背后云技术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云技术会更深入地与移动终端和各类平台融合,其在网络广播媒体形式和内容上的助力依然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云技术也对传统广播媒体颇有益处,以腾讯云为例,QQ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8亿和6亿,这成为应急广播推送最有效的通道之一。传统广播媒体能借助云技术监控人群分布和人流量变化,通过相关客户端的使用情况得出人流量热力图,预判相关的事件风险,规避危险的发生。应急广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重要性,与云技术的结合能使应急广播更及时、有效、准确。

(三)广播媒体传播形态发展可能性

云技术为广播媒体奠定了强大的背后算法和海量资料库,为更好实现广播媒体的伴随性和私人性提供了保证,广播网络可视化直播是融媒体背景下的一项有益尝试,随着未来全息投影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PC端和移动端等端口的深入发展,广播媒体的传播形态将有更加丰富的衍变,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广播媒体与其他媒体一样,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扬长避短,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更具生命。

二、“纵”:原有融合基础下的深入和精进

(一)广播媒体和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除了能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跨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发送语音短信、视频、文字、图片外,还提供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社交服务插件“朋友圈”“漂流瓶”等功能,超高的便携性、可阅读性和内容丰富性让它广受欢迎。在媒体融合的浪潮里,微信已经翻滚多年,相对于其它新兴平台已有较为稳定的用户群体的和传播体系,广播媒体与它的共生也已有很好的基础。

所谓的类微信APP,指的是与微信有相似功能的通讯类APP,包括LINE、Whats Up APP、易信等,它们的特性相互区别,但核心功能有所交叉,在与广播融合方面有天然优势。类微信APP除了数量庞大且黏性较强的用户群体外,还能与广播媒体的声音传播相互嵌套,让广播媒体声音传播以丰富的形式直达用户推送,信息易得性、情感私密性、内容丰富性都得到保证。此外,类微信APP的即时互动功能,为广播媒体提供了更好的拟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广播媒体短信互动、热线互动方式,用户留言不仅能够秒回,形式也更灵活多样。

传统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最普遍的就是打造专属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全国有将近600个广播电台公众号活跃在微信上。①广播媒体与微信公众号的结合已经日趋成熟,除了早期的新媒体思维运用,将传统广播的内容以新的方式嫁接到公众号上之外,许多广播媒体还利用平台优势提供各种衍生服务,转化运营思维,开掘用户红利。例如北京交通广播公众号,除了与同类公众号一样提供本地路况、出行指南等信息,还继续深化交通类栏目,提供相关的航班、公交换乘、省际客运、限行等路况查询及路况直播,为做活公众号、精准服务奠定了很好基础。此外,许多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号还尝试打造品牌活动,上海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举办过音乐节、欢乐生活节等,珠江经济台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视频直播“首届讲古鳌头赛”,挖掘培养“粤语讲古新人王”,为传承广府文化、打造电台品牌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许多广播媒体还继续强化互联网思维,寻求融媒体背景下的深度转型。早在2015年,珠江经济台就曾经策划了“双十一”的“广东广播电商狂欢节”活动,除了传统的广播节目直播外,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短视频和图文的直播,主持人在微信视频直播里与用户进行了实时互动,创造了“电台直播节目+互联网传播+电商”的广播电商新模式。②该台尝试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从传播领域跨界到消费领域,此举不失为激活广播媒体类微信APP潜能的范例。

在诸多有益尝试外,广播媒体和类微信APP的融合依然存在问题。除了较为普遍的内容同质化、标题党盛行外,也有设计粗放、软广过多、导向偏颇等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伴随着某些广播媒体的精品化而消失。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运行功能单一,各类频道推送个性化不鲜明,缺乏层次性也是常见现象。

广播媒体微信平台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走更精细化的道路,广播媒体必须要采取更多元的手段。各大广播媒体微信平台,必须结合自身类型,精准定位,利用各种方式摸清听众喜好,推出专属的节目,提高用户黏性,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内容质量,有的放矢,提高公众号推送的可读性和丰富性,满足受众需求,最后紧跟技术革新,实现界面友好,才能让广播媒体和类微信APP的融合质量有所提升。

(二)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推进

微博自诞生以来便是令人瞩目的平台。2009年至今,它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获取平台,从不缺乏关注度。尽管曾经受到微信的冲击,但2017年5月微博发布的第一季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超过Twitter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③

不同于微信基于现实的“强关系”、私人化特征,微博则是以“弱关系”构建起来的开放平台。不少广播媒体与广播从业者纷纷开通了专属微博,并在推进媒体融合上不断做出尝试。做得好的方面难以三言两语概述完,毕竟作为天然的舆论场,微博展现的传播“蝴蝶效应”有目共睹,如果广播媒体微博宣传和营销做得好,带来的好处是能预见的。

就整体情况而言,许多广播媒体还仅仅是将微博作为传统节目或板块的延伸,并没有真正了解和运用到微博强大的内外部互动性、开放性特征,基于微博的这种互动性和开放性,许多用户都将微博公众号潜意识地默认为活的“人”,“人”的特征就是真实可感、能交流的,微博的传播早已打破了广播原有的单向传播,转为与受众的双向平等传播,此时广播媒体微博的运营思维、语言模式、内容构建方法就必须要切合此特性,满足受众的审美和需求,以克服广播媒体的微博活跃粉丝少、关注度低、互动性弱的问题。

微博的便携、即时、低门槛、广泛等特征,决定了微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广播媒体在与微博的融合过程中,还需注重掌握广播媒体应有的话语权,引领舆论导向。广播媒体和微博之间在某种程度上能形成互补,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上各有所长,只有相互结合,树立权威、有趣、有“料”、有“温度”的形象,积极运用微博可阅读可连续报道的特性,才能为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带来新的生机。

三、结语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媒体与其他技术、平台的融合,是个大的命题。上述的所有讨论都是立足于当下的情况,而技术的步伐不会停滞,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媒体融合可能会超出我们如今的认知,唯一要保持的就是与时俱进,这里的“进”已经不限于广播媒体自身的具体做法了,也包括广播媒体甚至所有媒体的思维和体制迁移,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以及全社会对媒体融合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在大势向好的当下,我们可以期望看到更多的可喜景象。

注释:

①新媒体指数来源于每日官方广播排行榜。

②曾少华.“广播+”: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战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0).

③田力达.浅析微博在广播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

(作者单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