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传统文字记者如何出镜讲故事

黄跃奎
2018年04月02日09:46 |
小字号
原标题:传统文字记者如何出镜讲故事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短视频大放异彩。人民网《两会夜归人》栏目凸显角度的新颖,请两会现场归来的记者、编辑用质朴的语言评点两会新闻热点、讲述新闻人的两会故事。这些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出镜表现可圈可点。我们不由得要问,他们是如何既能“写”好无声的新闻,又能“讲”好有声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探探究竟。

目前,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格局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网速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降低,已基本完成对手机网民的覆盖。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短视频更是大放异彩。人民网在两会期间推出多个短视频栏目,其中的《两会夜归人》栏目角度新颖、别具一格。

栏目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请两会现场归来的记者、编辑用质朴的语言评点两会新闻热点、讲述新闻人的两会故事、抒发媒体工作者的时代情怀,成为一款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的编辑记者手记,综合点击量超2000万。在21期节目中,应邀前来讲故事的嘉宾大部分出自传统的文字记者、编辑,比如侠客岛“岛叔”、分社记者、版面编辑等等。

这些传统文字记者在出镜后的表现可圈可点,尽管从专业角度看或许不那么完美,但对于常年致力于文字表达的采编人员来说,出镜讲述可以说是自我的一个突破,是传统文字记者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与变革,值得肯定。那么,传统的文字记者如何既能“写”好无声的新闻,又能“讲”好有声的故事呢?

认清优势补短板

传统的文字记者有着较高的新闻素养和文化素养,在知识积累、采访写作、政治把关和信息辨别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一般的电视栏目主持人等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镜头前的表达能力较弱。这种镜头前的表达包括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方面。前者包括气息调控、停连、重音、节奏、语气等,后者主要包括形象设计、手势语言和肢体语言等。传统文字记者要想在融媒体时代发力,这是个绕不过的坎,但也无须焦虑,让我们一探究竟,找找“秘法”......

气息调控是关键

这是文字记者在以往工作中从不需要考虑的,是个“新鲜事物”但并非神秘事物。根据节目定位、文本内容、环境特点以及记者的角色定位等来采取不同的气息控制方式是出境记者必须掌握的本领。比如《两会夜归人》,是以“讲述”为主的栏目,是短视频版的编辑记者手记,有点“自言自语”范,气息控制就可以以“轻松”“自然”为主基调,再根据文本做些变化就可以了,不用“一本正经”“拿腔拿调”,更像是一种考量、修改之后的白话发音,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即可。千万不能为了追求专业主持人那种声音的浑厚和低沉而变声,即使细微的调控也一定是在自然声区内的控制气息,除非你是在栏目中作某种程度的表演。

气息调控可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活儿,没有专业的指导和长时间的训练,很难达到“引人入胜”的水平,但是传统的文字记者如果要经常出镜讲故事、主持节目,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受众并不会因为你来自传统的文字记者岗位就放下愈来愈挑剔的眼光。比如传统媒体目前打造的各类音频产品,大都视角细腻、新颖、独特,描述生动、到位、感人,这都是传统文字记者之长,但在音频节目的比拼中,这个“长”未必有那么明显,符合声音传播特点的文本策划、具有一定个性魅力的音质表达或许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凯叔”配音的专业范儿、“鞠萍姐姐”甜美的新年祝福、“国民硬汉”借用语速来揭露资本的苛刻,还有著名作家李敖突然声调升高,强调自己的观点....最后还有惊喜:“娘娘”出场,“很大”“一两块钱”的那个重音、强弱,是不是感受到了当年作为孩子的孙俪对气球的认知?

重视语速、声调、节奏、装扮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字记者转型融记者,就要以新时代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文字创作之长而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在众多融媒体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

各位客官是不是头大了?“我只是偶尔出镜哎~”“我是作为被采访对象出镜的好不好,不要按专业播音、主持的标准来要求我好吧?”嗯.....这种情况嘛,也有办法,简单实用的有四种:

——语速 根据讲述内容、描述场景以及现场观众的状态,在语速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收到明显效果。看到观众都有点“蔫”,那就加快,如果觉得这是表达的重点,那就要缓慢且清晰。当然,语速适中是主要部分,语速的调整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灵活掌握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录播节目的时候,心中也要有观众,眼中也要“看”到观众,要根据节目的主体受众特点来调整语速,这样才能让节目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声调 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是基础。虽然不要求每个记者的普通话都要流利而清晰,但没有这个基础,是很难谈到声调的控制。这里面有气息调控的因素,但我们不用刻意去管,在遇到诗词时有适度的“抑扬顿挫”,根据情绪或高昂或低沉,根据现场环境时而激如万马奔腾,时而缓似小桥流水。目的是缓解听觉疲劳,体现独特的语音风格和魅力。其中的度如何把握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掌握。

——节奏 语言的节奏很神奇,它能打破沉闷、枯燥和乏味,通过语言的快慢、强弱、断续的抑扬、刚柔的有机结合来吸引受众。其中的关键是要符合情景,不能突兀,将长短停顿、轻重缓急融入情景感受中,让受众感受到节奏的韵律美,带来“沉醉其中”“意犹未尽”的体验。

——装扮 “人靠衣服马靠鞍”这句俗话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俗,它透着人生哲理的沧桑,是一种入世智慧。做节目亦是如此。我是一个传统文字记者,但我更是一名融媒体时代的融记者,出镜怎么也要有专业的亮相:专业的形象设计、专业的栏目道具、专业的节目流程....每个环节都透着一股专业劲儿。

补充一句:还有到位的手势语言、肢体语言。

结语

出镜讲故事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录播可以反复演练,是传统文字记者转型融记者的试练场,建议计划出镜做直播的记者们都先做一名“夜归人”,之后可以尝试事件性新闻的直播,再之后介入话题性新闻的直播或录播。在这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能力,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努力打造短视频类的一哥、直播界的一姐。加油!  (“研究事儿” 微信公号)

 

(责编:薛贵峰、荣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