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把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内容成为票房第一驱动力

张君成
2018年04月25日14:1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内容:票房第一驱动力

  当前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速,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更需要清晰的方向指引,才能让这辆高速发展的快车又好又快地向前行驶。4月18日至19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成功举办多场行业对话。这些对话聚焦电影业的人才培养、内容创作、制作发行等话题,对中国电影产业现阶段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把脉,为2018年的中国电影产业指明方向。

  数据说话 找准投资机会

  在过去的电影市场发展历程中,IP价值评估的标准向来比较模糊,缺乏数据支撑。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腾飞,银幕扩张带来的渠道红利正在减弱,内容正式成为票房的第一驱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艺恩以“把脉中国电影匠人之‘芯’”为主题,为行业把脉。艺恩合伙人、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高文韬在现场分析了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并给出了未来行业趋势和市场机会的预测。

  他表示,2016年是电影市场拐点,电影产业从快速增长进入匀速增长阶段,观影人次和票房增速放缓,银幕扩张带来的渠道红利正在减弱。“未来电影市场新增量主要来源于拉动三、四线城市观影习惯和回归内容为主导的优质影片创作。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从全球电影市场的补充转变为引领者。”

  同时,高文韬从更微观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细化:“国产电影投资与收入呈现沙漏型,中高成本盈利压力增加,内容与渠道发生变化,电影运作从单一模式向全产业链打通,电影与多种内容形态共振是泛娱乐体系中IP战略的利器。”

  他认为从远期来看,市场容量远未探底:“未来,在消费升级、政策利好的时代背景下,预计2022年国内人均观影次数可达到1.9次,票房超900亿元,电影带动的全产业收入预计超2000亿元。未来产业链分工日渐细化,创新机会点众多。中国电影市场仍待更多参与者的进入,对具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公司更加有利。”

  找到这些新的投资机会点是一方面,后续的支持也很重要,尤其是大数据的定位分析,可以帮助行业找到方向。如在上游可以帮助投资者发现投资机会,帮中游找准营销方法,帮下游争取市场空间。

  “通过相关的这些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满意度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样化发展。虽然一些影片的票房表现并不突出,却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高度满意评价,推动某一类型影片在整个电影市场上的大发展,这就是数据可以告知行业的。”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说。

  匠心传承 把握创作细节

  除了产业视角,北影节的行业对话还关注以内容为驱动的行业建设。如以“匠心传承·中国电影市场如何完善新导演扶植体系,建立高标准的工业化电影之路”为主题的讨论,将目光聚焦在青年导演群体。

  “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全世界羡慕的对象,我们得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新导演在创作的过程中,不管选定了哪个方向、哪种风格、哪个类型,一定要把每一个创作细节做到最好才能吸引人。”现场嘉宾主持、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谈道,相比于院线,互联网平台更能成为挖掘新人、培养新人、锻炼新人的平台。

  爱奇艺网络电影开发中心总经理窦黎黎表示,呼唤有力量、有锐气,能够体现澎湃少年感的影片。“年轻的电影人更需要互联网的渠道和经验,找到他们的目标用户并打动他们,这也是当前网络平台愿意与创作者共同完成的事情。”

  同时新导演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和平台的扶植,窦黎黎认为,有合作伙伴的导演要比单打独斗的新人更容易实现从“团伙”到团队的蜕变,“比如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可能从上学时起就有一些合作紧密的学生制片人、摄影、美术,大家在学校时一起拍作业,毕业后也能一起拍电影,团队非常默契。”

  腾讯影业副总经理、大梦电影工作室总经理陈洪伟认为,相对题材而言,新导演更重要的是选择成长路径。他表示创作者不能好高骛远,处女作往往都是低成本,但是低成本和商业追求并不矛盾,“比如当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虽然是低成本,但是商业升级非常亮眼。现在市场特别缺低成本商业片,未来这一定是中国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新导演不要一想到成本低就放弃商业追求。”

  坏猴子影业首席执行官王易冰认为,高成本与低成本只是相对的,新导演不用特别纠结,核心问题在于剧本是不是写好了,“如新导演文牧野的作品《我不是药神》将于今年暑期档上映,最初预算只有1500万元,因为导演和团队特别用心,最后投资加到了1亿元。”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