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3期

知识付费模式的传播研究【2】

——以“分答”为例

张郗蕾
2018年05月04日09:4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分答”的传播核心: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来自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掌握丰富信息的人会比信息匮乏者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他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获益。自此,信息的不对称便成为了知识或服务交易的催化剂,回答者可以在信息出让中获益。

(一)基于经验或技能的信息市场

不同于“在行”成为行家需要经过申请、审核、拍照、推广等复杂的流程,“分答”只需要填写两行资料便可以开通分答页面。极低的门槛,激励用户自发性地成为回答者,使得行家拓展变得异常简单高效。答题者只要在某一领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或经验,所答问题对提问者而言具有指导意义,便可以获得关注,让知识变现[3]。目前“分答”知识行家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投资理财、创业职场,小到面试谈薪、健康情感。“分答”都力图帮助用户开拓思路、学到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二)基于名人效应的信息市场

“分答”最开始先从“在行”行家、果壳网科学传播作者以及知乎专家中扩散,他们在朋友圈的分享为“分答”带来了第一批的用户;而后,部分名人和《奇葩说》辩手自发地加入“分答”,使得“分答”冲破互联网的圈子,开始向大众中扩散;传播的高潮,源于王思聪的加入,至此更多用户慕名而来,传播势头势不可挡[4]。毫无疑问王思聪的出现让分答一夜成名,升级为了现象级产品。“分答”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着自身的运营,而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传播性,也成为了可以迅速引爆朋友圈的重要原因。

四、结 语

“分答”的孵化只用了十天,却在一个月内获得了海量用户的关注。朋友圈刷屏、众多明星的加入,让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产品。但不容忽视的是,“分答”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60秒的语音回复虽然降低了知识交易的门槛,但60秒的解答并不能有效地传递知识,目前只能满足一些猎奇性的话题;其次,语音内容比文字内容更难监控,无疑增加了“分答”监管的难度;另外,创始人姬十三将“分答”定义为粉丝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结合体,这种模式是否有着持续的生命力,能为“分答”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还有待市场检验;最后,“分答”的用户黏性值得怀疑,从长远来看,对名人而言象征性的收入是否有持续的吸引力,对于用户而言,“分答”的内容又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价值[5]。

“分答”在走上知识变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对知识那份纯粹的初衷,又如何通过自己的平台营造出开放、多元、分享、互助的良好氛围,培养并吸引爱知识、乐分享的用户,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知识付费平台应为用户提供高价值的优质内容,并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相信随着知识付费向纵深处发展,形式多样的定制化的内容,必将赢得更多的用户。

参考文献:

[1] 陆春晖.共享经济下知识付费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33):162-163.

[2] 常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自媒体变现规律和众筹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10):83-86.

[3] 宋建超.知识付费的发展困境和发展趋势探析[J].视听,2017(11):21-22.

[4] 许森.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19):193-196.

[5] 任艺菲. “知乎”用户管理的传播学分析[J].试听,2015(2):122.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