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闻传播教育要在坚守中创新

廖声武
2018年05月15日13:59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闻传播教育要在坚守中创新

当前,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业界发生的改变,也深深影响了新闻传播教育。课堂上的教学已不再是过去的你传我受,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相关知识只要教师提到,学生很快就会上网搜索,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核对;学生自己建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视频网站等,课堂可能成为直播现场,老师的授课过程、言行举止会被传播上网。这些都在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着既有的教学秩序。

在这种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所坚守,又有所改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满足实务界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而言,新闻传播教育要在坚守中创新,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放首位

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放在首位。新闻传播教育是在为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因此,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习,强调对党和政府政策的了解和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同时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新闻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在依靠党委开展调查采访工作的同时,把实事求是时刻放在心上。新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弄清真相,力争做出准确、真实、全面的报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的“金钥匙”。

教学注重与技术实践结合

新闻传播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注重与技术融合。信息传播技术,如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写作等发展迅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吸收最新传播技术,不可视而不见。再如,大数据的应用,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大数据相关软件,了解如何运用相关软件采集原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这些分析处理了的相关数据运用到报道中。这需要教学工作者了解技术动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将信息传播的前沿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不能让学生因为技术发展但自己不懂不会使用而感到迷茫。

新闻传播教育应与媒体实践相结合。今天我们提倡新闻传播教育与媒体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与媒体联手打造实习实践基地。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与不同的媒体建立联系,将学生根据专业和课程的需要安排到媒体去观摩实习,让他们了解媒体的实际运作模式,熟悉媒体的实际操作程序;另一方面,要与媒体工作人员建立紧密的联系,聘请他们作为业界导师,邀请他们进入课堂,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业界经验和体会,这样,理论和实务课程会变得生动而有内涵。

重视培养学生批判精神

新闻传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人们进行价值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判精神始终在起作用,指导着人们深入现实,不断解放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闻传播过程是新闻工作者不断认知事物、把握事物,发现有价值的素材,选择新闻事实,认识其本质的过程,这中间,批判精神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新闻传播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的。只有具备批判精神的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不断创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使新闻传播更符合受众的口味。因此,新闻传播教育要重视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

此外,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把通识课程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是记者每天面临的事物都是新鲜的,这种工作特点需要记者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深遂的思考力。因而,记者在知识储备方面既是一个“杂家”,也是一个“专家”。我们在培养准新闻工作者时要按这个特点,为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在教学中,就应该把通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应该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得到体现。这些通识课程的学习,既是知识的涉猎,也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毕竟,新闻传播工作在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思维方式决定新闻作品的思想内涵,而思想内涵是赢得受众的最终手段。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