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锣密鼓迎战友(下)
果然,就在第二天,晋察冀日报经理部副部长刘景汉,带着赵冀英(总务科长)、蔡善卿(印刷厂副厂长)、于忠(电台台长)、穆成仁(排字股股长)、刘丙位(印刷股副股长)共7、8个人,徒步前往平山县里庄打前站。
刘丙位记得很清楚,他们在途中歇了一晚,于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来到上级指定的驻地里庄。根据历法推算,这一天是公历的1948年5月5日。
刘丙位认为,当时将里庄指定为驻地,主要是那里靠近华北局和华北军区领率机关。①
赵继英回忆,他们来到里庄,当地政府已有初步的安排。先遣人员的当务之急,是看过地形后马上建造牲口棚,因为村里没有这个条件,而两个报社前来,单单晋察冀日报就有20多头牲口,再加上晋冀鲁豫来的,按里庄的现有条件怎么也是不够的。
修牲口棚的同时是改造伙房。因为里庄的庄户人家小,没有大锅大灶,这是要预先准备下来的。再次是为安装印刷机械做好房屋准备。这些工作急急忙忙完成,大队人马就紧跟着来了。②
刘丙位的回忆可以作为印证。作为印厂机械师,他在里庄走了一遭,发现副村长的家比较大一些,可以装机械。因为副村长做棉花生意,有一间大屋子专门用来囤积棉花。一开始,副村长为腾房显得有些不乐意。赵冀英做思想工作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出来投身革命的,我们为革命舍得一切,可是我们不能把家里的房子也背出来参加革命呀。所以,现在我们到了这里,就要麻烦您先将就些日子,我们都是为了革命成功嘛。”副村长听赵冀英说得在理,也就痛快地答应腾房子了。③
先遣人员出发不久,邓拓即带领《晋察冀日报》编辑部于5月下旬自阜平搬到平山里庄。这次搬迁,他们把所有印刷设备都带来了,《晋察冀日报》在里庄照常出报。晋察冀日报印刷厂的设备都是从张家口撤退出来的,在当时堪称先进。两报合并后,印刷设备基本上都用原先晋察冀日报的。
1948年的春天,《晋察冀日报》编辑部人员虽有较大调整,仍然兵强马壮,正值办报事业的高峰。在毛泽东来到城南庄前后,邓拓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亢之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当时,报社的编辑、记者一部分在前线,一部分到农村参加土地改革,所以又调进十几位各县做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干部到报社当编辑记者。当时编辑委员会的成员有:邓拓、胡开明、王亢之、范瑾、马健民、杨永直、李希庚、陈春森、张帆、黎韦、邵红叶、李千峰。当时编辑部门负责人是:编辑部部长杨永直,副部长陈春森;通讯部(相当于采访部)部长范瑾,副部长邵红叶。
此时的邓拓,即将调往华北局政策研究室,就要与自己为期10年的办报生涯告别了,要和朝夕相处的战友分开了,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为晋冀鲁豫办报战友的前来做好准备。
张磐石在晚年回忆华北《人民日报》的创建时曾写道:“平山出版华北《人民日报》又是一次严令,不论严重到怎么困难,也须在6月15日出版。”然而,由于以邓拓为首的《晋察冀日报》战友的密切配合,《人民日报》如期创刊。(连载五)
注释:①③2006年6月7日在北京访问刘炳威的记录。
②2006年6月7日在北京访问赵继英的记录。来源《社内生活》 2007月04月27日 第4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