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报道细节运用技巧探析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细节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细节虽小,但如果运用得恰如其分,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主动地挖掘细节,恰当地运用画面细节,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选择真实可信的细节和十分典型的细节等,可以大大增强电视节目主题。因此在日常采访中切实加强学习,逐步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培养锻炼主动发现细节的基本功,熟练掌握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可有效提升电视节目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细节;画面
电视报道中的细节是指在新闻采访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特定意义的象征,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广大观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就没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可以说,细节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细节虽小,但如果运用得恰如其分,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广大电视从业人员如果能深入地挖掘细节并巧妙合理地运用细节,不但可以增强电视节目的表现力,而且可以大大提升节目的影响力,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记者挖掘和运用细节的几种方法
(一)要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现实生活千姿百态,事物形态千变万化,存在着万千细节。如何对这些细节进行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把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细节尽量筛选出来?这些都考验着记者发现细节的基本功,只有把能反映事物特性的细节全面展示出来,才能使塑造的人物更加生动,典型人物形象更加典型。2017年7月21日早上8点30分左右,杭州古墩路灯彩街新世界花园一个店面内煤气瓶发生爆炸,来自河南周口的出租车司机黄亚峰正开着出租车行驶到该路段,他奋不顾身,多次深入到爆炸的危险区域,将十多名伤员救出。报道是通过这样的细节还原现场的情况:“从出租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黄亚峰驾驶的出租车与一辆公交车并行,突然一声巨响,车身发生剧烈摇晃。黄亚峰立刻将后排惊慌失措的乘客安排下车。另一段市民提供的视频可以看到,穿着红色T恤的黄亚峰正把一个伤者从事故现场拉出。在他身后五六米处的爆炸点正燃着大火……”这样的现场细节描写能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接着这条新闻又通过这样的几个细节进行描写:“黄亚峰把伤者安排在妥当的地方后,又回到事故现场,将人行道上的一名伤者抬到安全区域。就在他将伤者抬到安全区域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爆炸点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他的脚也在救援的过程中被玻璃划伤,救人时T恤上染的血迹早已发干,胳膊和腿上还有没来得及处理的血渍……”“黄亚峰介绍说,我看到有人受伤了,就过去帮忙,也没想那么多……”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够更加详实准确地展示人物形象,使介绍的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人物的感情更加细腻、丰满,而且把这位奋不顾身、英勇救人的平民英雄形象也深深地镌刻在了广大受众心中。
(二)要善于选择真实可信的细节,细节的真实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可信度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生命,真实、生动的画面细节不但能大大增强电视媒体的现场感,而且可以使人物的典型形象更真实,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可信度更高,表达效果比千言万语的平铺直叙要强得多。30多年前,周口市商水县农民何刚在自家挖出了19件元代银器,面对文物贩子的各种诱惑,何刚毅然拒绝,把银器捐赠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向世人展示了一名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农民形象。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党支部书记刘红恩告诉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何刚从家里挖出文物之后,有很多文物贩子拎着成袋子的钱去他家,当时他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家里几个人患病,他也没动心,他认为出土文物都属于国家的,在这情况下,叫上我给他一块儿到北京捐献给故宫……”央视记者还介绍说:“经过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这批银器包括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其他文物7件,其中一个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尤为珍贵。当时由于故宫博物院收藏条件极为有限,收藏的元代银器比较少,所以何刚捐献的文物极其珍贵,填补了此类藏品的空白。作为奖励,故宫博物院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上专门镌刻了捐宝农民何刚的名字……”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感人,而且真实可信,让农民何刚不为金钱所动的高风亮节跃然荧屏之上,极大地增强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使电视新闻作品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三)要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切实增强电视节目的感染力
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那么好的细节描写就如同画面上的潺潺细流,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神韵与灵气。如果细节富有强烈的震撼力,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点带面的作用。作家李准说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可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的细节可以引人动情,让人久久难忘。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临刑前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英雄的家乡——周口市扶沟县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继承将军遗志,建设美丽家乡。如果记者单纯从纪念活动进行报道也无可厚非,但不会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参加纪念活动的每位嘉宾均收到了印有吉鸿昌将军“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的细瓷茶杯,参加报道的记者抓住“细瓷茶杯”这个典型细节并以此入手,先后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对赠送茶杯的看法、主办方赠送茶杯的初衷等,展示出吉鸿昌将军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还有他所信奉的“做官即不许发财”“身外浮云何足论”的淡泊功名利禄的精神,对于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廉洁从政,为民造福具有重要意义。这条新闻巧妙地抓取典型细节,新闻视角比较独到。因此选择好典型细节,可以大大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四)要善于运用画面细节,升华节目主题思想
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事件发展、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等,同时也是讲述事件发展、揭示事物现象、透视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手法。这些电视画面细节在被展示和运用时,大多是特写或近景画面,往往是被放大、被刻意突出的。由于电视本身现场感比较强,加上典型细节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让广大受众感受到电视细节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马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亲切看望慰问戍边官兵,央视《新闻联播》在节目开始这样描述,“隆冬的北国边疆,大地鹤雪,高天寒流”,配以边防官兵荷枪实弹站岗时的特写画面,观众看到战士帽子上、脸上、眉毛上、防寒面罩上满是霜花,一下子就把边防战士生活环境条件的恶劣表现得淋漓尽致。“雪野茫茫,山路弯弯,车队辗过冰雪蜿蜒前行”“下车后,他踩着厚厚的积雪向官兵走去”,编辑多次运用了车队在冰天雪地缓慢前行的画面和总书记脚部踩雪的特写画面和现场声,从而不但反映了新时代戍边军人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的优良作风,而且表现了习总书记踏冰雪冒严寒慰问边防官兵务实的工作作风、亲民爱民的高大形象。这些电视画面的细节跃然屏幕之上,大大增强了电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其他纸质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在进行电视细节的选择时,不能过多过滥,更不能喧宾夺主,必须坚持细节为升华节目主题服务的原则,细节本身的价值也只有通过对主题的表现凸显出来。
二、如何培养记者运用细节的能力
(一)平时采访中要加强学习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洞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时也是广大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新闻敏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记者掌握的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遇,才能够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因此广大电视新闻记者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首先要博览群书,认真研读各种新闻业务书籍,通晓新闻理论知识,努力扩大新闻业务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其次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注意收听收看近期全国、全省召开的具有全局性的重要会议,让各项方针政策烂熟于心;再次要坚持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反映火热的生活,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就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出高楼大厦,走进田间地头。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才能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才能倾听到真实的故事;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写作的灵感才能一触即发,才能采写出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新闻。
(二)新闻采访前要做足功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画面细节选取能力是记者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振奋精神,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深度,拓展思维广度,时刻保持对热点新闻的敏感性;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水平。这样才能在新闻采访中抓拍住那一个个闪光的画面细节。同时不断增强做好新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时刻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对待每次新闻采访都要像打仗一样,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因为电视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很多事情稍纵即逝,镜头根本无法还原,甚至还有很多新闻是突发事件,因此记者在采访前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新闻资料和新闻素材,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概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采访主题,充分考虑到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反复推敲和斟酌拍摄方案,争取将采访方案设计得尽善尽美,尽量化解各种事件的干扰,将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三)新闻采访中要迅速敏捷
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努力做到迅速敏捷、耐心细致。由于电视新闻画面无法弥补的特殊性,同时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往往比较混乱,新闻事件也比较错综复杂,所以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保持充分的耐心,保持时刻敏锐反应的状态,及时调整报道思路,才能捕捉到镜头的细节。2014年12月,记者在河南省项城市基层农村采访时了解到,靠农业大棚发家致富的丁集镇索庄村村民正在排练歌曲,要拍摄一个MV。农民朋友拍摄MV这几年也司空见惯,但这里的农民通过拍摄MV这种形式,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的事情还不多见。记者觉得这应该是条“大鱼”,于是果断调整报道思路,组织拍摄了《河南项城农民自拍MV:人生“得意”好放歌》,这条新闻荣获了当年的省级新闻奖。在这条电视新闻中,通过拍摄农民兄弟们为了把歌唱好,都在排练中下足了功夫,特别是一些现场声的运用,生动地展示出排练歌曲时的一些细节。在记者的镜头中,突出了排练的农民群众既有妇女、儿童,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年近花甲的老人,说明这个活动受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农民群众的欢迎。“共产党员真好,一声同志叫了多少年。多想敬你一碗水,多想替你擦擦汗,你把明天变今天,天天就像过大年……办大事,找党员!老百姓的口碑最值钱……”歌词朴实优美,歌声激越高亢。从几十名农民兄弟姐妹的口中唱出来,让人感觉气势磅礴,感人肺腑,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广大观众通过画面看到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生活逐渐富裕,他们对党和政府心存感激,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他们共同的心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新闻主题。
(四)新闻采访后要精心编辑
后期编辑是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时也是体现电视画面细节的关键一环,对有效提升电视画面价值,决定新闻报道质量高低至关重要。新闻编辑要对拍摄的新闻素材进行认真挑选,选择那些信息量比较大、最能出彩出新的电视细节画面加以编辑;同时一个个精彩的电视细节画面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将这些画面细节与其他画面素材有效衔接起来,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前几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央电视台一般会这样运用细节进行报道:“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人民大会堂前,红旗招展,人民大会堂内,鲜花怒放,春意盎然,人民大会堂璀璨的灯光映着鲜艳的红旗、神圣的国徽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这样的电视细节画面的衔接运用对于气氛的渲染至关重要,一下子拉近了全国“两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而近两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由于取消了鲜花的摆放,央视的报道也打破常态,用“布置简朴、气氛热烈”一句话进行描述,从记者拍摄的电视画面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信心和决心,让全国广大电视观众感受到全国“两会”简约、俭朴的清新之风。此外,为了更好地突出电视画面细节的作用,后期制作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编辑技术,譬如技术回放、特殊符号等对画面细节进行加工和补充,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以后,不但可以使电视画面的细节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生动,而且也能够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
电视细节是最生动形象、最深刻透彻、最有表现力、最具震撼力的表达手法,它用精彩的画面将典型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全部托出,让广大受众进行欣赏、评价,从而使电视作品更加丰富细腻。怎样运用细节,运用多少细节,应该根据作品的主题来确定,因此广大电视从业人员要切实加强学习,培养锻炼主动发现细节的基本功,逐步提高捕捉最具特色画面细节的素质,熟练掌握运用画面细节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画面细节塑造典型人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精品力作,才能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周口广播电视台全媒体采访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