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9年3月(上)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效应探析

李贤

2019年04月08日16:20 | 来源:人民网-中国报业
小字号

  [摘要]新媒体的到来,将传统媒体的原有优势予以颠覆,如微信实现双向互动,吸引了大量受众。人们打开微信观看信息的习惯已经养成,传统媒体必须向微信平台的领域进发,关注其互动性和到达率,方能产生新的活力,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并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渠道等进行分析,论证其新闻传播的模式,规避负面效应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新闻传播  正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微信的出现,最初是腾讯公司开发的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其出现带来了社交平台的颠覆性的革命。曾经红极一时的QQ也被无奈退到了次要的地位。智能手机为微信带来了更好的促进力量,覆盖的功能是世界所惊讶的。微信在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上,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崭新的公众平台的姿态,成为新的媒体发布平台,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中间,有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有社会信息传播的模式,几乎所有行业都认识到它的巨大威力,纷纷开设微信号,登上微信公众平台,享受信息的互动性和高到达率。

  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正效应

  微信的互动性,是新闻传播需要的,通过高到达率和高的互动性,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第一,传统媒体推送新闻的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更加便利了。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信息进行高速度的推送,众多用户通过手机就能主动获取信息,通过搜索关键词,用户可以找到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是传统媒体不能达到的速度,也产生不了这样的效果。例如,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自动回复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能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内容的获取,在方便的同时也获得了海量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拓展了传统媒体的自身资源,也为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带来了契机。众多大品牌的媒体,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的设立,将信息进行独家传送,依托明星节目、明星主持人、明星记者,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发布图文和视频信息。

  第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媒体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源。微信公众平台反馈得是否及时、有效,都要看是否是面对普通大众中的信息。无论是严肃的还是娱乐的,时效性是第一位的。社会性议题在渠道上进行采集,通过有价值的内容筛选,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资源的海量和信息的价值感,人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的资料,是最有效率,最有深度,最有效果的,自然而然,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就会增强。

  第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媒体能够实现与受众的互动,获得更有价值的反馈。都市类媒体,往往需要进行互动,得到受众的信息,同时加以整理和反馈。这种互动性,在很多大型媒体的传播形式上可以见到。例如,央视的两会新闻报道就利用了微信公众平台,名为“微观两会”,解读两会热点,传播两会信息,收集微信评论,利于互动和提升媒体品牌效应。通过央视接地气的报道,很多受众反映,信息推送后,对于两会的报道,获得信息更加广泛和细致,对于议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主动性更强。在当今,媒体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汇总和分析信息推送后用户的反馈,与用户的需求达到完美的契合度,通过改进和调整,微信公众平台给传媒带来了更大的优势,微信语音让电台的节目内容丰富了很多,读者的声音更加原汁原味,形成了新的媒体环境,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媒体的信息平台发布更加精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专业化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商业信息进行精准定位,传统媒体的空白被填补。例如,一些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报道互联网科技新闻,进行互联网行业的深度解读,通过数据信息的评论和发布,实现信息免费阅读。新的设计网络经营模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到了渠道,打造成为门户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更加精准、更有深度和温度。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负效应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取得了巨大的信息发布效应,但是也要注意,调查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不满情绪也在增加。例如,用户体验不佳,有用信息较少,关注的内容不够深度等,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渠道也有缺陷。例如,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订阅用户量,在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停滞。传统媒体的用户往往是忠诚用户,但微信公众账号的订阅用户量,是随着兴趣而来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订阅用户,在对内容感兴趣的同时,也会对其他渠道的内容产生兴趣,在忠诚度上明显不够牢固。而且,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账号,订阅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这是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具有区域性,受众分化的情况很明显,受众因为习惯,也会订阅其他媒体的信息,因此有可能会在数量上随时发生波动。

  特别是人们对微信的好奇心,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降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不可能出现最初的爆炸性增长,因此,新闻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影响。

  2.朋友圈的人际传播,通过自媒体、大众传播、分众媒体等,逐渐进行整合,但是容易发生干扰。如果想在人际网络中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地经历传播渠道合并的风险,但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捆绑用户的做法,将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信息定制到新闻中,取消操作非常复杂,使得用户非常不满意,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粗制滥造,更是引起了很多受众的不满。

  微信公众号在推送优质内容的同时,也容易发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不会设置很高的门槛,垃圾信息的形成,最终让受众在取舍中远离。受众在公众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新闻阅读体验,但是在传播效应上却产生了不好的评价,而且由于微信公众号把关不严,容易发生信息泛滥的情况,很好的新闻也会被淹没。

  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获得新闻阅读体验,往往不需要过高的成本。由于运营成本较低,因此准入门槛也较低,这让很多好新闻被淹没在垃圾信息中。在新闻的获取过程中,由于信息泛滥和对传播渠道把关不严,导致有些微信公众平台获得了不好的评价。

  3.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时效性非常强,有些公众号在发布信息时过于追求时效性,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发生了偏差,造成公众账号公信力缺失。一些公众账号管理员随意发布意见领袖的文章,转载来自网上搜集到的没有科学性的文章,让受众受到一些信息的误导,特别是媒介素养较低的受众,容易被迷惑,对一些不好的信息进行传播,让诈骗类信息被传播,会造成恶劣影响。像我们经常遇到的谣言散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就发生了很多,不仅偏离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也没有担当起媒体信息传播的社会职能,带来社会的不和谐。一些微信公众平台甚至成了传销渠道,通过免费学习微信公关营销的诱饵,使得大量的公关营销信息被散发,让很多人蒙受了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误入了非法营销组织。

  4.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相对新闻来说,营销性更强。微信的设计,本身就不是以新闻传播为目的的,微信公众平台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圈的设计,适合进行公关。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自媒体发布时政类新闻评论,通过意见领袖引导受众,但是这种具有新闻传播性质的自媒体,数量较少。大多是公关类信息,强化的是影响力,希望建立粉丝群,打造个人品牌。这样的信息平台,没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分析

  1.微信公众平台的正面效应,有利于新闻的推送和采集。通过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缺陷加以弥补,媒体通过平台采集信息,采用垂直一体化的传播模式,对传统媒体的不足予以补充。互动性节省了人力成本,将新闻传播的力度予以扩大,用户对自媒体会产生互动性和有温度的感觉,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增强可读性,使得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具有了公信力。

  微信公众平台如果做到精准定位,能够通过窄向的传播,将特定细分的受众群体,进行与大众传播相对的优势利用。传播学中,对于受众的概念,是将受众和传播人的界限划分得非常清晰,新媒体让界限变得模糊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也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分类和专业化处理,受众逐渐被瓜分,形成了很多同质化严重的群体。因此,要想占有这块阵地,必须要从品味和爱好上加以细分。细分的受众群体,可能就形成了忠实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他们要求信息非常精确,要求平台能够个性化、小众化,这有利于微信公众平台获得明确的市场定位。

  2.微信公众平台的负面效应,使得在重大新闻的大范围传播上处于劣势,受众对于重大事件的阅读,往往需要是第一时间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但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结构不适合新闻大规模扩散。传播学认为,受到限制较少的传播结构,都是连接中央节点的一种网络传播结构,往往还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从网络传播结构上来讲,每个个体将信息推送给订阅者,需要采用一对多的结构。这是一种受到限制的结构,可能会产生交换信息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把这条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获得朋友圈的高强度关注,这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不能进行公众性的讨论和交流,单单凭借转载和转发,会把新闻的扩散限制在这样的方式中,对受众的范围进行了设限。

  3.在新闻订阅号推送新闻的时候,为了获得更高的传播率和曝光率,在进行用户的个人数据收集和信息反馈时,订阅号的推送会受到数量的限制,只能更多地考虑新闻推送,但是内容和质量不能过于深究。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对于曝光率和传播率,报道的良性反馈和用户的个人数据等,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闻的推送是较为有限的。订阅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新闻,新闻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到达率和私密性也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需要尽量不受限制,显然微信公众平台难以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

  同时,把关问题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和传播中容易忽略的,把关人在进行信息控制的时候,个人是信息构成的主题。因此,媒体选择、推送信息时,门槛较低,就容易在信息的公信力上发生问题,专业的传统媒体是不会将这种个人化的倾向放大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个人化,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媒介的权利,获取了资格就能够完成公众平台的发布,发布者本人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度。一些没有专业水准的自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谣,这是一种没有素养的行为,因为没有专业的把关人,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新闻素养缺乏,专业水准降低。加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性,在设计时期就已经做好了定位,那就是公关,让大众的头脑中形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可信度不高的概念。这与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渠道缺少管控有关,传播渠道的广泛性以及信息的私密性发生了矛盾,传播渠道中,虚假信息一旦发生,可能无法监督和追查一些营销账号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一种钻空子的心理,例如放高利贷、传销、诈骗等。导致这种封闭社交把关失误的,正是微信公众平台把关性不严造成的。

  4.由于微信公众平台过多地追求眼球经济,因此,注意力模式的特征,使微信公众平台不适合严肃新闻的传播。在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中,从受众可以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利用公众号的公关性和注意力模式,新闻传播成为一种手段,媒介的经济目的往往是通过文化、信念或者价值的表达来获取受众欢迎的,这是微信公众平台所追求的。微信公众平台最终沦为公关推广、到达用户的平台,而不是文化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新闻思维的运营模式。

  结语

  在缺乏把关的前提下,作为新闻传播的专业人士,应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局限性,专业新闻组织传播和专业新闻写作,为传播结构优化构建了一定的基础。新闻信息的大范围扩散、发送和传播,带来了垃圾信息泛滥的问题,这给社会信息传播秩序的维护带来难度,需要从传播学、营销学、政治经济学等多维度,考虑如何让微信公众平台的公关性、新闻性融合统一,做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渠道。

  (作者单位:广西日报)

  参考文献

  [1]万映利,侯筱蓉.医院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1).

  [2]张民全.微信公众平台版权侵权的认定及多元应对[J].中国出版,2018(4).

  [3]李鹏树,范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第三方管理平台[J].计算机与现代化,DOI:10.3969/j.issn.1006-2475.2017(10).

  [4]潘传辉.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指尖上的党建”[J].人民论坛,2017(20).

  [5]马浩宁.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分析[J].中外交流,2018(7).

  责编/李德金

(责编:王红璐、李秀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