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价片酬系列报道之三:拼明星不如拼作品质量
“要将影视行业风气从拼演员、拼投资、拼卖点,引导转向拼内涵、拼故事、拼价值观。”在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副秘书长车径行看来,这是破解天价片酬的首要一步。
抓好故事、好剧本、好导演,是多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如何把影视工作重心转移到作品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天价片酬?
《中国艺术报》原总编辑李树声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析说,对于现实题材,应当坚守正确的审美取向,力求呈现给人们值得信任的影视剧作品。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则应当尊重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力求达到接受主体较大程度的审美认同,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总之,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有3点原则应当遵循:正确的审美导向不能迷失,是非善恶不能颠倒,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缺位。”李树声表示。
“现在有的明星拿了片酬就走人,不担风险,这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提及天价片酬现象,曾参与创作改编《沙田路上》《蓝色三环》《大西南剿匪记》《窦娥冤》《最后一战》等多部影视剧的曾凡华说,自己参与过一些影视作品的策划、创作与改编,也曾出任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学校(研修)校长,但非圈内人,也非职业编剧,对于天价片酬也想谈谈个人看法。
“我认为可循市场规律和契约精神来实现公平原则,把一部影视作品当作一个利益共同体,编剧、明星、制片人等按一定比例来获取效益并分担风险,分配比例的控制既要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也要考虑到明星利益,这样才有利于更多精品涌现。”曾凡华说。
中国已步入新时代,影视创作应当聚焦怎样的中国故事、如何展现中国精神?在车径行看来,“今天的中国影视承载着比以往更重大的使命,如构建国家精神、追寻人类终极价值等,而绝非简单的娱乐。只有真诚面对观众、踏实讲好故事的电影才会有好的收益”。
车径行说,最近几年,很多讲不好故事的“大制作”都遭遇了“滑铁卢”,号称豪华团队、“天价”制作费用甚至国际巨星的加盟,都不能挽回颓势。“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讲好属于中国人、属于一个时代的故事。不忘初心和梦想,是所有影视工作者必须铭记的使命。”
天价片酬现象的出现,使演员这个群体处于风口浪尖。然而并非所有演员都是“利”字当先,对于职业操守和艺术追求,他们有着自己的坚守。
从事表演工作10余年的演员陈数在电视剧《和平饭店》专家研讨会上表示,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如何从自己塑造过的角色中不断突围?陈数认为,自己职业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把善意和美好传递出去。
“这也要求我必须要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持自己所坚持的艺术创作道路,不断地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自己在艺术表演方面的训练。”陈数表示。
“因为这个剧本好,即使不给钱我也要参演。”在7月26日播出的北京卫视《大戏看北京》节目中,饰演剧中丁战国的演员侯勇多次表达自己对电视剧《面具》剧本的喜爱。
侯勇认为,能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这是身为演员最有成就感的地方,“这比给你几万块钱或者得一个奖更重要”。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看来,当前社会“以金论值”的现象不可取。比如,有的演员拿到较低片酬,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结果造成演员间互相攀比。尹鸿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在此方面要倡导新的评价尺度,正面引导演员的价值观。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步一步来。”要改变天价片酬现象,首先要形成行业共识,其次要形成比较硬性的行政规定,再次要有查证取证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各方面联手才能形成力度,在成熟的产业体系、完善的税收制度、健康的舆论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这一现象才能得到改变。”尹鸿强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