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融合推动价值创新
重大议题+高度站位,节点变“亮点”;新颖创意+炫酷技术,产品变“爆品”;优秀故事+多元经营,价值攀“高点”。东阳日报从“渠道的霸道”回归“内容的王道”,以技术创新带动内容创新,最终实现在新时代的价值创新。
随着融合不断深化,传媒的内容生产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技术的成熟、设备的更新、团队的完善,使东阳日报建立了重大战役报道产品驱动式的内容生产流程,融合新闻报道甚至已进入常态生产阶段。伴随这个过程,东阳日报的媒体融合也逐步从“渠道的霸道”回归“内容的王道”,以技术创新带动内容创新,最终实现传媒在新时代的价值创新。
重大议题+高度站位,节点变“亮点”
打造区域中心第一传媒,是东阳日报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东阳日报精心选取议题,提高自身站位,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把规定必做的节点,通过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变成了视角独特、内容诱人的亮点。
党的十九大是2017年度新闻宣传工作中最重要的节点。围绕这个重大议题,东阳日报追求更开阔的报道视野,深入领会,精心策划,深度发掘,精致采写,紧扣会议主题,紧黏身边人事,做到“上承中央精神”和“下联东阳实践”的亲密融合。
前奏报道,增强亲和力。去年9月4日,东阳日报推出了“喜迎十九大”系列报道作为前奏,展示东阳各条战线在十八大召开以来取得的成就。这组报道由两个系列构成,“我的村庄我的家”,主要反映相关村庄近5年的变化;“我的故事我的歌”则反映重大民生事项的市民获得感。这组报道紧扣“我”和“我的”两大关键词,以耐人寻味的故事,充分表达了市民强烈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让人感受到主流媒体的亲和力。至10月25日,“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刊出版面19个,文章近百篇、图片百余张,营造出浓郁的氛围。
呼应报道,增强感染力。浙江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又担负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使命新要求。10月7日~14日,按照浙报集团党委会和编委会的指示,东阳日报连续8天转发了浙江日报采编的“溯源新理念·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与此同时,一个崭新而大胆的策划逐渐生成:浙江是习近平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东阳也曾留下了他的足迹,能不能通过探寻他的足迹,呼应浙报的这组报道,深情表达东阳人民对习近平同志的由衷爱戴,增强传媒的感染力呢?紧随其后,东阳日报推出了“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赶超发展”特别报道——寻访习近平在东阳调研的足迹。这组报道共10篇,全面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东阳党建、乡建、经济、文化、生态等工作的关切,成稿后,由东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把关,以5个整版的篇幅,在十九大召开前一天刊出,反响重大,被评价为近年来东阳日报“站位最高”的精品报道。
主体报道,增强说服力。十九大召开期间,东阳日报推出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特刊,每天安排多个版面报道大会内容。既有新华社通稿,也有自采新闻,既报道大会议程、解读报告,也报道本地各行业的反响和各部门、镇乡街道、村庄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动态新闻。通过网络、微信、APP等多个端口的深度融合,让报道全媒化、立体化,更加丰满且更具可读性,增强了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说服力。这一新闻实践其实是近年来东阳日报宣传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阳日报充分发挥在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在前,策划在先,拉高站位,巧设议题,集中精力,保证版面,主动、及时、准确,通过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运用言论、解读、图表、短评等形式,为各项重大活动营造了良好而有力的舆论声势。
新颖创意+炫酷技术,产品变“爆品”
媒体深度融合,抛开内容而单独炫酷技术,注定行之不远。东阳日报把技术视为内容创新的得力助手,在坚持“报、网、端、微”全媒共享、多端发布、集中发力、多元呈现成为常态化的前提下,摒弃“抖音”式的炫技,用技术去除传统报道的陈词滥调,提升内容关注度,增强报道传播力,让原本“平淡”的产品,变成受人追捧的“爆品”。尤其是主题报道经过技术的加持后,加大了改革力度,增强了服务大局能力。
2017年是浙江省“剿灭劣V类水”的攻坚之年,东阳日报践行“两学一做”,深化“走转改”,组织实施了“剿灭劣V类水”大型采访活动。在两个月内,由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全市18个镇乡街道,深入采访各地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以每个镇街1个版面的篇幅,对全市治水工作作了报道。在活动中,东阳日报派出全媒体团队,其中的视频团队用镜头直观展示了治水场景的各个创新亮点,如生态治污系统、尾水返田系统,尤其是对各个流域断面的水质直播,对比鲜明,效果显著。视频技术与传统图文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强化了新闻传播推广。
去年10月,东阳市举办了首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东阳日报举全社之力,除了开辟专栏及时刊发动态新闻,更在大会开幕当日推出了112个版的特刊,分为乡愁、薪传、匠心、美味、行走、跨越等板块,传播乡愁、乡音、乡味、乡情。大会开幕时,东阳日报全媒体团队玩转直播,多位东阳籍大咖的乡音即时被传播到全市甚至全国各地:“量子之父”呼吁保护东阳中学原址,复兴高科郭广昌当场予以回应;东阳市市长姚激扬在会上深情朗诵自创格律词《江城子》……精彩的一幕幕吸引了8000多人同时观看,视频点击量逾15万人次,弥补了传统报媒内容生成慢速且报道角度单一的缺陷,掀起了传播高潮,把一款常规的会议报道,打造成了全球东阳人共享的新闻“爆品”。
今年4月18日,东阳市举行规模盛大的“乡村振兴·歌画东阳”大讨论、大比武、大展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东阳日报新媒体中心不仅承担了宣传策划和会场布置,而且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全程直播启动仪式,浙江新闻东阳频道直播点击量达21.6万,当天推出的东阳日报微信点击量也超过1万。这充分说明,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助力,优质内容要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学会与新技术“亲密有间”共处,提高内容生产能力的同时,善用技术,而不是沦为技术的附庸。
遇到重大新闻,东阳日报媒体矩阵协同发声,今年已完成了4款“爆品”的打造。为严格把控“爆品”的品质,提升整体宣传效果,东阳日报立足媒体全面深度融合,先后出台了《东阳日报全媒体工作流程》《东阳日报全媒体考核办法》和全媒体运营框架,进一步规范新媒体采编发布流程,要求所有新媒体必须遵循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严格规范新闻来源,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实现动态监管,开展评优阅评。同时,东阳日报严格全媒体发布程序,层层把关,人人是第一责任人,杜绝政治差错和导向失误。
优秀故事+多元经营,价值攀“高点”
在近5年的探索中,东阳日报的主体媒介架构已全面完成新媒体化。纸媒和网络媒体在生产和发布的技术领域走向全面深化,初步建立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碎片化视觉信息形态,并正在打造以AR、VR为代表的浸入式视觉信息形态,重构主流新闻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此同时,媒体融合也从技术融合、平台融合,转向了文化融合阶段。用优秀的故事文本借助多元经营的体系,推动内容创新的价值攀登效益“高点”。
在这个阶段,“新闻+”模式的优势正在凸显,并抢占了订单式活动的市场制高点。主流媒体的平台和渠道以及强劲的内容生产能力,让活动效应得到最大化传播;而与优质活动的联手,不仅增加了报社收益,更是丰富了新闻内容,提升了新闻服务民生的效果。
由东阳日报社发起并承办的“寻找创业创新新星”品牌活动,就紧扣“两创”和电子商务热点,借助新媒体和纸媒共同发力,不断延伸新闻的承载空间和传播渠道,创新并丰富活动形态,成功吸引了年轻受众关注,参与活动的90%都是年轻人。他们面对评委,秀创意、亮产品、谈思路,由共青团东阳市委、市商务局和资深商界大士组成的评委团尖锐发问直指短板,精彩点评给予指导,优胜者不仅捧得数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还获得专业导师团队助力。去年获得一等奖的“东阳三宝”项目,发展顺利,项目负责人不仅借助东阳规模最大的红木家具企业开设了“一间礼”和“一间作”木艺创意体验坊,还于今年4月推出了“东白禅茶”。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年轻人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得到了东阳多个部门的支持。而且每次活动,选手们讲述的创业创新故事,也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
东阳日报不仅用产品思维打造经营活动,更用产品思维讲好东阳故事。像着眼于“广场舞大妈”的广场舞大赛,挖掘出多位民间“舞林高手”的故事;“中国新歌声”东阳赛区海选活动,每周都在公共空间推出,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更以歌手的励志人生传播了生活正能量。
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东阳日报始终把“讲好故事”作为核心,严格自律。
遵循传播规律。让新闻宣传报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就必须要遵循传播规律、把握好时度效。东阳日报社将以继续开展“走转改”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把“提高工作针对性”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主攻方向,把“时度效”作为检验所有新闻报道的重要标尺,把“内容精品战略”作为东阳日报社补短板、今后发展的头号工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优化再造采编流程,在新闻内容上注重深度报道、综合报道、民生报道。
突出两大重点。办报、经营是报业发展的两翼,办好报纸是基础,搞活经营是保障,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始终紧扣办报、经营两大主业,夯实转型升级的基础。既要重视新闻业务,重视新媒体建设,在强化本地新闻、提高新闻快速反应能力、提升新闻影响力上下功夫,又要转变经营理念,在拓展经营渠道、挖掘市场潜力、增加经营收入上下功夫,努力实行采编、网络、广告、发行“多位一体”运作;既要坚持媒体融合,推动舆论宣传上新台阶,又要实行企业化运作,谋求报业经营有新突破。
加强三项管理。报纸质量、新闻队伍、报业经营是报业管理的三项重点,要不断理顺管理、运作机制,整合人才、新闻、经营等各种要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体化。在报纸质量管理上,要积极适应市场化要求,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立足地域优势,站在舆论前沿,以“三贴近”为导向,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发挥良好的喉舌功能;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以大众情怀、百姓视角做好新闻报道,真正使转型后的报纸可亲、可近、可读、有用。在新闻队伍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分配制度,确保能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平台、干好事的有待遇;要建立一套完善、便捷、灵活、高效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实现人才效率最优化;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报社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员工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在报业经营管理上,要立足本土,勇于创新,顺应时代潮流,拓宽经营思路,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东阳日报总编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