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媒体转型:看国外如何先行先试

张博
2018年11月20日13:2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媒体转型:看国外如何先行先试

国外媒体转型模式图。 资料图片

当今时代,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络为支撑,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媒介,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社会与个体生活带来深刻影响。面对移动媒体和各种新兴信息资讯平台的不断兴起和迅速扩张,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受到新科技的不断冲击。因此,变革和创新成为传统媒体蓄力前行路上的关键词。

然而,如何做到行之有效的媒体改革和创新,切实落实中央相关会议精神,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借鉴西方媒体的实践探索经验,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实现融合可以从四方面思考。

报纸“变小”不是坏事

拥有197年悠久历史的《卫报》在其184岁时宣布将一改“大报”版样,力争把报纸做得更小、更加精美。在其后的探索和实践中,《卫报》应用“柏林式”的版面设计加之“埃及体”字体,以及全新全版面彩色印刷相结合的方式,使其获得了社会赞誉和良好的读者反响。

在这场被称为“半世纪最强的媒体变革”中,色彩鲜明的版面设计为其吸引了大量成长在图片和色彩下的年青一代读者,同时,更小的版式也帮助其获得了更多女性以及中端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虽然这次改革创新没有为《卫报》大幅提高销售量,但却帮助其在纸质媒体持续衰落的背景下保持了稳定的发行量。

由于近年来受到新媒体市场的不断冲击,《卫报》表示,将继续推出新一轮的改革方案,包括将报纸印刷项目转包第三方公司、适应消费者的喜好变化而继续缩小版面以及与读者建立更深层的关系等。

媒体间深度融通

《卫报》除对其报纸形式进行有效优化调整,以适应纸质媒体衰落的这一严峻挑战外,还不断实施“网络优先”“数字优先”的报道策略。其将所有的稿件优先发布于网络,再刊登于报纸,从而达到先网后报、先短后长、先快后深的报道效果,以适应移动化转型的需要。

这种先短后长、先快后深的报道策略可以有效地使传统报业的优势用网络彰显,又可以让传统报业的劣势被网络所弥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融互通不但帮助《卫报》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可以有效地抢占话语权,还使得其纸质内容受到很多的关注。

这种多平台、全角度的报道方式使得像《卫报》《今日美国》这样较早进行融合发展的报业先行者,在传统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构建全时循环报道

《卫报》在积极实行互融互通的同时,还对其数字网络平台不断进行产品升级,从过去单一的新闻导读、热点追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报道到现如今涵盖文化、生活方式、信息咨询等六大类35小类的资讯内容。

相似的是,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如今也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为全球各地的公司、新闻机构、金融和法律等专业的人士提供内容广泛的专业领域信息和咨询服务。

此外,各老牌媒体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还积极运用社交网络平台。他们在各社交网络平台中建立自己的官方账号,这种全时循环且广泛的报道形式不但可以获得网民对新闻的追踪,而且便于构建起动态的新闻事实,还有益于关于专题报道模式的形成,最终使新闻报道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分众传播精准推送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产业融合,只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发展,而如何留住受众才是媒体“长青”路上的重中之重。分众传播、点对点推送,让“长尾理论”得以实现价值是现如今个性化阅读的发展需要。

除在客户端设置“关注”功能便于读者订阅栏目、话题外,路透社、《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一些知名的老牌媒体机构还建立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像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就拥有专门的数据新闻项目组,其依托遍布全球的专家网络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研究和发布。

《纽约时报》实验室的研究范围则更加广泛,除运用大数据对每个读者所选取的成千上万个话题进行聚集分析、单独识别以达到精准推送外,还推出各种需要付费的研究报告。

这些带有智库性质的机构,除了研究媒体转型发展的相关内容外,还研究经济、社会、科技、医疗等众多领域选题。这不但有力支撑了媒体自身的创新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媒体机构独家发布更加精准且更具实效性的信息内容。

随着4G网络技术的大范围应用,5G网络技术的逐渐成形,各传统媒体行业需要积极借鉴先行媒体的创新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转型策略。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