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10期

战略伙伴语境下的中俄媒介合作:方法与实施机制

臧文茜
2018年12月10日10:53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媒介合作是中俄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国际战略关系之一,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和“一带一盟”建设对接,为中俄媒介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俄媒介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合作机制也日趋制度化和常态化。“一带一盟”建设对接框架下中俄新闻传媒机构率先建立起来的媒体合作实施机制,可以为未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新闻传媒机构交流合作提供鲜活案例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俄战略伙伴;中俄新闻机构;媒介合作;“一带一盟”;实施机制

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为中俄两国政府新闻传媒机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俄媒体合作机制2002年建立,2008年召开第一次会议。在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下,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迄今已召开了八届会议。每一次会议双方合作内容的侧重点均有不同。近年来,中俄传媒界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交流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俄究竟该如何进一步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务实地发展两国之间的媒介合作关系,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一、战略伙伴语境下中俄媒介合作方法分析

(一)以媒为介,全力推动“一带一盟”战略对接

1.充分发挥中俄媒体联动效力

“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合作,恰逢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将为中俄媒体密切合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中俄媒体均应把握机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互配合,形成报道合力,实现准确把握和有效传播。

2.设置多样性新闻议题

中俄媒体应设置多样性新闻议题,全面反映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样性,反对西方信息霸权,向受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3.充分展示发展红利

坚持多作正面报道,深入挖掘成功案例,充分展示发展红利,为“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合作注入信心、聚拢人气。两国媒体应积极呼吁,推动双方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依法治国的法律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两国企业在对接合作过程中有更加便利的体验、更加放松的心态、更加充分的信心。

4.提升传播产品品质

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过程中,高品质的媒体内容不可或缺。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中俄媒体应着力提升各自新媒体传播产品的内涵和品质,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双方都关心的重大议题协同报道,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这种相互借力的传播方式将使传播效果成倍增加。

5.组建中俄联合通讯社

中俄两国都已经意识到,当今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既离不开硬实力,也离不开软实力。组建两国联合国际新闻通讯社是中俄媒介合作的一个大手笔,也是提高两国国际话语权的有益尝试。与西方媒体惯于揣测事实的报道理念不同,联合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向广大民众报道符合两国利益的真实信息。

(二)以媒为介,全面促进交流互信

1.夯实中俄友好民意基础

媒体是中俄两国民众彼此增进了解的窗口。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为中俄媒介合作带来了众多值得报道的好选题。中俄两国媒体应主动出击,围绕两国利益交会点,凝聚共识和互信,帮助夯实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础,做两国民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中俄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2.探寻中俄文化共鸣点

中俄媒介合作应在实践中互通有无,以便及时发现两国文化的共通之处,从而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相互塑造更为丰满的国家形象。中俄媒体携手并进,寻找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两国文化的共鸣点,把握合作契机,彼此感染,互相影响,打造全媒体时代的“传媒共同体”,不但要做到相交,更要实现相知。

(三)以媒为介,积极创新合作模式

1.从单一媒体合作向媒体联动转变

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由过去单一的传播形式向多媒体、立体化的传播形式转变;接受信息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固定地点接收方式演变为可随时随地浏览信息的移动化形态;媒体从业人员也由过去的单一分工向全媒体身份转型。因此,中俄新闻传媒机构的合作也应顺应时事,从单一媒体合作向媒体联动转变,以便形成合力,提升传播影响力。

2.推进优势合作

中俄都是互联网发展大国,也是互联网用户使用大国,网络空间的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中俄互联网合作有利于增进世界信息安全。面对国内外受众,中俄两国媒体应积极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资源互补,优势互换,全方位推进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产业合作,以此带动中俄媒介合作全面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由点及面。

3.多渠道深度合作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原有的互联网媒体也正在向移动媒体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实现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中俄媒介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不断建设和拓展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和新空间。如新闻产品互换、共同策划和联合采访与制播、媒体联合教育培训,建设传媒共同体等。中俄媒体积极主动把握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有利契机,从思想到业务,从项目到平台,有助于中俄媒介合作越来越深入,领域越来越宽广。

(四)以媒为介,继续完善合作机制

1.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网络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俄两国媒体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双方媒介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中俄两国积极发挥各自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对深化两国公共外交,提升两国国家软实力,提升两国国际话语权,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都具有重大意义。

2.建立“一带一盟”互联网合作机制

中俄媒介合作应实现互联互通。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背景下,建议以“一带一盟”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中俄两国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合作机制,以此带动沿线国家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领域共同建设和发展。在中俄媒介合作的推动下,重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实现“一带一盟”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以媒为介,不断创新合作形式

形式多样的交流,是新闻媒体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与合作,中俄两国媒体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进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世界新闻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传统媒体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形势下,两国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两国媒体应注意不断寻求新的合作形式,做到取长补短,互助互惠,以求得共同发展。中俄媒体要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形象尽责、尽心、尽力。

(六)以媒为介,努力创新合作内容

1.不断尝试新的合作内容

“一带一盟”相互对接,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将进一步增加两国发展战略的契合点。媒体要顺应两国民心,顺乎时代潮流,在交流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未来双方要不断发掘新的合作内容,进一步扩大两国媒体合作空间。以东欧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传媒集团为例,其所有的旗下公司都在寻找跟中国媒体伙伴的合作项目,尤其是体育赛事转播方面的合作。该集团与中方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俄罗斯节目内容在中国落地,中国节目内容在俄罗斯本土化工作。

2.实现两国媒体稿件互换

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媒体新闻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出了挑战。在中俄媒介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稿件互换,互相加大报道力度。通过互相开设对方专栏、联合举办网络活动、合办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在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领域展开合作,旨在共同建设和拓展符合中俄两国利益诉求的信息传播的新通道和新空间。

3.中俄新媒体合作是趋势和亮点

2006年以来,中俄新闻媒体在联合报道双方一系列大型国家级活动时创意不断,亮点频出,为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推动双方人文领域合作不断“添薪加火”,使中俄民众之间的好感和友谊持续升温。2015年12月开启的“中俄媒体交流年”,如今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中俄媒体交流年框架下,双方已经签署了包含十大领域、近200项交流活动的合作协议,其中除了传统项目“互访、演出、电影节”“论坛、座谈、研讨会”“合作节目、合拍影片、合出图书”之外,双方还计划在新媒体领域开展合作,如建立新闻社交应用平台、深化网络电视合作等。中俄新媒体合作是伴随新兴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并有可能成为未来中俄媒体合作的新亮点。

(七)以媒为介,主动联手应对信息战

1.发展网络与新媒体技术是关键

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处于国际信息传播强势地位。西方国家在外宣战略投资问题上从来毫不吝啬,这导致世界受众只能接收单方面的信息。今天,中国和俄罗斯媒体技术及质量并不比西方差,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发展先进的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从而打破西方媒体的信息传播垄断。

2.主动出击打破垄断是重点

在应对西方“信息战”的过程中,中俄媒体不应一味防守,而是应主动出击。双方都认识到,中俄媒体应该为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客观报道,加强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在西方仍然把持国际话语权的今天,中俄媒体有必要联手打破西方的垄断,主动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向世界发声。

3.形成合力共同发声是核心

在共同的战略利益面前,中俄进一步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利益的维护者,中俄媒体有义务、有责任携起手来,加强协调,共同发声,扩大两国的国际话语权。[1]

(八)以媒为介,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1.加快培养懂俄语的人才

中国正在加大对俄罗斯的报道力度。加大对俄罗斯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俄语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仅仅是人才培养还不够,尤其是只培养语言类人才无法满足两国新闻媒体合作之需要。中新社社长章新新认为,中俄媒体论坛和中俄合作交流机制非常重要的一面,就是希望能够搭建不仅相知,而且还要相亲的平台。章新新建议加强人才的交流和培养,不仅指记者和语言类的交流,还包括管理人才。只有这些复合型人才有保障了,加强两国新闻媒体的合作机制与互通渠道建设才有希望。因为在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中,最难实现的就是人不仅要相知,而且要心相通。

2.加强对新闻采编人才联合培养

在未来的媒介合作进程中,中俄媒介合作要加大新闻采编人才联合培养的力度与进度。如派遣骨干记者,规划整合报道力量,以便统筹协调,加大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整体报道力度。同时,要加强在媒体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以便更好地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服务。

3.推进新闻传播院校联合办学

自2002年中俄建立媒体合作机制以来,两国媒体交流日益频繁。从2005年起,中俄高校每年轮流举办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媒体之间务实合作,既有利于推动中俄媒体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在协作中提高中俄两国的国际话语权,打造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体系新秩序作出贡献。

(九)以媒为介,扩大合作报道整体规模

1.着眼全局,推进“一带一盟”全面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两大战略对接合作,为中俄两国媒介合作内容注入了新活力。“一带一盟”所涵盖的范围,从经济贸易到文化交流、从政府举措到企业行为、从双边交往到多边合作、从国家立场到民众感知,为全球媒体报道提供了不少新鲜选题和生动故事。中俄媒体应积极阐释“一带一盟”对接的重要意义和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中俄以及欧亚各国的经济优势、社会特色和人文风貌,共同记录各国开展对接合作进程中的生动故事、感人细节和精彩瞬间。

2.合作范围注重深度与广度

中俄目前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相似。中国日报社社长朱灵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掌握着引导国际舆论和评判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经常以偏颇甚至敌对的立场设置有关俄罗斯的报道议题。为此,俄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媒体整合、融合的改革措施,重点支持几家国家级媒体,强化对外传播,力量相对集中,并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在运营上,这些俄罗斯媒体既坚定地发出俄罗斯主流声音,又遵循传播规律,在传播技巧上方式灵活、针对性强。中俄媒体合作的范围应注意广度、注重深度。中国媒体应认真研究学习俄罗斯各类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的风格、样式、角度,借鉴俄罗斯国际传播的战略和具体举措。俄罗斯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在国际传播领域,与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类似。

3.敞门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多家主流媒体都敞开大门,相互开展了实质性合作。除了继续加强传统媒体领域的合作外,双方还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合作领域。从技术合作到内容合作,从形式合作到产业合作,中俄两国政府已经为双方媒介合作提供和创造了一切必要和有利条件。

4.由点及面开展全媒体全方位合作

中俄媒体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互换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给中俄媒体合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传播的大趋势下,两国媒体在合作的同时,应注重运用全媒体手段,共同设置议题、全方位报道。在产品研发、双方人员交流,在新媒体互动上应广泛开展合作,真正发挥出纽带与桥梁作用。让两国媒体能够全方位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讲出更多的好故事。

(十)以媒为介,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合作

1.加强网络与新媒体合作

中俄同为新媒体发展大国,网络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促使两国新媒体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产业需求不断上升。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本土社交平台用户迅速增长,《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媒体接连推出移动应用平台。与此同时,俄罗斯将信息化建设视作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在世界信息技术变革大潮中迅速崛起。Vkontakte等社交网站在俄罗斯网民,甚至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始为全球185个国家的1.6万多家媒体提供新闻服务,在塑造俄罗斯国家形象、传播本国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领域,中俄有很多经验值得互学互鉴。

2.协调好新媒体力量

面临传统媒体不断遭到冲击、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上升等一系列挑战,如何利用双方在新媒体领域的各自发展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供更多高质量媒体公共产品,提升本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将成为未来两国媒体界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中俄作为活跃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大国,要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服务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相信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日益深化,双方在新媒体领域的合作将面临广阔前景。

3.交流网络监管成功经验

今天,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行业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在俄罗斯也十分明显。目前,俄罗斯多数媒体都有了自己的手机版、iPad版、脸谱网版和推特网版,许多媒体具备了全媒体的形态,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管理问题则日益凸显。俄罗斯网民数已经超过5000万,居欧洲第一位。在管理方面,俄罗斯一靠立法,二靠监督,三靠民众参与。在网络信息传播和监管方面,俄罗斯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中国借鉴。

二、战略伙伴语境下中俄媒介合作的实施机制

今天,中俄新闻传媒机构的合作日趋制度化和常态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中俄新闻传媒机构建立起来的媒体合作机制,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开展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实施机制形成的基础

1.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委会

中俄2002年确立媒体合作机制。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委会是两国新闻传媒机构合作机制的框架基础。在该框架下,两国合作项目涵盖了新闻媒体的各个领域。利用这一机制,双方可以解决很多分歧。[2]因此,该分委会被学界看成是中俄新闻传媒机构合作实施机制的主要基础。

在中俄媒体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下,两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型活动——从“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到“媒体交流年”等。中俄媒体共同见证和促进了中俄两国关系的深化发展。中俄新闻传媒机构积极服务中俄关系大局,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影响不断扩大,媒体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与成熟。

2.“一带一盟”对接合作

善弈者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全面协作战略水平高度。中俄媒体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两国传媒机构密切合作以来积累的经验和奠定的基础,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3](简称“一带一盟”),决定2016至2017年为“中俄媒体交流年”。中俄传媒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下,两国媒体必将大有可为。

3.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

2014年成立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为中俄双方新闻传媒机构的务实合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对中俄新闻传媒机构合作实施机制的深度补充,也是通过民间渠道对中俄两国外交的积极配合和有益补充。[4]截至2016年,该媒体理事会已经举行了三次圆桌会议。

4.金砖新闻网和上海合作组织媒体俱乐部

成立金砖新闻网和上海合作组织媒体俱乐部,是中俄媒介合作的又一创举。该合作模式由中国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新闻传媒机构同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等新闻传媒机构联合成立。这些机构为中俄新闻传媒机构合作实施机制拓展了空间。不可否认,上述合作模式对促进中俄媒体交流合作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实施机制的主要内容

1.定期会晤机制

目前,中俄媒体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定期会晤机制。其下设的定期会晤委员会要求,常务理事定期会晤,各级理事代表对话渠道畅通。

从2015年开始,中俄媒体交流迎来加速发展。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媒体合作分委会与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的建立,金砖新闻网与上海合作组织媒体俱乐部的构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框架下“中俄媒体交流年”的举办,这些框架下的交流与合作,无疑促进了中俄新闻传媒机构定期会晤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2.沟通协调机制

两国共同举办论坛和各层次的交流会,是中俄新闻传媒机构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活动内容。中俄媒体的交流碰撞,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相互报道的准确度、客观度不断得到提升。

中俄两国新闻传媒机构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制定媒体理事会沟通协调机制,在中俄新闻传媒合作机制框架下进行协商合作。

3.媒体论坛机制

“媒体交流年”的确立,为中俄两国传媒机构的务实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媒体论坛是巩固两国关系的最佳途径。中俄媒体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两国媒介合作步入新阶段。在论坛上,两国传媒界建立接触,彼此相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

因此,两国要继续推进中俄媒体论坛机制化。通过论坛,汇聚共识,互学互鉴,聚焦时下理论前沿,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抓住时代机遇,争取更多话语权,向国际社会传播健康、正义的思想和理念。

4.业务交流机制

(1)从项目对接阶段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开展使两国媒体合作呈现出了以“国家站位、市场运作、技术先导”为特点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媒体项目的落实推进看,中俄媒体合作已经从项目对接阶段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在双边商业、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中,媒体提供信息支持的作用不可替代。为了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媒体支持,中俄两国新闻传媒机构还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强战略引领,互通共享,优化议题设置以及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2)逐步建立全方位新闻业务交流合作。2016年,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2016年中俄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见证双方媒体签署了4份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政策交流、相互报道、出版发行、媒体产业等10个领域,精心设计了227项合作项目。其中,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中俄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评选等一批重点项目已陆续成功举办或启动。

在中俄媒体合作机制框架下,中俄传媒机构新闻业务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空间不断壮大,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双方的合作项目不仅涉及联合采访、新闻产品互换、节目联合制作、经典作品互译、国际图片书画和影视展、营销渠道建设、新闻人才联合培养,也包括网络与新媒体业态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3)媒体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相对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而言,中俄新闻传媒机构的交流合作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中俄传媒机构应积极借助网络与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两国媒体的互动交融,实现信息传播的融合化、全媒体化,能够全方位、全天候提供信息。

同时,以“媒体交流年”为契机,继续推动中俄媒体合作向纵深发展,为推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为构建世界传播新格局提供正能量。

5.合作管理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以及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成立相关组织管理机构,下设中俄双方主席及秘书长等职务。这些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已经成为两国媒体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2)拟定合作文件。在中俄传媒机构合作过程中,一些条款协议和政策文件均属双方合作管理机制范畴。这些具有约束行为的合作文件,为中俄媒体合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6.资源共享机制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中俄媒体应进一步积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双方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

当前,中俄媒体正共同面临四大发展机遇,应该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联通共赢:

一是共享网络科技发展。互联网对于舆论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由于科技的巨大作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将再一次颠覆我们的想象和思维,也必然给网络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无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证明,互联网时代无法单兵独斗取得胜利,必须联手合作。中俄网络媒体应该联手合作,抢占下一代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制高点。

二是共享网络市场发展。中俄双边贸易增长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规模巨大的互联网市场份额,必将为两国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带来空前的机遇。

三是共享网络文化发展。互联网不仅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还创造了全新的网络文化。我们应该利用好双方信息资源互换的良好合作基础,携手推出更多网络文化精品。

四是共享网络媒体发展。媒体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俄两国应积极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打造健康的互联网传媒生态环境,拓展网络媒体新业态,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7.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1)加强俄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加大俄罗斯报道重要的就是加强俄语人才的培养。但仅仅加大语言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还应加大俄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

(2)加强新闻采编等人员的交流。互相增派骨干记者,规划整合报道力量,统筹协调,加强人才的交流和培养。交流不仅指记者和语言类的交流,也包括管理人才、管理机制的交流,最重要的是从理念上能够加强中俄两国新闻传媒机构合作机制的建设和互通的渠道。因为在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当中,最难实现的不仅是相知,而且还要人心相通。因此,有必要为中俄媒体搭建不仅相知而且相亲的平台。

(3)加强采编和媒体运营管理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合作。建立国际新闻人才联合培养新闻院校,加强中俄两国在采编和媒体运营管理等领域人才的联合培养合作,不断提高新闻领域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报道力度。

8.互联互通机制

新兴媒体时代已来临。原有的传播格局被打破,媒介生态被改变。加强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对提升中俄两国文化软实力、建立更加畅通的信息传播新通道、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信息传播新格局,意义重大。

网络改变世界,媒体影响生活。中俄媒体应抓住机遇,以“一带一盟”全面对接为契机,建立实用有效的互联网合作机制,尽快实现相互间的信息、资讯、电子商务、新媒体等领域的全方位对接,进而实现联通共赢。

9.服务保障与反馈机制

在中俄媒体合作框架下,还应建立相应的服务保障与交流合作反馈机制,加强与各方的联系,对合作进展做到及时跟进、统计、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沟通与反馈,从政策解读、项目推介、形势分析、问题反映等方面主动为中俄媒体合作双方提供参考。能够及时发现并圆满解决在两国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竭诚为合作各方服务,推动中俄新闻传媒业交流合作活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中俄媒体合作机制下,首先,应做好顶层规划,加强中俄媒体交流合作的组织领导;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帮助打造并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中俄媒体交流的品牌项目;再次,应建立和健全高效与长效的反馈机制。

三、结语

在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中俄两国新闻媒体间的交流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中俄新闻媒体不应满足现状,而是应携手进一步拓宽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两国友好往来架设起友谊与合作的桥梁,增进民众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面临传统媒体不断遭到冲击,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上升等一系列挑战,如何利用双方在新媒体领域的各自发展优势,相互借鉴学习,汲取有益经验,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进步,如何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供更多高质量媒体公共产品,提升本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将成为未来两国媒体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不可否认,战略伙伴语境下中俄新闻机构率先建立起来的媒介合作机制,亦能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未来开展媒介合作提供鲜活案例和有益借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介合作研究”(编号:15BXW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汪嘉波.中俄媒体合作空间广阔[N].光明日报,2015-06-26.

[2]阿列克谢?沃林.中俄媒体合作机制良好[N].光明日报,2013-09-04.

[3]杜尚泽,陈效卫.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N].人民日报,2015-05-09.

[4]王庚年.共建机制 互学互鉴[N].人民日报,2015-06-28.

(作者为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博士,第一财经驻俄罗斯记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