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回望2018年中国影市:票房持续增长,今年仍是丰收年

陈锐
2018年12月26日13:5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票房持续增长,今年仍是丰收年

  如果站在未来回望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这很可能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就如同电影中埋下的一个伏笔,它对未来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2018年。

  2018年11月25日,全国电影票房年度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到559亿元,目前正在冲刺全年600亿元的目标,从票房收入来看,中国电影市场2018依然延续近年来不断增长的趋势,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国产电影票房口碑齐飞

  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效果显现,近两年来各地影院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影院数量增速显著,从银幕数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银幕数总量已达到55623块,其中3D银幕占比88%,影院下沉带动电影市场向纵深发展,中小城市观影人群对电影市场的贡献和带动效果明显。

  从票房收入来看,中国稳居全球第二,而且与当前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从银幕数和观影人次来看,中国早已排名第一:不管是市场规模还是基础设施,2018年中国的电影大国地位都更加牢固。但最值得关注的,可能在于2018年中国已经向电影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

  2018年,《红海行动》接棒《战狼2》,扛起主旋律电影的大旗,拿下36.5亿元票房,位居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一。《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以票房榜第二、三、四名的成绩紧随其后,票房均超过20亿元。在进口电影中仅有《复仇者联盟3》票房超过20亿,排名第五。如果说《战狼2》在2017年国产电影中是一枝独秀的话,那么2018年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则是喜讯不断,国产电影将拿下60%的市场份额。最令人欣喜的是,国产电影不仅在票房上表现优异,在口碑上同样收获颇丰,以往票房与口碑倒挂的尴尬不再出现,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可度大幅提升,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提振意义重大。

  除了票房和口碑,2018年国产电影在题材和类型上也可圈可点:《红海行动》以主旋律取胜,《我不是药神》则直面社会现实,《唐人街探案2》延续悬疑路线,《西虹市首富》和《一出好戏》以荒诞见长,《捉妖记2》继续奇幻风格,《无名之辈》引发无数人的感叹,《无问西东》激起无数人的情怀,《影》让人意犹未尽,《邪不压正》让人心绪飞扬。而且上述这些电影居然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表现抢眼,前些年还感觉国产片无片可看的电影观众,可能想不到今天居然有这么多的国产片不容错过。

  反观进口影片在2018年却表现不佳,可能观众已经对视效特技和好莱坞套路审美疲劳,一些影片虽然从票房来看也算成功,但以往那种碾压到霸占票房榜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从观影评价来看,不少观众在上映前满怀期待,但观影后却颇感失望。近20年来,中国电影观众对于进口片的“迷思”以及所创造的“票房神话”在2018年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中国电影这些年在与进口电影的市场竞争中学到了很多,但中国电影人学得很快,我们不仅学到了他人之长,还看到了他人之短,在取长补短中蹒跚前行,2018年我们拿出了自己的毕业作品。未来中国电影与进口电影之间仍然会有学习与合作,也会有相互的竞争,但我们有了信心和底气。

  市场秩序回归理性

  2018年中国电影的成绩源于中国电影人的努力,这一年对于电影人来说确实不容易:近年来高价片酬和流量压力愈演愈烈,压得电影人喘不过气;不断涌入电影行业的资本快钱,也把电影市场搅得越来越乱,看似光鲜的电影产业实则暗潮汹涌。终于在2018年,这种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整治下,电影资本的狂潮迅速退烧,电影市场的秩序回归理性,电影发展的环境日趋规范,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已经打下。

  虽然影视市场规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压力,但最先压垮的还是那些虚假膨胀的影视投机者,从这个意义来看,挤掉水分反倒是一件好事,练好内功才是应对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电影产业也从来不应该是摇钱树,中国电影获得的成就是电影人用辛勤汗水换来的,中国电影的强国之路,不能建立在泡沫之上,整治电影发展环境正是对电影产业的保护。

  电影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真正为电影事业付出努力的人,观众会报以掌声和鲜花,更会用电影票去支持他们,而那些做着白日梦的“梦想家”们,观众则报之以唾弃和嘲讽。在2018年的电影市场上,优秀的电影作品没有被埋没,优秀的演员更是脱颖而出,2018年是电影投机者的寒冬,也是电影创作者的春天,这正是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让用心做电影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大浪淘沙之后,中国电影的强国之路将更加宽阔。

  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在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之路上,我们正在加速:在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上,中国电影进步迅速,价值导向和观众需求在市场规律中走向和谐统一;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上,中国电影不断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社会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之路上,我们尚需努力:从2018年单片票房总体数据来看,长尾效应明显,粗制滥造的低质量电影在全年上映影片中占据较大比例,特别是在儿童电影市场表现较为突出;一些非市场诉求的艺术类影片(包括部分国外优秀影片)上映排片时被严重挤压,小众化电影或电影分类放映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目前院线电影观众主要集中在“90后”甚至是“95后”的城镇青年群体,中老年观众和广大农村地区观众的观影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整体而言,电影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但是向电影强国的转型之路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中国电影人还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热情投身于伟大的变革之中:电影如何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在电影中完美呈现?如何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世界认可?电影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如何实现?电影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以票房为代表的市场取向之外,如何建立客观的、科学的电影综合评价体系?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电影评论的积极价值?这些都需要电影人做出回答。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呈现形式,还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情绪动员能力,电影作品和社会现实如何做到良性互动、同频共振?改革开放40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电影镜头聚焦伟大时代、记录伟大实践,关注人民的奋斗创业,写好拍好中国故事。2018年中国电影管理体制的调整,表现出国家对于中国电影的重视和期待,也将深远影响中国电影事业的未来发展。

  2018年,我们已经踏上电影强国的征途,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影视蓝皮书》主编)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