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北大2018

大数据时代的共生:我国数据新闻传播特点研究

——基于人民网“图解新闻”与财新“数字说”的对比分析

杨承鑫
2019年01月10日11:27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新闻传播领域也发生了变化,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在我国独特的媒介土壤和传播环境中,党媒、商业媒体纷纷开始了数据新闻的实践。本文以人民网的“图解新闻”与财新网的“数字说”为例,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所选样本的呈现方式、报道内容、报道框架、情感态度这四个类目编码统计,对比探究这两种性质的媒体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异同,以窥探我国数据新闻传播的特点。

关键词:数据新闻 党媒 商业媒体

一、背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与媒体行业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这个词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麦肯锡提出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这样定义: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薛永宁.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库新技术[J].商情, 2017, 45:134]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与日益成熟,大数据应运而生,这种产生于技术理性中的产物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它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所有的决策行为都将基于数据分析而做出,并不像过去面对庞大的分散的数据视而不见。“数据, 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刘宇雄.“大数据”时代下的冲击[J].珠江水运, 2014 (5) :7]大数据的发展和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各行各业开始专注于大数据的研究,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作为社会集约化发展的产物,商业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画像”, 从而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 进而推出针对不同特征客户群的产品或服务, 实现精准营销。[ 李爱华,高崇阳,王荻秋.大数据时代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报业,2018(10):58-59]同时,大数据对媒体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高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它的自由、去中心化等特征使它的用户得到了井喷式的增长。

在传统媒体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叙事中,虽也时常有对宏观社会的报道,但更多着力于微观表达,同时文字更具主观性,时常使报道缺乏新闻力度。大数据时代的到临,逼迫着一群以文字为生的人,去挖掘事实数据,对其开发利用,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数据的宏观解释力,有效将微观叙事与宏观解释相结合。本着对数据呈现的需求,媒体开始利用图片、表格、视频、动画等方式将信息表达出来。数据不仅改变了新闻采集,还影响到了新闻表达,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数据新闻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数据新闻

南方都市报的编辑邹莹说:“数据新闻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简单的将数据转化为图表的阶段,缺乏互动性、深刻性;第二个阶段纸媒开始变被动为主动,自选选题,利用数据之间的逻辑找出其背后隐藏的意义;第三个阶段开始实现数据的交互性,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出数据背后的意义,而且可以实时参与新闻互动与制作。”[ 王娜君.数据新闻在我国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及发展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4:7]这种诞生于大数据时代和可视化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新闻报道模式是什么?国内外对数据新闻的概念一直有争议。

国外学者Jonathan Gray等人编著的《数据新闻手册》是数据新闻研究领域的一本权威著作,在这本书中,数据新闻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简单来说就是用数据报道新闻。那么,与其他的新闻类型相比,数据新闻有什么不同?也许可以这样说,它将以往我们所说的新闻敏感和运用数据去讲述新闻故事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也为新闻生产带来新的可能。”[ 郝丽伟. 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研究[D].河北大学,2014:12]德国之声记者Mirko Loren从工作流程的视角去定义数据新闻:“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他认为数据新闻可被视为一个不断提炼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当把复杂的事实组织成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故事时,公众才能获取更多的益处。”[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35(06):74]纽约时报的Aron Pilhofer将数据新闻看作是一个涵盖性的总称,“数据新闻包含了日益增长的一系列用于新闻叙事的分析工具、技术手段和方法。其同一目标是用于新闻: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我们知晓当天发生的一切重要事件。”[ 王娜君.数据新闻在我国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及发展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4:14]

可以看出,国外对数据新闻的定义多是来源于专业新闻从事者的定义。在我国,数据新闻发展稍晚,对其的定义多是来源于学者的学术定义。雷蔚真在《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一书中认为,“数据新闻是运用可视化技术,以信息图表的形式发布。信息图表主要是通过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动画、视频等视觉化的工具来传递新闻数据及信息。”[ 雷蔚真.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4]李希光将数据新闻定义为数据驱动的新闻,认为它是“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和丰富、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作为一门新的新闻分支进入主流媒体。”[ 王娜君.数据新闻在我国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及发展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4:14]郭晓科这样定义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是新闻学的新领域,数据新闻通过可视化方式,运用易于理解的信息图表,展示数据与民众间的客观联系,提升民众在公共领域中的参与度。”[ 郭晓科.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J].编辑之友.2013(8):88]

结合上述国内外业界人士和学者对数据新闻的定义,笔者尝试对数据新闻作一下一个概括性的认知与定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抓取、统计、分析,运用可视化技术建立起数据与新闻线索联系,并完成新闻叙事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由于数据新闻最早兴起于西方国家,所以在查找研究成果的时候发现,西方对数据新闻的研究远多于且深刻于国内的研究,且著作居多。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最先试英国记者大卫·麦克坎德莱斯将其作为行业术语推向新闻业的,他在《信息之美》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数据新闻叙事学,即以数据为主,文字为辅,数据成为讲故事的主要元素。[ (英) 麦克·坎德莱斯.信息之美[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卫报》记者西蒙·罗杰斯根据自己在《卫报》的数据新闻事件,在《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一书中,解读了《卫报》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 (英)西蒙·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5]除此之外,2011年,在欧洲新闻学中心和开放知识基金会的倡导下,《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新闻机构共同协作撰写了《数据新闻手册》,这本书是数据新闻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不仅解答了什么事数据新闻,为什么要做数据新闻等问题,还结合国际各大主流媒体运营数据新闻的实践。其中更是详细的讲述了如何获取数据、理解数据等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案例。[ 数据新闻手册[EB/OL].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chinese/]

我国对数据新闻的研究中,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著作,但涉及的方面较广。个案研究方面,章戈浩选取《卫报》作为新闻案例研究对象,对其数据新闻的应用和事件进行全面解析,分析了数据新闻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06):11]在解释方面,丁骋等人依托大数据这个时代背景对数据新闻的由来、概念、意义、特征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丁骋,禤支兰.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生产和挑战[J].新闻知识,2014(06)]理论方面,《传播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新范式》一文通过对大数据特征的精准把握,揭示大数据时代传播学研究的改革和进路。[ 喻国明,王斌,李彪,杨雅.传播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新范式[J].新闻记者,2013(06)]在影响方面,刘义昆从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业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 刘义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1)]也有大量学者针对传统纸媒的形态,提出了关于纸媒数据新闻的改革方式,例如《纸媒的一种新型报道方式:数据新闻》中论述了纸媒的改造方式与变革。[ 肖小旗. 纸媒的一种新型报道方式:数据新闻[D].安徽大学,2016]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问题提出

在前人的研究中,在宏观上对数据新闻的特点与传播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中国独特的媒介土壤中,党媒与商业媒体在数据新闻报道中有何异同?这反映了我国数据新闻什么样的传播特点?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人民网的“图解新闻”和财新“数字说”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两者分别代表了党媒与商业媒体在数据新闻中的实践。作为党媒的人民网在2013年推出了“图解新闻”的全新频道,该频道通过图片、视频、H5网页,配以少数的文字进行新闻报道,极好的完成了数据呈现、新闻叙事、双方交互等功能。作为数据新闻栏目需要收费阅读的财新网,于2013年成立了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它立足报道、基于数据、利用可视化手段,以新媒体的方式多角度解读新闻事件,并入围2016全球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新闻网站”。

在样本选取上,本文以2018年6月1日-2018年9月21日为取样周期,以“图解新闻”和“数字说”在这三个半月中发布的全部文本为研究样本,共获得42篇(人民网)与37篇(财新)数据新闻。通过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寻找这两个媒体在数据新闻报道中的差异。

在类目建构上,主要对样本的呈现方式、报道类型、报道框架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其中,呈现方式分为数据可视化和文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指的是将挖掘到的数据以图表、图案、交互式图样等方式呈现出来,文字可视化指将新闻文字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以达到叙事、突出、总结的效果。报道类型分为事件报道、宣传报道、主题报道、其它这四类。事件报道是对社会特点事件的报道,如女孩网约车遇害事件;宣传报道是对政府举措及效果、政策解读、先进典型报道等,如党纪处分条例修订;主题报道是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的报道,如“低价游,高价购”的旅游乱象。报道框架分为实质性框架和程序性框架。情感态度分为中立、警示、赞美、愤怒、同情等。编码过程由两名编码员(本科生)完成,根据霍斯提公式计算出编码员间信度为0.91,符合最小信度在90%的要求。

四、我国不同媒体数据新闻传播模式异同

(一)党媒在宣传阵地的坚守

田秋生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提出过制约党报生产的三重逻辑,市场化生存的党报在从事新闻生产时,同时受到宣传逻辑、新闻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制约。其中,越传统的党报,宣传逻辑的制约越大。[ 田秋生.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J].国际新闻界,2009(02):69]以往对我国新闻业最经典的概述是: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这种传统上,我们习惯将新闻媒体看作是喉舌——一种宣传工具。然而在当下,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媒介生态,新媒体环境中,不同媒体阵营对自身的报道类型也有不同的侧重。

统计发现,在人民网的“图解新闻”的报道类型中,宣传报道占62%,事件报道只占7%。在财新的“数字说”中,宣传报道只有24%,而事件报道占54%。在对所选样本的报道类型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作为党媒代表的人民网仍坚守着宣传的阵地。在这些报道中,多次总结国家领导人的语录,如《图解:习近平“一带一路”5周年座谈会金句速览》(图解新闻,8月27日)、《图解: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金句速览》(图解新闻,9月11日)等。同时,还大量报道了政府政策,如《图解:今年额度还剩100天,这些改变值得期待》(图解新闻,9月21日)、《图解:党纪处分条例再修订 增加或强化这21条”高压线”》(图解新闻,8月31日)。相较而言,财新的宣传报道就很少,而且内容中也很少以国家领导人为报道对象,主要是一些惠民措施和政策,如宣传广深港高铁的《早上北京吃卤煮,晚上九龙食烧鹅,广深港高铁:“交给我”》(数字说,9月13日)。除此之外,财新“数字说”栏目更多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如《出租车vs网约车,恶性事件知多少》(数字说,9月3日)、《谷歌财报“两副面孔”》(数字说,7月30日)等,以具体新闻事件为背景,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呈现和叙事。

虽然有不少学者指出,市场化媒体兴起的同时带来了党媒影响力的下降,但党媒仍然代表着执政者的权威声音。它仍然在新闻事件中奉行着宣传主义,重视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官方举措的传达。老旧的宣传模式固然已经行不通,所以以数据新闻为依托的可视化宣传正在弥补传统宣传的缺陷。

(二)对表象与框架的区分

1.呈现方式的选择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新闻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它指在报道中,通过利用数据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使抽象的数据更加形象和可读。利用数据的对比、变化讲述新闻故事。文字可视化是针对于一些数据不多的新闻。这类新闻仍旧被称为数据新闻的原因是其内容是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总结,并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这种报道将文字以图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重要文字作了放大等方式的强调,这种形象具体可感的“文字”更加便于总结和记忆。

在统计中,人民网“图解新闻”以文字可视化方式呈现的占6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财新“数字说”的数据可视化占65%。这种呈现方式上的不同是由新闻报道内容决定的。以宣传报道为主的人民网,在解读政策、报道国家形象时可用数据不多,其目的也是为了使意识形态和政策能够更好的在互联网时代中被记住和理解,以达到“宣传”的作用。如《图解:点赞!习主席青岛峰会忙碌的两个日夜》(图解新闻,6月11日),以时间轴的方式,利用简洁突出的文字和图片梳理了习近平在9、10日两天青岛峰会的主要活动,并以序号的形式罗列了习近平几次讲话的要点。达到了吸引目光、突出重点、简洁易记的目的。而以事件报道为主的财新网,能适合利用新闻事件,尤其是财经新闻中的数据去进行新闻叙事。如《突破万亿美元的不止苹果,美股还有一个数值将破万亿》(数字说,8月14日),通过股票回购、各月回购数据、top20公司排名等的数据图表,用翔实的数据报道了“2018年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金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的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经过分析和可视化后形成精彩的新闻故事, 数据的公共价值由此体现。[ 郎劲松,杨海.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J].现代传播,2014,36(03):33]

2.报道框架的选择

框架理论是近些年来新闻传播领域引用得最多的理论之一。框架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框架 (frame) 、框架化 (framing) 和框架效果 (framing effect) , 对应新闻传播研究三大领域:媒介内容 、新闻生产和媒介效果。[ 李海波.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04):109]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它的框架生产有两个意义架构的阶段。“一是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确定数字逻辑关系的逻辑结构阶段,另一个是将逻辑关系经可视化转变成了人视觉可感知视图的形式架构阶段。”[ 毛良斌,汤子帅,周昊曦.数据新闻报道:框架与架构[J].新闻与写作,2016(07):36]本文采用的数据新闻报道框架分类也是基于此,分了实质性框架和程序性框架两个类目。实质性框架主要侧重新闻事件的原因、后果、重要性;程序性框架则关注过程性内容,多是对空间分布、时间趋势、构成分析的特点描绘。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民网“图解新闻”中,程序性框架占76%,实质性框架占24%。财新的“数字说”中,实质性框架占49%。财新的实质性框架相对比较高,比较符合它“具探索精神的媒体网站”的称号。在实质性框架中,梳理事件逻辑、挖掘深度信息,更加关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而人民网的“图解新闻”仍以宣传为主要阵地,需要将意识形态、政策性新闻用最简单易懂,读者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也就定位了其使用的报道框架。

财新在《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放开生育”是灵丹妙药吗?》(数字说,6月7日)中,采用的就是实质性框架,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生育率、出生率、预测出生人数、抚养比、人口结构,突出“全面开放生育”对解决人口问题并不乐观。这些数据利用对比突出矛盾,反映出问题的实质。人民网在《图解:为何超半数一孩家庭不想生二孩》中,采用的是程序性框架,分析了家庭地区分布、原因和比例的罗列,没有更深入的去分析实质。但是很好的达到了政策宣传、反馈的效果。

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质性框架都是较少的,即使财新的“数字说”比人民网多出了20%,但还是少于程序性框架。这是因为,采用实质性框架的报道比采用程序性框架的报道在操作上难度更大,需要收集更多维的数据,更复杂的对比分析,难度大,产量也就低了。我国数据新闻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时期,还需要更多高质量、有深度的数据新闻去讲述中国故事。

(三)对专业主义的吸纳是大势所趋

新闻专业主义倡导“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无论是以宣传为主的人民网,还是以事件报道为主的财新,在数据新闻报道中,都正在吸纳越来越多的专业主义元素。

在所选样本的情感态度上,人民网中立占62%,财新占72%,这一点很好的契合了新闻报道中立的原则。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都更适应于新媒体感性的叙事风格。而数据新闻充分的调和了这一点,故事是感性的,数据的理性的。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以故事为中心,用数据叙述新闻内容。在这种要求下,数据新闻报道的情感态度中立最合适。

报道类型中,两个网站的主题报道分别占31%和22%,在主题报道中,大多数是公共性话题。如《图解:幼儿车内闷死惨剧频发,别再大意了!》(图解新闻,8月15日)立足于幼儿的乘车安全,给出了几点建议。《去远方还是回家乡?选后者的越来越多》(数字说,7月19日)关注中国的人才流动问题。从这些占比不低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数据新闻“公共服务”的作用比较明显。

数据新闻的意义在于民众在公共领域中的参与。数据新闻有着服务公共利益的报道指向。服务公共利益才是数据新闻的出发点,所有数据的处理和呈现归根究底是为了公众理解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中的变迁的内涵,了解宏观数据如何影响每个人。[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35(06):78]数据新闻从公众的行为数据中窥探出社会变化,解释数据和社会、数据和个人之间的关联程度。

三、结论:

本文在媒体性质区别的视角下,以党媒代表的“人民网”和商业媒体代表的“财新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各自数据新闻板块的数据新闻报道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报道使命上有着本质差异,却都在对专业主义的吸纳中做出了努力。

无论是报道内容的差异,还是由报道内容不同影响到的呈现方式、报道框架的差异,都体现出我国致力于构建多方面传播体系的努力。无论是以宣传为阵地的“党媒”,还是以事件报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媒体”,在数据新闻的生态中,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平衡而和谐的共生着。前者致力于以国家的视角,运用民众的话语体系去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上的共识;后者致力于用数据解读新闻,为受众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求同存异,各自保留中,能看出两类媒体在对专业主义的吸纳上作出的努力。一方面,党媒在数据新闻报道中对传统的宣传主义采取了策略性背离。在中国独特的媒介土壤中,它既要发挥喉舌的作用,但又吸取专业主义中“公共服务”、“全面平衡”的诉求,“通过采取亲民、温情、个人化的话语策略,以一种灵活创新的方式完成宣传使命。”[ 龙强,李艳红.从宣传到霸权:社交媒体时代“新党媒”的传播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7,39(02):63]另一方面,商业媒体的数据新闻报道也在利益浪潮的漩涡中积极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做到“自由独立”、“专业自律”,用数据理性讲述故事。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选取中,仅仅只以6月1日至9月21日为取样周期,时间太短,可能具有这一时间段的偶然性,这也同样导致样本量太少。在样本选取中至少得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同时,在编码员的选择上,为选择专业学术水平更高的人,这可能使最后的效度降低。未来可以在改进的基础上,从党媒数据新闻宣传特点、色彩搭配等更加微观的角度去做深入研究。

(责编:尹峥、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