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大2018

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转向

董丽丽
2019年01月12日14:59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 网络文学诞生于后现代主义解构权威颠覆传统的语境之下,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白热化的关注,经典网文IP的商业价值不断增值,网文创作为迎合读者和市场需求,类型化、类像化和去现实化的特征愈加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将不利于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整个泛娱乐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现实题材与网络文学正进行有机融合,立足大众视角,绽放出崭新的花火。

关键词: 网络文学;类型化;现实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

20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顺势而生,因其去中心化、大众化、多元化等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给传统文学带来巨大冲击,更以“鳃鱼效应”成功激活当代文学创作,消解传统文学所推崇的精英主义和高雅旨趣,阳春白雪的文艺作品开始走下神坛,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也逐步消解文学世界的中心话语,整个文化环境都陷入娱乐狂欢的假象之中,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全新自由、开放平等的文学空间,网络文学成为大众用以自由宣泄情感的最直接手段,网络文学创作进入到史无前例的全民写作时代,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一、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1.创作选题上类型化明显

网络文学创作的最初,源于网络写手抒发自我的随性表达,而随着网文读者的聚集,高密度的点击给网文写手带来超高人气,各取所需的创作环境产生的聚合与分众效应,加速了类型化网文作品的成型与成熟,这也成为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

为迎合不同受众情感与生命体验需求,网络文学作品从大类上分为男频和女频两个频道,而这两个频道虽各有侧重,共同特征却是都类型化明显,诸如古代言情、穿越重生、耽美、都市生活、校园青春、架空历史等皆是女频最受欢迎的网络文学创作类型。而男频则多为热血玄幻、悬疑灵异、都市修仙、异术超能等类型的网文作品。

针对男生读者与女生读者的偏好不同,网络文学作者们也划分为两大阵营,男频作者和女频作者,迎合读者喜好,以阅读量和点击率作为作品的筛选淘汰机制,逐渐明晰而高调地建构起男性、女性两个阵地分明的话语场域。近年来,在女性频道,由传统意义上的男强女弱逐渐开始盛行女尊文,影视改编中的大女主IP也愈受青睐。

2.写作倾向上去现实化

无论男频女频的网文作者,皆热衷于创作架空历史的网文作品,尤其以热度最持久的穿越重生类作品为例,去现实化的叙事充满奇思妙想,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现实中难以满足的生命体验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种作品广泛传播背后所隐含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男频多喜“明穿”,而女频则为“清穿”。最经典的穿越类文学作品当属金子的《梦回大清》、桐华的《步步惊心》,一个是普通的上班族,只因在故宫里意外迷路,便一脚踏入那危机四伏的皇城后宫;一个是都市白领在浴室换灯泡时脚一滑就魂穿到清朝,带着前世对清史的熟知卷入九王夺嫡的争斗之中。皆是大致类似的虚幻情节,一如穿越作品中主人公常常自嘲的做“白日梦”,与现实世界彻底脱离,全凭作者想象,去补足现实的遗憾。

而重生类网文作品的这类意义就更加明显,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皆在“重生”中得到虚拟圆满,迎合一众读者逃避现实的心理。更遑论奇幻、玄幻类作品,完全架空历史,所有人物和情节设置均在虚幻的世界呈现,以规避现实的方式助读者消解现代社会的生存重压,建构出“一套全民的疗伤机制”[[[] 吉云飞:网络词典\YY:YY无罪,做梦有理,媒后台微信公众号,2017(09).]]。

3.写作手法上厚古薄今

网络文学在写作手法上厚古薄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故事背景多以古代为主,二是叙事多仿古表达。这种特征在女频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偏重古典审美,将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写作灵感之源,以古风叙述为基,再建构出特定的时空场域和人物身份,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化表达。尤其是仿古的言说方式,深受女性受众的喜爱。网文作者海青拿天鹅的代表作《双阙》、《春莺啭》、《白芍》等是采用仿古叙事表达的经典网文作品。

而网络文学创作的厚古特征与网文作者普遍年纪较轻有很大关系,据统计,2017年网文作者队伍已达780万[[[] 数据引自《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2018》白皮书]],其中30岁以上的网文作者虽占比仍超过50%,但90后网文作者占比也已超过40%,多数网文作者都没有深入社会基层近距离体验生活的机会,这直接决定了她们的作品只能通过借鉴和想象,去构筑超脱现实的异质时空和人物故事,而同时,这当中人物和情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也使浸淫其中的读者愈加抗拒正视现实。

4.作品内容上类像化突出

而随着类型化网文作品在网络文学写作实践中逐渐成熟,吸引越来越多的忠诚读者的追捧,为作者和平台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必然引来资本和市场的诸多关注。当某类作品爆红,或是某种新的创作模式被市场所青睐,接踵而来的将是大量类像化的故事和情节设置,而模仿与复制恰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文学市场不可避免的形成较为固型的叙事模式和雷同的故事套路。

但凡事两面,网络文学作品的类型化叙事以及类像化架构,也让文学批评家们更容易梳理把握经典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范式,由此总结出其创作共性,从理论上为类型化的写作特征定性,并加以分析研究。

二、网络文学创作大环境的日益成熟

网络文学创作的类型化、类像化、去现实化以及厚古倾向,究其根本原因,无外有三,一是资本市场的名利引导,二是读者的娱乐需求导向,三是作者对现实题材的刻意回避。而随着网络文学整个产业大环境的日益成熟,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开始向现实题材靠拢。

1.资本和市场彼此迎合,泛娱乐产业链成形

在网络文学的IP改编中,网络文学作品的类型化造成不同题材的作品改编适应程度不一,其中虚构类网文作品的适应性最为突出,也出现了一批靠网文IP的动漫、游戏改编而名利双收的网文作家,其中玄幻大神唐家三少、天蚕土豆以及我吃西红柿3人连续数年占据“网络作家榜”榜首,巨额财富的吸引,导致越来越多网文作者对虚构类题材的趋之若鹜。

而放眼当前泛娱乐市场,已经形成以网络文学为IP圆点向影视、动漫、游戏、以及其他衍生品等各方辐射发展的产业生态,自近年来各大热门IP改编的风靡,优质IP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但随着头部优质网文IP的不断开发,优质作品存量锐减,急需新生力量的加入,虚构类作品的余热仍在,而资本市场却已开始关注那些讴歌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

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网文改编市场上也出现一批有意识地反映现实人生,介入当代生活的作品,最直接的体现之一是当前每天的七八点钟黄金档日播剧多是如《美好生活》、《下一站,别离》、《北京女子图鉴》等的现实题材作品,而一直大热的古装IP剧被调入周播剧场;此外,通过网络文学大赛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例如《复兴之路》、《大国重工》、《全职妈妈向前冲》等,在市场关注和国家大力支持下,如今正迎来现实题材创作的黄金时期。

2.大众娱乐需求野蛮生长后逐渐向理性回归

当资本市场开始关注现实,读者的娱乐需求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以后,对市场上肤浅化、同质化、套路化严重的网文作品也已进入审美疲劳期,其选择观念逐渐从猎奇思维向重视作品质量转变,助推网络文学从“量变”完成“质变”。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的繁荣离不开其自身蓬勃的生命力与创新能力,也离不开读者日益膨胀的娱乐需求的反向推动,以至于网络文学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出来的文学式样与作品数量均远超传统文学百年来的成果。而如今网络文学更以IP的形式实现多维变现,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使文化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图景。为此我们感到喜悦的同时,也要对这种向娱乐而生的繁荣保有警惕。

可喜的是,自2017开始,荧屏上的现实题材剧大放异彩,反贪腐题材的《人民的名义》和关注婚姻生活的《我的前半生》均取得不俗的市场反响,大众的注意力并非只聚焦娱乐而逃避现实。在今年也有诸多都市题材的IP改编剧一改之前都市偶像剧的无现实感,例如都市轻喜剧《逆流而上的你》,力图打破只停留在纯粹美好幻想里的泡沫外衣,融入真实接地气的生活气息,保留游戏性语言表达的同时,努力再现现实世界,有利于大众的娱乐消遣向理性回归。

3.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题材驾驭能力提高

作为网文作品的供给侧,网文作者始终处于自由创作的状态。鲜少创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一方面是为迎合市场和资本,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类题材很容易引发争议,知名作家也不例外,像作协主席方方就曾因其作品《软埋》而遭受一些读者的口诛笔伐,一般网文作者更加不愿意轻易尝试现实题材创作。而作为玄幻圈的网文大神唐家三少就曾多次宣称自己进行创作时的“三不沾”原则,一不沾政治,二不沾阴暗,三不沾色情。这大概也是许多网文作者都秉持的创作原则。

尤其对于初入行的网文作者而言,现实题材的创作较虚幻类作品更加具有难度。虚幻题材的创作多为想象力居多,通俗来讲,虚幻类作品创作考验的是作者编故事的能力,出奇志异者胜,相反,现实题材的创作需要的却是摹写能力,这一点也正是传统作家急需突破而网文作者所欠缺的。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平台都越发重视网文作者专业人才的培养,网文作者对现实题材的驾驭能力将不断提升。

三、后现代语境下网文创作的现实主义转向初显

1.提升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

从审美意义上说,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属于典型的后现代审美范畴。与传统文学固有的精英意识与文化优越感不同,成长成熟于后现代社会的网络文学,经历了资本对社会运行全面深度介入的全过程,经历了人变成手段而不再是目的,在人的各种欲望被鼓励并被消费的当下,网络文学的存在成为了最自由而广阔的欲望宣泄口,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网文创作者反复描摹之下,愈加成为年轻受众所向往的生活。

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大众娱乐消费逐渐有了理性的回归,当前娱乐资本市场对网文IP的关注热度不减反升,对作品质量的把关却更加严格。尤其随着网文IP价值的不断开发和日益增值,网络文学作品对国民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影响不断深化,网文作者在创作时一味迎合市场和读者的心态不断经受着严肃的规范,加上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网络文学创作逐渐开始有了现实主义转向,试图摆脱拟虚避实、物欲至上、不接地气的审美表达对大众审美的捆绑,精品之作层出,提升了网络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同时也缓解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担忧。

2.丰富网文创作的艺术想象空间

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曾说,“审美不只是指美的感觉,而是指虚拟性和可塑性”[[[]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拾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9]],而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想象是审美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离开了想象的审美,也就缺少了应有的韵味,只能做表层的瞬间映现。[[[] 王晓英.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体系的解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06):119-122.]]

在后现代主义时代,热门的网文作品以及爆款IP多为无现实依据的虚构作品,现实指涉力缺失,这导致网络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沉浸其中多是逃离现实、消遣时间,流连于天马行空般“表层的瞬间呈现”而缺少真实想象的空间,更遑论文学审美的提升,长而久之,作者与读者之间各取所需,类型化创作日渐机械化,大众的艺术想象空间也不断被压缩。

关注时下热点和痛点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出现,对丰富网文创作的艺术想象空间可谓雪中送炭,在紧扣时代脉搏的笔端,用源自生活的素材挥洒想象力,将一切不可能化作可能,建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消解现实生活中的虚浮之风。

3.有利于网文创作的多向度发展

鉴于网络开放与自由的特性,网络文学创作仿佛只要敢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从最初的网络写手进化为如今职业化的网文作者,网络文学不断用各种离奇、夸张、狗血的情节去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刷新受众的认知和接受限度,而这样的写作趋势,将使得“网络文学书写永远无法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蔚蓝.网络女性书写的去现实化趋向[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05):84-89.]],因为去现实化、物欲横流的表达方式,“既不利于形成网络文学的良性生态和合理结构,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长此以往,甚至会使网络文学逐步边缘化、虚空化”[[[] 陈崎嵘.心向远方,目视高峰:关于当前网络文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网络文学评论,2017(1):5-10.

]]。

因此,在消解权威、解构经典、颠覆崇高的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将有利于网文创作脱离资本市场的束缚而多向度发展。充分发挥网文作者平民化的优势,创作出更多类似于《人民的名义》、《蜗居》等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给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当然,实现网络文学题材的现实主义转向尚待多方面合作发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引导写作者和读者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关注与热情。此外,当前尤为迫切的还属对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引导网络文学创作走出“戴着镣铐跳舞”的功利化困境,鼓励网文作者改变“闭门造车”的创作模式与围绕商业利益、迎合市俗的写作态度,积极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察国家、社会、民族和文化的嬗变,站在时代的高度,脚踏实地出精品,真正扛起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生力军的大旗。

(责编:尹峥、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