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11期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粉丝文化传播机制研究【2】

马梦娇
2019年01月15日09:4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粉丝文化中互动仪式链的多维完善和优化

粉丝群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仪式,已经成为了社会网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的存在。基于互动仪式链下对其进行研究,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这种新兴互动仪式行为,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一)身体在场可以强化身份认同感

柯林斯曾提出,若想进入相同的活动节奏,身体的在场可以强化人们的身份认同并更容易探寻到其他人的焦点信号。媒介的高速发展,打破了时空一体的限制性,虚拟场景的自由化、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创造粉丝群体间更加强烈的情感力量,但这并不和真实场景带来的互动效果所冲突。线上进行群体组织,线下进行活动执行的粉丝群体活动也时有发生,通过线下身体接触获得更加强烈的身份认同。因此线下的互动仪式可以作为线上粉丝群体传播的辅助仪式,并达到强化身份认同的作用。

(二)管理分层仪式拥护粉丝的文化观

粉丝群体是一个相对开放且自由的空间,但群体中也会形成一定的等级与权力的分层,这种分层并不是为了领导与统治。粉丝群体中的领导者,以其高强度的互动获得了粉丝管理权和运营权,对于刚刚加入粉丝群体的新生者或者粉丝群体中固有的边缘者,需要对粉丝领导者的指令进行服从。这样的控制机制不仅可以维护偶像,而且使得粉丝的社群活动更加规范,这是粉丝群体对偶像拥护的表现。因此粉丝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中应该增添管理分层仪式的环节,从而不断地促进粉丝群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三)正能量仪式的有效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虽然虚拟空间的交互功能可以帮人们建立起更高程度的关注焦点与情感连带,但是这个功能本身存在的风险,很容易出现极化现象。比如个别草根明星通过炒作等方式吸睛拉粉丝,甚至开展骂战,这种现象不利于网络和谐环境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粉丝文化中的不良信息有所选择有所区分,以粉丝群体良好的文化观反作用于“偶像”,使得互动意识链形成一个闭合环路,更加良性循环。

四、结语

粉丝群体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全息影像、AI等媒介新技术的出现让偶像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人皆偶像、人人皆粉丝的场景也可能存在,粉丝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将会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对网络新时代的粉丝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构了新型互动仪式链模式,以期引导粉丝文化能够良性发展,这对创造网络和谐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著.李霞译.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评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于婷婷,窦光华.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传播,2011(6).

[5]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

[6]李可安.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粉丝文化——以新浪微博和百度贴吧为例[J].科技传播,2015(12).

[7]蔡骐.网络与粉丝文化的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9(7).

[8]费勇,林铁.盗猎文本、快感经济与身份政治——小米手机粉丝文化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9).

[9]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2).

[10]蔡骐.论大众媒介对粉丝形象的建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2).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