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传统优势,建设专业媒体智库
全媒体时代,个性化、小众化的媒体发展态势,给专业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垂直深耕新闻,发挥智库作用,服务专门群体,既能做到“内容为王” ,也有利于专业媒体获得更好经济效益,浙江工人日报的探索值得借鉴。
传统专业媒体 垂直深耕 媒体智库
面对全媒体发展态势,有国外媒体提出“重构媒体、创造未来”的口号。面对危机,传统专业媒体如何转型发展、重构自己的未来?专业垂直深耕,发挥智库作用,为传统专业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个性化、小众化媒体发展态势给专业媒体带来发展新契机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逆向去中心化。
以往的信息传播,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中心——媒体制作信息,读者则被动接受信息。而全媒体时代,读者变成了“用户”。用户与读者的不同在于,他们在享受媒体服务的同时,更参与媒体的生产过程,其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是信息传播中心的地位,媒体反过来必须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因此,针对受众个体提供超细分服务,成为媒体的必然选择。今后,媒体的影响力和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其对个性化、小众化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能力。
个性化、小众化的媒体发展态势,无疑给了传统专业媒体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专业媒体的专业属性、权威性以及行业对专业媒体某种程度的依赖,让专业媒体在一个行业或专业群体里拥有自己的权威和比较黏性的用户,也更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里与用户产生互动和共鸣。这是专业媒体在新时代凸显出来的新优势和新机遇。
以传统专业媒体——全国各级工会所属的工人报刊来说,其行业优势就显而易见。据中国工人报刊协会2016年底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工会公开发行的报刊出版单位共有55家,其中26家报纸、29家期刊,全国工会报纸的发行总量达216万份。可以说,没有一个媒体能有工会报刊这样的专业属性和拥有如此广泛的覆盖群体。属于广东省总工会的《南方工报》就曾表示,“1900万农民工,就有1900万台手机,瞄准移动互联新产品开发,将服务精准推送到这1900万台手机上,是一个努力方向,它必将形成工会的一个媒体品牌”。正是这个“工”字行业和专业属性,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和自信。
对传统专业媒体资源优势再审视、服务群体再认识、专业方向再定位的必要性
有了对媒体新发展趋势——个性化、小众化的了解,对自身专业、所处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对自身优势再审视、服务群体再认识、专业方向再定位,变得顺理成章也十分必要。
浙江工人日报是浙江省总工会的机关报,近年来,浙江工人日报结合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国和浙江省关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媒体融合要求,对自身所处行业、专业进行了一次重新认识、重新发现和重新定位,明确了浙江工人日报的“工”字特色,直接服务对象是工会、工人、工矿企业。而浙江工人日报最大的资源优势是,背靠浙江省工会,全省工会组织网络十分健全,职工入会率达到90%以上。理论上说,有工会组织的地方必须有工会的声音,也就要有工会自己的媒体。这是优势,更是资源。而如何利用好工会资源精准服务好工会、工人、工矿企业,把党的声音、工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正是工会媒体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党和政府以及工会需要工会媒体传达什么样的声音?职工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找到上传下达的最佳结合点?浙江工人日报决定结合自身专业属性,把传统新闻理念所追求的新闻信息的“快”,转变为以对专业进行深度研究为抓手,在专业、个性、小众上精准发力,垂直深耕专业;整合专业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痛点、热点,做行业的、专业的深度新闻,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专业媒体的自身优势、有效引领社会舆论走向,也能更好地服务相应的组织、群体,对相应组织和群体产生更大吸引力。
以浙江工人日报“职业·教育”板块为例,报社原来设有“教育”板块,然而,如果做“大教育”选题,对于这样一家属于工会的专业媒体,较难超越党报以及教育类专业媒体。重新审视自己的服务群体、专业属性和资源优势后,报社把教育板块改版成了“职业·教育”板块——在“教育”前面加上“职业”两字,把切口变小,把教育细分,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力,做专、做深、做实、做透,以内容和服务来赢得“小众”读者群。
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当然也应该是工人报的职责。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和储备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深耕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蓝海”。
浙江工人日报介入这块几乎没有媒体专门深耕过的“蓝海”,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作为负责职工职业能力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浙江省总工会很快与报社进行了多方面合作。如,双方合作打造《技展宏图》等栏目,深入挖掘和总结各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以典型引路,在社会上大力营造通过一技之长实现人生抱负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而当报社主动走近长期不被社会重视和了解的职业院校时,这些职业院校一方面希望从报刊的工人读者及其家庭中找到他们的生源,更希望通过传统主流媒体来营造一份社会关心、重视、尊重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沉下心,研究专业,研究新闻,汇聚专业的行家众智,甚至邀请他们加入相关新闻的策划当中,做既接地气又有深度的新闻,采编人员有了更加明晰的着力点。
在纸媒基础上,浙江工人日报社准备利用大数据,搭建一个全新开放的职业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政、工、企、校和相关人员相互了解、沟通与衔接信息的桥梁。
在专业化、个性化、小众化上精准发力,垂直深耕新闻,以内容为王,服务专门群体,较好地引领了社会舆论,服务了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也给浙江工人日报提升经济效益带来新契机。
传统专业媒体提高站位,增强了转型成为媒体智库一部分的可行性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开启了智库发展的新时代,也为传统媒体转型成为智库型媒体打开了想象空间。有学者指出,“媒体与智库,尽管从理论上讲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从本质上看,媒体与智库在提供知识产品、整合社会共识、规范权力运行以及运用自身影响力引领社会走向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共通性,在许多方面优势互补、易于融合”①,“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舆论环境中,建好媒体智库,打造智库型媒体,更有利于凸显自身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②,传统专业媒体因为专注专业,有着天然的智库因子,结合浙江工人日报专业垂直深耕的采编实践进行思考,传统专业媒体转型发展成为媒体智库的一部分非常必要也有其现实可行性。
其必要性,如传统专业媒体转型升级的现实紧迫性等,这里不再赘述,单就其可行性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
传统专业媒体拥有天然的专业优势
专业媒体长期浸淫于行业及专业领域,采编人员本身就是行业里的半个专家,他们擅长以相对专业的眼光以及新闻工作的专业能力,聚合行业里的智慧,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传播思想,影响和引领社会舆论。这与“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研究能力,在于能够聚合各种智慧资源”③的意旨相符。传统专业媒体的这种天然专业优势,使其既容易达到智库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又能满足媒体的平民化、大众化要求。这种天然的智库因子,有助于传统专业媒体转型成为媒体智库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特别能彰显传统专业媒体的核心价值。
传统专业媒体拥有天然的渠道和平台优势
专业媒体有自己的行业或专业主管部门,长期为某个行业或专业人群服务,本身拥有广泛的政治、社会和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明显,能够更好地实现智慧在政府、媒体、社会间的凝聚与整合,从事事关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的研究,传播和传达专业智慧成果。
“智库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专业媒体首先可以影响的是自己的专业主管部门,对他们的决策提供集聚众智的媒体视野,更可以通过他们给政府的综合决策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专业媒体在上传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自上而下的传播渠道上没有任何障碍,专业媒体只需在专业研究上更深入,在行业痛点的把握上更精准,就能将新闻产品做深做透。
成为媒体智库的一部分,是传统专业媒体谋求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所在
在新闻同质化严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媒体凭什么生存?终归还是“内容为王”。内容强项是什么?专业媒体的强项就是专业。浙江工人日报“职业·教育”版垂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的自觉采编实践,正是基于“内容为王”的内在动力追求。这种内在的动力,促使其主动做出“新闻+研究”的选择,深耕专业,做深做透专业产品。而如果传统专业媒体能进一步提高理论站位,站在打造智库型媒体的高度谋划转型和发展,将更有利于拓展报道视野,提升服务层次,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做好本身已兼具智库性质的产品,最大化服务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更好地履行引领和沟通社会舆论的职责,更好地完成自身转型升级的目标。
(作者系浙江工人日报社编辑部副主任)
注释:
①②③崔士鑫:《发挥媒体智库作用,提升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新闻战线》2018年第3期(上)。
④李成:《思想的力量:思想家和智库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对外传播》2017年第7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