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0期

城市电视台重塑城市意象探析

孙 健 罗卫光
2019年03月19日15:27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城市电视台重塑城市意象探析

  对本土城市意象的重塑能力是城市电视台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主流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新闻价值标准、用户使用与满足心理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下,借助蒙太奇手法,城市电视台对海量存在的城市意象进行选择与重组。城市精神是城市意象之魂,城市台可在日常节目编排、节目包装、主题性新闻报道等方面进行城市精神的涵化与强化。

  城市电视台 城市意象 文化 叙事 地方感

  电视媒体不断进行着空间的投送,重塑了城市的地理格局,一些性质迥异甚至彼此冲突的元素在电视屏幕这一方小小空间中并置,它们既是现实的,又是想象的。作为地方性媒体,城市电视台在呈现城市的环境地理的同时,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记录城市变迁,反映城市人的生存状态,播出的节目内容就是一部流动的城市发展史,其本土化的存在被多数市民在潜意识中认可为“我们的媒体”。城市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和电视塔等物质性外观本身成为一座城市的意象。

  城市意象的选择与重组

  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所形成的记忆与意义,是居民头脑中经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它是观察者与城市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①一座城市,除了自在之物外,一切人化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因素,在生成那一刻开始,即被意象化了。城市意象包括物质性元素和非物质性元素。在被影像语言符号化之前,城市意象是一个碎片化的海量存在。借助蒙太奇的语法规则,在主流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新闻价值标准、用户使用与满足心理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下,电视媒体对其进行选择与重组,隐匿、削弱某些元素,放大某些元素,最终形成一个简化且升华了的城市意象。

  城市电视台是官方构筑城市政治地理的有效工具

  城市的地点、位置、景观等意象具有象征着权力分配的政治隐喻功能。比如围墙,原本为划分物理空间的建筑物,但“侯门深似海”的古语说明了围墙在权力疆域中的划界作用。201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号召各级各部门率先“拆墙透绿”,通过《长沙新闻》进行报道后,既呼应了当地2015年发起的“大拆违”行动及“三年造绿”计划,也诠释了城市管理者正在努力拆除为官者与市民之间的心墙。“湘江古镇群的故事”系列报道,走进长沙湘江北段望城区境内沿江两岸的乔口、铜官、新康、书堂、靖港等一批特色古镇,寻觅文化记忆;“云端看长沙”全媒体大直播,6路记者、两组航拍奔赴长沙“九龙仓”国金中心、梅溪湖金茂广场等5处现代地标建筑,展示了朝气蓬勃的现代都市形象。在城市电视台的节目生产中,当地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依照宣传价值标准进行总把关,决定开放哪些空间,关闭哪些空间,促使媒体发挥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社会规范、反映社会价值、塑造社会共识与合法性等意识形态建构功能。

  城市意象是城市媒体与消费文化共谋的产物

  一座经济发达的现代城市,也是传媒汇聚之都。比如香港曾有“五台山”,英国伦敦曾有“舰队街”。在城市媒体对城市意象的塑造中,各类经济实体尤其是广告商扮演着间接把关人角色。在利益共谋的驱使下,城市被打造成消费天堂,大型购物商场、商业街、酒店、KTV、酒吧、美食街、洗脚城、游乐场等消费场所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一些以某座城市为故事发生地的影视剧,将故事的意象永久性植入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大卖点。比如,电影《庐山恋》将浪漫赋予庐山,《城南旧事》将纯美温馨赋予老北京。另一方面,文艺作品虚构的意象往往演变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造景点,比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世界知名城市纷纷落地的迪斯尼乐园等。受新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广告收入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各地城市电视台纷纷组建活动部,通过举办各类经济文化活动制造都市奇观,从而吸引受众,带动各种消费,达到创收的目的。

  城市意象的重塑是新闻选择的结果

  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对城市的想象更多建立在其职业素养之上。他们对城市意象的选择与重组首先要遵守宣传价值标准、新闻价值标准及本台的编辑方针等业务准则。一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正借助连续不断的新闻影像热热闹闹地呈现给受众,然而屏幕中的城市地理永远是省略与放大的地理。

  传统的城市中心地带仍然是吸纳优势资源最多的区域,自然也是媒介呈现最多的区域。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下防空洞等所谓城市的“灰色地带”则较少受到关注。生活在这些地带的人群也成为城市意象中的他者,比如外来务工人员、拆迁户、城郊失地农民、失业者等。

  城市意象为市民提供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城市化进程打破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生产关系,人们因社会分工而聚合,生存环境、社会关系、谋生手段发生了质变,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家园感和方向标。服务本土的城市电视台,有义务利用影像化传播的优势,为人们塑造轮廓清晰的城市意象,帮助人们留住“乡愁”,传承美好,指明方向,在潜意识中将这座城市视为“我们的家园”。

  目前许多城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这里是××”节目,借助现场直播、连线、航拍、嘉宾访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本土城市风土人情和沧桑巨变。长沙电视台继“直播长沙”之后,于2016年改版推出《这里是长沙》板块。西安广播电视台2014年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这里是西安》,以新鲜视角讲述西安的前世今生。让人人都为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而诗意地生活,是城市意象的最高境界。

  城市精神的发掘与提炼

  城市精神是城市意象之魂,高度反映城市社会氛围,鲜明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特色。城市电视台日常的新闻宣传、文化教育、娱乐、广告等内容须凸显特定的城市精神,唤醒城市公民潜意识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城市精神引领城市意象的建构。

  城市电视台的日常节目编排要彰显城市精神

  城市台的优势在于它是被本土市民认可的“我们的媒体”,承载了本土市民的寄望与想象。因此,城市台的节目编排要深挖本土的历史人文,展现城市的沧桑巨变,讴歌城市的时代精神。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节目编排打出了一记漂亮的本土化组合拳。频道在海量的纪念长征胜利选题中,将目光定格在身边:讲长沙人参与长征的故事。还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少奇长征地方志》,追寻伟人足迹,唤起尘封的红色记忆。另外,播出红色史诗剧《长征》,观众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获取满满的正能量。频道微信公众号《长沙观察》精细策划推送的“长征路上的长沙将士”,史料翔实厚重,图文并茂,将“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长沙人精神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节目包装进行城市精神的涵化

  城市形象宣传片从视觉识别上培养和强化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比如《多彩贵州》《魅力青岛》等推介景点、招徕游客的旅游宣传片;《长沙就是一个美丽的舞台》《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等招商引资的商业推介片;《新北京,新奥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申办大型活动的宣传片;《千年羊城·南国明珠》等纪录式的城市形象资料片。

  城市台如能将自身的形象宣传与城市精神融为一体,进行常态化的呈现,将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城市台本身作为城市意象的一部分,其形象包装应凸显城市精神。在台标、标准色、宣传语、画面、音乐、节奏等方面围绕城市精神设计自己的形象识别系统,让受众在耳濡目染中产生认同感。

  借助主题性新闻报道强化城市精神的宣传

  城市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元话语,主题报道的主题、人、事、物及场景的选择都必须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精神的记忆,激发人们对城市精神的时代性阐释。

  从事主题报道的记者应当熟知城市的历史人文,对城市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时代感、可视性和感染力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发掘其内在的新闻价值使之服务于主题,而不是浅层次的观点加例子。

  城市故事的本土化叙述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本土文化传播才是城市电视台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契合本土文化心理,感受时代脉搏,同时又能激荡当代受众心灵的传播才能攻城略地。

  建立城市文化“基因库”

  积淀在城市历史传说、风土人情、文化心理中的元话语,是城市叙事的母题。比如“家国合一”“实事求是”“心忧天下”“天人合一”“集体主义”“崇德厚义”等文化母题。一部本土电视剧、一部纪录片、一个娱乐节目甚至一段民生新闻,都可立足于这些母题进行城市叙事。可聘请文化界人士对本土文化母题进行全面梳理,对承载城市意象的人、物、事进行重点追踪,建立本土文化的影像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节目分类研发,推出塑造城市意象的精品力作。

  注重节目制作的场景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直接决定了城市普罗大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家园感”的直接来源。社区文化、社区人、社区环境、社区生活、社区活动都是城市叙事的鲜活题材。现代电视艺术中,许多题材取自社区生活琐事。此外,高级会所、酒吧、KTV、美食街、老字号、观光带、步行街、公园乃至地铁等各类场所都在不断上演各种故事。以特定场景为背景针对特定群体进行节目研发,更能适应分众化时代不同收视群体的收视需求。

  化宏大叙事为微叙事,以人为本做节目

  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迁最终体现为人的变迁。与宏大叙事相比,个体命运的变迁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长沙被称为“山水洲城”,然而,是长沙人赋予这山这水这城以灵魂。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浏水听春》荣获第十一届“中国纪录片国际片选会”创优评析人文类二等奖。该片前后3篇分别以“暖意·生活”“向上·生命”“蓬勃·生机”为题,于精致精美中展现浏阳河自然天赐之美,于凡人故事中展现浏阳河风土人情之美,于历史钩沉中展现浏阳河敢为人先之美。

  发掘本土文化人士,培养本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本土文化人士是本土文化的集中传承者和意见领袖,他们身上体现了鲜明的城市个性,投射着市民的本土情怀,是城市意象中一个个鲜活可亲的符号。在长沙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发起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的雕塑家雷宜锌,方言文化代表周卫星、大兵等,美食文化的活化石等各行各业的文化传承者纷纷亮相。2016年,借助长沙文创十大工匠“金手指”传人评选活动,从古老的棕编、湘绣、菊花石等“长沙三绝”到现代时尚的动漫,一批批能工巧匠走上电视荧屏,凭借其不凡技艺展现“印象长沙”。

  利用方言塑造鲜明的地方特色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地方口音,更是承载了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方言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体现出本土居民独特的个性,最能让人产生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与纸质媒体相比,电视在开发方言节目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除了主流的时政新闻及影视剧必须按国家规定使用普通话之外,城市台的小品种节目如民生新闻、脱口秀、喜剧类综艺节目、相声小品甚至天气预报、路况信息等等都可开发成方言节目。

  结 论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的空间界限逐渐消融,城市传播的同质化现象更加明显。但每座城市都是独特的,城市电视台在城市空间的重组、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城市叙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而城市台有责任通过对城市意象的再创造,强化这种自信。城市台也有必要确立自己独立的文化品格和终极追求,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塑造难以磨灭的城市意象。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党媒主流话语体系重构与表达创新研究”和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城市电视台的转型升级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孙健系长沙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罗卫光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地理学报》2001年第1期。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