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近期上映青春片票房不佳 若要卖座得靠"卖惨"?

何晶
2019年03月25日07:01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春片若要卖座得靠“卖惨” ?

  《过春天》

  《阳台上》

  《狗十三》口碑爆棚

  近日的电影市场,几部青春题材的电影成为热议对象。其中,《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跑出黑马之势,连续多日占据单日票房冠军,但口碑不佳;青年导演白雪的《过春天》,以超高的口碑被誉为“重新定义国产青春片”,但累计票房不足1000万元;《钢的琴》导演张猛新作《阳台上》,口碑和票房均不如预期,豆瓣评分6.1分,累计票房不足400万元。

  A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悲情老套路,票房成冠军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目前累计票房已经超过6亿元,打破了内地翻拍韩国电影的票房纪录。虽然票房飘红,但影片却遭到大规模吐槽——“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我花了钱和时间看这个烂片。”豆瓣上这条短评得到了上千个赞。影片在豆瓣评分为4.9分,韩国原版电影的豆瓣评分为7.7分。

  在上映前,《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并不被市场看好,没想到上映后票房走势远超预期,成为3月影市的一匹黑马。由于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车祸、癌症、治不好”这三件套自然也没少。影片主角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男主角身患绝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深埋自己对女主角的爱意,特意安排了男二号与女主角相识相恋……

  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观众性别分布上,女性观众占65.2%;在年龄分布上,20岁至29岁占68%——显然年轻女性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观众,精准的受众定位或许是影片取得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有业内人士称,电影中这种几乎只会出现在想象中的情侣,给年轻观众提供了某种心理抚慰,或许也是票房大卖的因素。

  然而,票房的成功并不代表影片质量上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发微博说:“最初抱着很大希望,因为片名比较有意思,可惜看了前半部分,简直大跌眼镜,几乎汲取了常态校园剧/家庭剧的所有俗套……”还有网友编段子:“昨晚我也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但走出电影院我才哭的,哭得很大声,因为我的电动车不见了。”还有观众说:“这的确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但原谅我忍不住笑了。”

  B《过春天》:

  佳作屡获奖,票房难突围

  青年导演白雪的处女作《过春天》上映一周票房不足1000万元,但影片的口碑相当亮眼,豆瓣评分8分,甚至被誉为“重新定义了国产青春片”。对此,导演白雪态度豁达:“市场太虚无,不知道观众都躲在哪里,开心的是影片的豆瓣评分始终坚挺在8分以上。对我个人而言,想得到的一切都得到了。票房是不受我控制的,不会为此难过。”

  《过春天》的主角是16岁的女孩佩佩,她拿着香港身份证,和妈妈在深圳生活,每天需要过境搭港铁到香港上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当“水客”从香港带手机到深圳……

  2007年,白雪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拍电影路子比较窄,白雪选择了回归家庭结婚生子。2013年,拍电影的念头让她重返校园,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MFA(艺术硕士学位)。《过春天》的故事最初灵感就来源自她念研究生期间读到一位同学的剧本,主角是在香港念书的深圳“跨境学童”。在深圳长大的白雪敏感地察觉到这是值得挖掘的题材,她花了两年往返于香港和深圳做采访和调研,为了拿到关于“走水”行业的一手素材,她甚至曾拿着手机在香港的货仓楼里偷拍。

  进入拍摄阶段后,除了美术指导张兆康和剪辑指导马修,剧组里负责摄影、声音、作曲、制片的,全是白雪同一届的同学,制片人贺斌还是白雪的丈夫。“我们从十几岁一起长大,大家知根知底,电影观和审美都很接近,对电影的认知和想法也基本一致。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厉害,在业内已经是中坚力量了。”白雪拥有了一支专业科班队伍,决定要做一部年轻风格的片子。她习惯边听电子乐边写剧本,后来《过春天》的配乐也做成了电子曲风,很受观众欢迎。

  影片问世以来,《过春天》先后获得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提名,第69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在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拿下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对白雪来说,这部处女作已经足够成功。

  至于不足1000万元的票房成绩,这或许是青春题材影片目前面临的困境。上一部口碑爆棚的青春片《狗十三》,由观众熟悉的曹保平导演执导,最终累计票房也只有5120万元。相较之下,刚刚“出炉”的白雪和清一色新演员打造的《过春天》,接近900万元的票房其实不算太差。

  C《阳台上》:

  口碑不理想,票房更惨淡

  《阳台上》和《过春天》同在3月5日上映,作为《钢的琴》导演张猛的最新作品,《阳台上》让不少影迷感到失望。口碑的失利也直接导致票房惨淡,猫眼评分5.2分,淘票票评分6.2分,豆瓣评分6.1分,目前累计票房只有385万元。

  《阳台上》改编自任晓雯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为父亲“报仇”的故事。影片的卖点是胶片拍摄,从成片来看,胶片带来的观感确实不错,但故事和内涵都过于单薄。

  《阳台上》延续了《钢的琴》关注大时代下边缘个体的路数,但并没有成功地塑造男主角张英雄这个人物。有影迷认为,导演可能自己也没想明白究竟想塑造怎样的角色,想表达怎样的故事。豆瓣网友“后自愈”说:“除去摄影的优点,找不到什么可取之处了。偷窥欲、为父复仇、一代青年缩影、边缘人群,混乱如同片中拆迁的废物夹杂在一起,没有一个点有力度。其实男主角和周冬雨的表演还可以,但放在这部不明所以的片子里,就显得有点做作了。”

  【观察】

  被“透支”的青春片 如何重新吸引观众?

  2012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风靡全国,青春片市场被唤醒。次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上映,一举拿下超7亿元的票房成绩,青春片成为炙手可热的题材,同类影片扎堆上映。2014到2015年,国产青春片迎来黄金市场,《同桌的你》《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左耳》等多部影片票房均在4亿元以上,只不过,这些影片的质量并不高,被观众批评充满“堕胎、车祸、患癌症”等各种狗血桥段,这一怪现象几乎腰斩了青春片的发展。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青禾男高》等影片陆续问世。相比此前动辄上4亿元的票房,这几部影片的票房一落千丈,在几千万元到1亿元之间浮动,青春片不再是市场灵药。

  近两年来,以青春为题材的国产片开始呈现新的面貌,出现了《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狗十三》《过春天》等一批优秀影片。但遗憾的是,除了《快把我哥带走》斩获3.75亿元,其余青春片的票房成绩都在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之间徘徊。当青春片市场在前些年被提早“透支”之后,如何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或许是电影人目前需要考虑的难题。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