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创刊70周年:和你一起,书写历史
今天是《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7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早晨,我们愿与你分享特别的感怀。
70年前的5月28日清晨,一路南下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把激荡内心的热血、溢于言表的兴奋,定格在了新闻纸的油墨里。
“人民解放战争发展到大上海的解放,这乃是二十世纪中叶震动全世界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事件……站在这中国历史转变关头,我们应该庆祝,应该快乐,应该扬眉吐气。”上海解放的那一晚,年轻的报人们彻夜未眠。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印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刊词”,并在这篇3000字长文的最后,第一次以《解放日报》的名义,向这座城市发声:
“我们共产党人从今天起在上海刊行解放日报,用他的篇幅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向上海人民作各种建议。我们愿意以虚心请教的精神吸收各阶层人民的正确意见,作为我们制订政策、领导大上海建设的根据。诚恳要求大上海一切革命市民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争取建设新中国新上海的胜利。”
70年后,重温这篇题为《庆祝大上海的解放》的发刊词,我们感动依旧。整整70年,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经历过百废待兴,经历过披荆斩棘,经历过举步维艰,经历过突破重围,经历过柳暗花明,经历过璀璨辉煌,经历过更高起点上的创新探索、勇毅前行……这是一部进行中的大历史,而一如最初的期待,建设新中国新上海,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胜利。
而《解放日报》,也履行了70年前的承诺。70年来,这份报纸守望、记录、阐释着这座城市。每一个历史时刻,每一个新闻现场,每一项重大主题,几乎都能看到“解放身影”,听到“解放声音”。我们见证太阳的每一次升起,我们注视城市的每一条街巷,我们思索历史,我们追问未来,我们同千千万万的上海人民命运与共,一同编织属于这座城市的奋斗与精彩。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她是党的诞生地,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解放日报”是一个光荣的名字,延安时期她曾是党中央机关报,70年在上海的成长,她同样印刻下这座城市性格的深深烙印。70年,城市经历过风雨,报纸也经历过曲折。70年的历程让我们确信,解放日报特别的气质,一定包含着对“党和人民的舆论机关”的始终坚守,包含着站在时代潮头观大势察全局的视野,包含着站在思想解放前沿发新声、作先导的勇气,包含着始终正派办报、敬业务实的作风,包含着对卓越和一流的不变追求,更包含着密切联系群众的恒久传统。
我们经历过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也面临着严峻而现实的转型考验。70年后的今天,历史并没有给我们一本可以躺下休息的光荣册,反倒在带来源源不断的挑战和追问。互联网的大变局、社会环境的变迁、舆论生态的变化……扑面而来的变动,无时不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能力,无时不刻不在检验着我们的初心。
我们深谙,变动之于报纸,一如变动之于时代,没有谁能在一成不变中安然度日,只有准确识变、善于应变、主动求变者才有未来。变动的意识,凝聚在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里——无论《解放日报》,还是“上观新闻”,抑或更多带着“解放”烙印的新内容、新品牌、新尝试,我们试图跳出陈习、适应变化,真正向着未来倾注心血。
我们更深知,再大的变局,也永远有一些不变的坚守。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作为一家承载着社会责任和民众期待的媒体机构,解放日报的使命,就是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和你一起忠实记录、正确阐释时代的变迁,和你一起积极引导、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这日复一日书写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深深地嵌入历史、构筑历史、影响历史。履行好这样的使命,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运。履行好这样的使命,于城市而言是不可或缺,于媒体而言是责无旁贷。我们深知,一家媒体机构的真正价值,并不只在其历史、名称,或者其他附着的东西,一家媒体机构存在的意义只在于其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倘若能够履行好自身使命,媒体就不该有所谓的“生存危机”。
履行好这样的使命,“后真相”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更要努力探寻真相;“泛娱乐化”铺天盖地的时候,我们更要坚持品质立身;“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候,我们更要追求专业、权威;“事实不够用、情绪满天飞”的时候,我们更要坚守理性、专注事实;改革需要深化、观念需要突破的时候,我们更要以勇气和眼光,提供先导性的思想、凝聚更多人的共识……我们依然坚守那一份70年来沉淀下的独特气质,依然坚守党报的站位和初心,并且坚信那一种应当由我们来守望和传递的价值。我们深知,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70年的过往,才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本报编辑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