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5G开启出版融合发展新空间 蕴藏多种可能

孙海悦
2019年06月03日16:2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5G开启出版融合发展新空间

  5G时代来临,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抢占有利位置?近日参加2019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的业界人士认为,与当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紧密结合,5G将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的互联和智能化程度,他们对此充满想象与期待。

  无须技术焦虑

  新型智能终端将出现,新的应用将诞生,出版模式将改变……5G不仅会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还将对消费领域、生产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5G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是一个新的商机。”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杨永亮直言。

  杨永亮认为,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下,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机会已经产生。为此,出版业要加强内容建设,对人们进行更多的前期引导以及培训教育,如引导人们亲身参与、见证5G对生活的改变,并从中找到创新和创业的机会,进而带动产业发展。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共同出资、以新华书店网上商城的建设和运营为主体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许维华介绍说,在通讯技术升级的情况下,一些出版社的内容生产形式也随之多样化,如推出多媒体电子书,运用VR、AR等技术,销售渠道也有所拓展。

  今年4月,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做了一本新书的预售,10天时间实现销售1500万码洋。许维华认为,这对出版社的内容生产是一个启示:在一个新平台的流量和影响力还没有达到规模的时候,内容能够给它带来机会。

  许维华认为,好的内容会带来突破性、创造性的增长。出版社在5G时代,仍然不需要技术焦虑,只需要全神贯注于内容生产这块价值高地。

  “聚焦内容和用户,应用新技术创新出版产品形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网络化的阅读需求和传播方式,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孙真福看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技术从来不是发展的阻碍力量,相反还推动了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可以预见,5G等新技术的发展,定会开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全新时代。”他判断。

  蕴藏多种可能

  从3G到4G再到5G,每一代新的移动通信技术都使网络带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杨泽曦看来,这些提升不仅能够使得之前的服务变得更好、更便宜,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服务形式。“一些原本不可能的服务在新技术出现后变得可能了,出版业可以去探索一些以前没有的新的知识服务形式。”

  学生在学习时,相关视频拍摄后传输到云端进行识别,再结合云端部署的知识服务返回前端,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工人在使用机器时,操作过程拍摄后传输到云端进行识别,使工人的操作得到实时纠错……

  在抛出两种想象之后,杨泽曦表示,就出版行业来说,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可以尝试在前端提供一些形式更丰富、更为个性化的交互式服务。“在5G时代,知识的提供方式会发生变化。如何让提供的知识更个性化、更随手可得,值得业界思考。”

  “智能化设备颠覆了原有的获取方式、阅读方式、文化传承方式,带来一系列变化和革命。”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赵博韬认为,5G使得在线的速度很快,也使大量的信息内容可以在线并形成大量信息分发,从而形成分众的状态,人们浏览到的任何类似于数字出版的内容都可以是互动的。

  聚焦内容和用户

  畅想5G大潮的影响,孙真福认为,最重要的在于内容、用户两个方面。

  孙真福说,从内容的表现形式、到达能力及生产方式来看,技术的变革给出版业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提升空间。除了电子书,短视频、有声书、知识服务产品等风起云涌。“相信未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与读者互动性较强的内容将会成为重要的拓展方向,VR、AI内容也会获得更好的展示空间。”

  谈及5G对内容生产方式的影响,孙真福认为,希望借助5G和人工智能技术,使书稿的流转真正变为无纸化操作:人工智能审稿的精准性接近人、超过人,甚至在内容资源库支撑下,智能化机器人可以承担起部分写稿任务。

  “从用户的角度看,传统时代找到用户就能生存,数字化时代找到精确的用户数据才能生存。”孙真福认为,出版业长期以来的一个痛点就在于缺乏精准的用户数据。“5G技术能让我们与用户的沟通更加实时便捷,出版社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了解读者,对读者阅读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利用,从而定制化生产更多优质精准的内容资源。”

  孙真福具体分析说,在内容建设方面,要从根本做起,以专业化、品牌化为努力方向,向专业细分领域垂直拓展,做精产品、做深产品线;要聚合优质生产资源,密切与高端作者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原创能力、学术水准和产品品质;同时要研判市场、贴近消费者需求,努力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内容产品。在用户建设方面,要继续用好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联系;要运用整体思维,借助5G时代的技术手段,将图书、期刊、报纸、书店、新媒体的用户资源充分整合,建立起统一的用户服务平台;要积极尝试将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付费平台、新闻发布平台与读者服务平台相对接,使用户被引流到线上之后能够沉淀下来,通过消费的内容和服务产生更大价值。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