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5期

高雅艺术的大众化传播——以原创综艺《声入人心》为例

金心怡
2019年06月19日08:3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湖南卫视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以美声这一垂直细分元素为题材,从内容的编排、环节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高雅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打破了大众对歌剧、音乐剧的刻板印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也为当下缺乏优质的原创综艺节目的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声入人心;原创综艺;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5-0000-03

据《2018年中国综艺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中国综艺市场规模持续攀升,2018年市场总规模达331亿,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导致了大量同质化节目的出现,综艺市场呈现出繁荣与乱象交织的特点,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来看,深耕与创新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声临其境》火爆荧屏,取得了一系列现象级的成绩,标志着针对小众圈层创作内容的电视综艺节目试水成功,为电视综艺挖掘垂直领域,进一步打造有品质、有特色的节目指引了方向。

《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由廖昌永、刘宪华、尚雯婕三位音乐人作为出品人,36位演唱者通过声乐竞演角逐六个首席位。节目播出之后获得豆瓣9.3的高评分,《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官方播放平台点击率超7亿。《声入人心》的成功在于瞄准了美声这一小众题材,对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改编,通过专业歌唱演员的流行化演绎,架起古典音乐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改变了大众对于美声的固有印象。同时节目让小众艺术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对我国的艺术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业性与娱乐性的跨界融合,也为今后高雅艺术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参考路径。

一 垂直细分题材:精准捕捉潜在市场

(一)多元音乐市场的突破性探索

音乐类综艺是中国综艺市场类型化程度最高的类型之一,从《超级女声》到之后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每一档节目虽然在赛制、选手、环节设置等方面都有所侧重和创新,但它们都没有跳脱出流行音乐的桎梏,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市场迅速饱和。《声入人心》独辟蹊径,导演任洋率领的创新小组发现了美声这一片尚未被开发的蓝海,无论是歌曲质量还是素人资源,都足以进行电视化呈现。通过对大量美声专业的学生、业内人士的调研,他们发现美声歌者的形象、气质与大众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强烈的反差感会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这就使得小众艺术的大众化传播具有可行性。

(二)满足受众的潜在需求

据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由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首先《声入人心》与美声业内的期盼不谋而合。“台上演的是我们自己人,台下看的还是我们自己人”,节目成员蔡程昱的这一句话道尽了美声当下尴尬的境遇——高雅冬眠、孤芳自赏,而《声入人心》为美声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更多人接触到这种艺术形态,满足了业内人士的需求。其次,就像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所说:“平台最核心的工作是洞察需求和创造内容。我们会把用户的行为拆分成非常多的类型,研究他们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观众在经历了消费幽默、消费流量的快综艺时代之后,对于被娱乐内容充斥的综艺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期望一批有情怀,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回归荧屏。大众对于小众艺术是好奇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去了解的机会,《声入人心》抓住了大众这一心理期待,用专业性与娱乐性相融合的方式让美声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满足大众的内在精神与审美诉求。

二 创新节目制作:寻找流行与高雅的平衡点

小众题材是节目的亮点也是难点,节目的强观赏性是推广小众艺术的基础,所以如何找到流行与高雅之间的平衡点是《声入人心》的关键点。《声入人心》创作团队高度重视节目制作的各个部分,播出版本与早期推演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对选人、选曲、节目内容与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消弭观众与美声之间的距离感。

(一)成员选择

节目组在选择成员时的最初标准是“首先一定是要唱得好,这是最基本的,颜值也不能低,这是观众爱的”,由于大众媒介的演变及影响,文化由语言中心向视觉中心转变,视觉文化时代赋予了“颜值”极大的经济转化潜力。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女性消费群体日趋庞大,女性受众在以综艺为代表的影视娱乐内容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媒体也越来越善于发掘符合当下女性审美的潜在点。该节目挑选的选手内外兼修,当高学历、高颜值、高专业水准的36位成员集体亮相时,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从视觉入手,节目组降低了高雅艺术的欣赏成本,为接下来拓宽大众的审美边界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节目组还要邀请了几位已经知名歌手来做选手,例如《我是歌手》踢馆成功的王晰,《中国好声音》总冠军李琦等,一方面他们作为流行歌手契合了节目高雅音乐通俗化的主题;另一方面这些选手固有的粉丝可以为节目带来第一波声量。

(二)歌曲选编

节目的选曲除了经典的歌剧、音乐剧曲目如《今夜无人入睡》、《美女与野兽》等,也有流行金曲《青花瓷》、《那个男人》等,直接在古典美声和通俗流行之间转换跨度太大,容易产生断层,所以《声入人心》巧妙地引入了音乐剧唱法。音乐剧唱法具有流行唱法的音色和语气,又加入了古典声乐的共鸣和舞台表演的戏剧性张力,既丰富了音乐类型,也减少了与观众的距离感。在编曲上,《声入人心》也做了充分的重组创新,尝试在一首曲子中尝试多种曲风的融合,展现了美声与摇滚、电子音乐结合的可能性。

(三)环节设置

《声入人心》由演唱和真人秀环节两部分组成,一方面专业的声乐竞演舞台充满紧张感与刺激感,激烈的“首席”之争让观众屏息凝神,用心感受声乐之美。 另一方面搞笑的真人秀环节不仅带给观众放松感,也对节目成员进行了多方位的介绍和展现,在生活场景中还原了这个群体真实的形象,更好的扭转大众心中对于“高冷艺术家”的认知。两个环节的组合让节目的节奏更加合理,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一张一弛,带来了奇妙的效果。

三 回归专业精神:用真心动人

《声入人心》节目遵循的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真心”的原则,用颜值吸引观众的眼球,再用实力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最终节目想呈现的是一个行业的坚守。节目回归专业精神,细节处处体现着专业性和敬业性,用对艺术的苛求和舞台的热爱打动观众,从而提高受众的粘性,以口碑经营策略扩大覆盖面。

(一)专业的嘉宾与团队

首先,节目的出品人廖昌永、石倚洁,节目的专家评审梁宁、赵云红、张璋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他们为节目的专业化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节目由知名音乐人黄韵玲担任节目的演唱总监,金牌编曲人钟兴民担任音乐总监,现场的乐队乐团也是顶级音乐综艺《歌手》的御用班底,他们的加盟保证了音乐呈现的高品质。

(二)音乐化的原创音效

《声入人心》在功能音效和情绪音效上都标新立异地使用了乐器来制作,放弃了其他节目所用的拟音音效或是动画音效。例如,节目表示“音域”的动画,音乐导演就采用了钢琴弹奏的音效。两个钢琴音配合节目画面,在完成音效的功能的同时,又帮助观众建立了音域跨度的概念,达到了普及音乐知识的效果。音乐化的原创音效符合节目整体的质感,也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三)专注音乐呈现的赛制

《声入人心》节目的初衷不是打造专业的音乐比赛而是进行一场高雅音乐与大众之间的一场交流,所以在赛制上它也进行了创新,每周评选6位首席,其余成员入座替补区,替补区的成员均有请教首席的唱演机会。这种非淘汰赛制弱化了竞争的概念,这样成员才能更多关注音乐的再度创作与呈现,就像成员王晰所说,“什么是声入人心,它不是哪一次的优雅的获胜,而是在每次开口的瞬间”。节目让选手回归本位,做自己领域最擅长的事,体现他们对艺术的渴求精神,才能让观众真正认识到声乐的魅力,进而传递艺术回归本质的文化观。

《声入人心》的成功表明即使没有流量加持,综艺节目也能通过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和优秀的节目品质获得大众青睐。《声入人心》凭借对于专业的坚持和创新的智慧实现了高雅艺术的大众化传播,不仅对于改善声乐行业做出了正真的贡献,更具有引领大众审美回归的社会价值,《人民日报》评论说:“通过专业人士的评判、专业知识的普及,把大众审美提升到能够分辨好坏的层次,才是一档优秀节目该有的目标和追求。”节目还为年轻观众树立了一群有着精英气质、专业素养的新榜样,对年轻人起到了正向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澎湃新闻.《声入人心》:中国有美声[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280473361767728&wfr=spider&for=pc,2018-11-05.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6.

[3] 王彤.“小鲜肉”受追捧现象背后的男色消费与女性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03.

[4] 于秀.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负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7.

[5] 喻老师音乐史.声入人心:“古典美声”的一次华丽转身[EB/OL].http://www.sohu.com/a/282246620_665329,2018-12-16.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