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9年第7期

县级台电视法治节目定位与作用研究

章 健
2019年07月11日09:56 |
小字号

来源:《视听》2019年第7期

摘要:随着全民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电视媒体都开办了种类丰富的法治节目,有些还是与当地政法机关联办的。这类节目既有新闻性和专题性,又有法律性和规范性。本文认为,在当前电视法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县级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靠自身的采编能力,找准此类节目的定位,积极为全面依法治国鼓与呼。文章从“为政法机关提供传播平台、向广大观众讲述案件故事、让法律知识普及更加深入”三个维度,对县级台电视法治节目的运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县级台;电视法治节目;定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电视法治节目能通过以案说法,让观众辨别善与恶、美与丑,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柯桥区台”)以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办的电视节目《鉴湖警视》为平台,在定位、题材、内容、形式上注重本土化,通过老百姓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开展普法教育,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在普法宣传上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一、为政法机关提供传播平台

电视法治节目的内容应遵循基本的新闻价值标准,如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客观性、准确性等。其中,真实性要求节目内容应该来自社会现实,并拍摄到现场画面。在定位方面,则必须具有主流媒体的视野,进行理性的法律引导与舆论引导。①当下,电视法治节目已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有以案说法类、公安纪实类、庭审直播类、法律援助类、益智互动类等。柯桥区台的《鉴湖警视》是介于以案说法类和公安纪实类之间的电视法治节目,内容中既有对案件的报道与分析,也有对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动态跟踪。在具体的操作中,报道线索主要由联办单位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提供,由警方人员陪同采访与拍摄,节目的权威性与可看性都很强。

电视法治节目有广泛的收视群体,但县级台由于采制力量薄弱,不少电视法治节目是从大台或外台买来的现成版,最多是自己做个片花,再让本台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出个头和尾。这样的节目,虽然在形式上经过重新包装,但内容与本地观众没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往往收视效果不佳。而与本地政法机关合作联办的节目,由于题材本土化,在观众中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鉴湖警视》作为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分局与柯桥区台合作的节目,时长10分钟,每月两期。这档电视节目以“打造平安柯桥,建设和谐社会”为定位,以普法宣传、警务活动、案件新闻、服务群众为主要报道对象,开办10多年来,在观众中的影响一直较大。

对于县级台来说,电视法治节目的题材最好取自本地,精心选择发生在当地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这样的节目才会更容易受到本地观众的关注。政法系统的工作要让公众知晓,也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因此许多县级台的电视法治节目通常都是与当地政法机关合作的。比如,与公安部门合作的节目,有许多主体画面还是警察在侦查和破案过程中执法记录仪拍摄的视频,视觉冲击力很强。当然,这些画面是否可以播出,需要警方和媒体的双重把关。

法律与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电视法治节目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与政法系统的单位联办节目时,既可以与公安机关携手,也可以与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合作,还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竞猜、法律问题解答、普法晚会、微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并在传统电视频道播出的同时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以进一步增强法治节目的传播效果。

二、向广大观众讲述案件故事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法治节目的话题主要是警察和安全、司法、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个人犯罪,而且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的报道。独特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题材能够增强节目的故事性、实用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但也容易让节目走入低俗化误区,背离法治节目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宗旨。②电视法治节目要通过故事化来增强传播力,但在讲述案件故事时,不能以娱乐化和低俗化手段去迎合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

柯桥区台电视法治节目《鉴湖警视》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案情的陈述与警方的全力侦破多采用纪实手法,现场感很强。如在题为《缉毒行动》的报道中,笔者就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2018年12月12日上午10点22分,在高速公路柯桥出口处,有一辆白色现代轿车被民警堵截,车内的年轻男子被控制。虽然民警检查车内物品时没有发现异常,但前来支援的一条缉毒犬却对这辆车的副驾驶室有异物反应。民警拆掉车内脚垫后还是没有发现毒品,于是只得将车辆拖到修理厂进行彻底检查,结果在副驾驶座下面的隐秘角落里找出了一个红色布袋,里面竟然有三大包冰毒,这说明缉毒犬的反应和判断是正确的。最后,警方在这辆车子内一共发现了800余克毒品,由此抓获了全部涉案人员。

电视媒体具有视听双通道的传播优势,能够讲述声画兼备的动听故事,因此有人称电视法治节目是感性的普法课堂,比空洞说教的其他普法形式更有吸引力,更有实际效果。电视法治节目的惩恶扬善作用,可以让观众在津津有味的收看过程中,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去揣摩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能碰。应该说,这样的形式更加有利于法治精神在观众中的传递。③当然,电视法治节目中的案件故事要讲得吸引人,离不开悬念的设置。《鉴湖警视》有一期的内容是《蹊跷的交通事故》,笔者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介绍案情。节目一开始报道了有一伙人用“碰瓷”的方法,在浙江省内疯狂作案400余起,诈骗了大量钱财,柯桥区警方成功地打掉了这个团伙,抓获9名涉案人员。

为了完整地讲好这个案件故事,笔者在警方的协助下,调用了2018年2月柯桥区某路段的交通监控视频资料,画面中一辆货车在变道时,后面有辆豪华小轿车上来追了尾。这个看似很平常的交通事故,其实暗藏着玄机。同月,柯桥区一家保险公司向警方报案,说他们受理的理赔案中涉嫌“碰瓷”诈骗,希望警方介入。接到报警后,柯桥区警方的办案人员马上对案件展开细致调查。通过调取当时事故现场的一些照片和事故责任认定书,还有保险公司实行理赔的流程,民警发现,要求赔偿的一方均为豪华轿车的驾驶员,其中有两起都是宝马车碰了前面的厢式货车,似乎都是厢式货车在转弯的过程中导致宝马车追尾刮擦,而且全责都是厢式货车。单从这两起交通事故来看,办案民警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当之处,于是办案民警决定扩大侦查范围。

警方首先在绍兴范围内针对豪车的身份信息、车牌,还有预留在交警处的责任认定书上的手机号码进行排查,发现这几个对象在绍兴市范围内有十几起同样情况的交通事故,对方全部都是厢式货车,“碰瓷”者驾驶的全是奔驰或者宝马等高档小轿车。

类似交通事故的频发绝对不会只是巧合,警方要求保险公司人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全行业排查。通过对豪车碰撞厢式货车这种事故的排查,发现有9名嫌疑对象,他们在整个浙江省范围的每个城市都有作案,涉案400多起,涉案总金额达400多万元。而嫌疑人所驾驶的高档轿车并非他们个人所有,而是从租车行租来的。通过进一步的侦察,民警发现行驶证的所有者基本上都是一些开二手车行或者租赁车行的老板。警方发现,之前梳理出来的9名嫌疑对象,还存在着相互交叉合作作案的情况,基本落脚在浙江的台州、温岭、路桥、黄岩等地。他们相互交叉使用作案车辆,交叉使用手机号码,以逃避追查。柯桥区警方根据当事人留在责任认定书上的手机号码,初步判断这是一个“碰瓷”诈骗团伙。2018年2月27日,柯桥区警方在摸清情况后,赶赴台州对涉案人员实施抓捕。在台州警方的配合下,柯桥区警方抓获了9名嫌疑人。这个案件情节曲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分上下集播出后,《鉴湖警视》节目的收视率一路走高。

三、让法律知识普及更加深入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舆论引导的基础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媒体要得到预期的引导效果就需要向公众提供接近受众指向性的信息。④当下,我国各级电视媒体中的法治节目必须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及法治社会建设视距紧密结合起来,让法律知识在民众中的普及更加深入。电视法治节目存在着法制含量,这就是通过节目传播给受众法律知识、法律信息的有效成分是多少。新闻节目告诉受众的只是案件的发生、过程、结果和影响,而法治节目除了包含上述元素,更为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案件报道反映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法律问题和法治精神,它追求的应是普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⑤

电视法治节目要坚持将普及法律知识和弘扬法律精神当作节目重点,通过剖析典型案件,让受众在获得相关法律知识后形成必备的法律观念,将法律当作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最高准则。⑥电视法治节目的传播目的主要是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因此内容的选择范围要进一步扩大,记者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刑事案件上,还要及时报道经济、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案例。一档成熟的电视法治节目的题材应该是多样化的,对于诸如涉及劳动用工、产品质量、税收、房地产、知识产权等法律纠纷的案件也不能忽视,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报道帮助公众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电视法治节目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承担着构建法治舆论环境的重任,要有效维护法律的尊严,就应该通过具体案例来阐述法理,为全社会提供法律信息和实用性强的法律知识。据了解,能成功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纠纷的群众,通常都是通过学到的法律知识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而这些法律知识又基本上是他们从大众传媒的普法节目中得来的。⑦《鉴湖警视》中影响较大的有《假收购古董 真入室盗窃》《小偷盗窃 手机导航》《虚拟货币 真实骗局》《“微信赌博”馅饼?陷阱?》《漂亮的“女网友”》等。这些内容有很强的警示性,在观众中起到的普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四、结语

县级台电视法治节目的定位应该是普及法律知识。在众多电视节目中,除了电视剧,收视率较高的分别为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和法治节目,这说明观众在了解案件故事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县级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大潮中,要继续通过节目结构的优化和内容产品的提质,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程打好扎实的基础。就电视法治节目而言,当前要解决的是题材选择、内容取舍、报道议程、导向把握等问题,同时要通过热点专题报道和重点案件报道,追求普法宣传的思辨色彩和法理规范,积极发挥舆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助推作用。

注释:

①张治中.电视法制节目呼唤“绿色收视率”[J].新闻爱好者,2009(2).

②朱颖.犯罪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中外比较研究[J].新闻记者,2006(4).

③叶建芳.电视法制节目既要收视率更要防止低俗化[J].新闻世界,2013(4).

④潇潇.新媒体环境下法治类媒体舆论引导意义与能力建构[J].卷宗,2016(12).

⑤张伟.论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⑥邓勇.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强化法制含量[J].电视研究,2005(1).

⑦杨婕.大众传媒的法制节目普法积极效果的总结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