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7期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焦虑与展望【2】

黄杨皓
2019年08月02日13:3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二、播音员主持人们的行业症结

(一)播音主持的专业教育症结

播音主持专业自成立创办之初就以多门学科交叉的复杂性让人瞠目结舌。其中既包含了新闻学、传播学知识、又涉及到了语言学、语音学内容,同时涵盖了心理学、广播电视学、文学、等等学科,这就给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教育提出了一定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天赋、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标准。

(二)播音员主持人们自身症结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当中,播音员主持人们是党的喉舌,是信息传播的中介,话语权相对很重,但是在这一批播音员主持人们当中有不少人仅仅外表光鲜,他们的内在却不够厚实,甚至缺乏创新和变通, 在交流上容易形成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

(三)行业用人机制症结

1981年, 我国电视界首次出现“节目主持人”一词。直到1983年《为您服务》栏目才正式推出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位固定栏目主持人——沈力。纵观广播电视发展史, 我们不难看出, 传统媒体大多为学院科班出身,接受专业的播音主持和新闻业务专业训练[3],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量的播音员主持人们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学院派”风格,这就对现阶段新媒体出现后,主持人们如何转型如何培养个人风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播音员主持人们的个人时间与工作量的多少产生了巨大落差。我们打开电视可以看到许多节目是同一个主持人进行主持的,但是每年有多少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呢?截至2014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业者有29116人[4],而全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将近200所。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是有多少人一直在做的重复且枯燥的工作?

三、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展望

(一)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界:

1、意识转型:把以前作为窄向对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转型,现阶段要培养学生对综合素质包括语言素质、思维能力、新闻素养等等。

2、学科建设转型:以前主要方向是广播电视大方向对培养,而现在还应该增加适应新媒体、新内容的专业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不同的实践实习反馈到学习过程中。

3、培养理念的转型:以前着重培养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技能表达,现在在培养学生的语音面貌技能表达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

(二)对广播电视的业界:

1、在广电系统内,要着重培养主持人们的转型——既由原来流程化、串场型主持人转型成为内容型、制片人型、专家型主持人。使之成为掌控节目的“核心”要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采编播”一体化。主持人要具备编导身份, 对于整档节目有独立的编排意识, 又要有记者身份, 必须深入一线进行采访报道, 同时深刻理解稿件内容、参透稿件精髓, 这样才能了然于心。

2、在广电系统外,结合传统媒体优势转型发展,要注意新媒体的动向,甚至可以转型成为新媒体的一员。首先, 我们的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主持人窗口, 让观众近距离和主持人进行互动。其次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让受众参与到节目当中,以《中国舆论场》为例,这个节目通过大数据的实时伴随,对受众进行现场交互实现大屏电视与小屏智能手机的有机互联

时代在不断发展, 科技在持续进步,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需要勇敢迎接全新的挑战。、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们只有通过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强化自身整体能力, 努力拓展传统节目形式,才能够在新时代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董维.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素质与培养[J].新媒体研究,2016(12).

[2]金亚琼.传统媒体主持人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8(2).

[3]李江涛.自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4]李红.人工智能与主持人替代性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

[5]颜语谦.试论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9(1).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