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8期

从艺文类App的发展看数字出版中的碎片化阅读

黄露谚
2019年08月05日14:2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要:碎片化阅读指的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数字出版时代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的特点顾名思义,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致使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成为热点话题。站在碎片化阅读的实际践行者、受益者和未来可能的数字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双重角度,对这样一种阅读模式应该如何去认识、持怎样的态度,是否有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都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碎片化;艺文;App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00-03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变革中诞生发展的一种全新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正以年轻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市场中占领着越发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份额。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52亿,但与此同时内容低质、碎片化、抄袭等发展中的隐忧也日渐凸显[1]。在使用“「ONE?一个」”等艺文类App时,碎片化阅读的感受格外明显。因此从以此类App为代表的现象出发,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碎片化阅读在数字出版产品中的表现、碎片化阅读的优劣、数字出版市场上针对该现象的已给出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字出版中的碎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一)阅读内容载体发生变化

数字阅读时代,内容载体由纸质书转变为手机、平板等可移动终端,阅读内容的显示受到屏幕大小,内容数量(如微博限制字数)等影响,数字出版产品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必然需要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复杂的含义。尤其对于艺文类App而言,需要以更短小的篇幅、更精简的内容和更快的更新速度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并因此呈现出碎片化的样式。[2]

(二)阅读场景限制变少

互联网时代,任何场景都可能成为阅读场景。在纸质书时代,不少人就偏爱在马桶上看书,到了数字阅读时代,移动终端不仅取代了纸质书和杂志在厕所阅读中的地位,还将这种在零碎时间阅读的影响力扩大到了车站、地铁、课间十分钟等各种从前看似不属于阅读的场景之中。而研究表明,人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脑海并不是空白的,即时产生的阅读体验和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会立刻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前后进行的其他体力和脑力活动都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影响。

(三)信息爆炸带来的浏览量使用户面对海量信息无从入手。

由于大数据时代处理信息能力的指数型增强,用户每天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也变得难以选择。在信息的海量存储、快速投送中,用户往往失去了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和主题,在其中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的能力,也会产生因走马观花而带来的茫然和失落感。这样的浮光掠影使用户的阅读常常浅尝辄止。阅读到、进入记忆中的信息也更加碎片化和不系统。

(四)阅读内容质量的下降

网络文学的发展使文学创作和出版的门槛降低,确实使许多文学创作者找到了大展拳脚的平台,也使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了难得的机会,如广电总局推选出的《南方有乔木》、《我们》等等。[3]但大量涌现的同质内容,不够成熟的审核和筛选机制,使大量内容质量不过关的作品流入市场。以至于使不少读者产生了:“越严肃的内容越要读纸质书”的观念。在电子阅读中跳读、略读都是无所谓的,并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大量电子书的排版、校对流程缺失,导致章节错乱,错别字众多,乱码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屡见不鲜,都是导致读者在与阅读过程中得到碎片化阅读体验的原因。

二、碎片化阅读在数字出版产品中的表现

(一)碎片化阅读首先表现在数字出版产品所呈现的阅读内容的篇幅中

以App“「ONE?一个」”为例,其秉承的品牌核心为:“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通过每日更新一张图、一句话、一首歌、一篇原创文章充实内容,阅读速度较快的用户基本可以在10-15min之内完成阅读。

而微博、微信等数字出版产品虽相较于“「ONE?一个」”内容更加丰富,但其篇幅也在一定的范围限制之内。如微博字数限制为140个字,虽然现如今也推出了“头条文章”等超越字数限制的功能,但绝大多数用户依旧更倾向于常规的微博阅读。

(二)碎片化阅读同样体现在阅读时间的碎片化

在电子终端阅读时,阅读常常会被不时弹出的消息通知打断,读者往往被它们转移了注意力打开其他应用,而在一段时间间隔后再返回继续阅读。因此整个阅读过程是不连续的,间断的,由此带来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记忆也会表现出碎片化的迹象。

(三)内容形式与交互设计

为了适应用户所形成的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艺文类App也逐渐通过不同于以往的交互设计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如原本进行日更,以简洁为设计核心的“mono猫弄”,现如今采用每天进行三次内容更新的频率进行内容填充,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掠过不感兴趣的内容而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

三、碎片化阅读的优劣

(一)优势:

1.使阅读简易化、轻松化

碎片化阅读使阅读不再需要腾出一份专门的整块时间段,去书店或图书馆购买借阅,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想读就读,不需要因为其他步骤而产生的额外负担。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这样的阅读方式让人获得更多的轻松和愉悦。而当用户处于工作或学习间隙,或者相对轻松愉快的时间段时,往往会更青睐这种娱乐性较强、审美感官较好的阅读模式。

2.降低阅读成本和门槛

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常常是可以通过免费或少量付费的手段去获得的,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明码标价,且因包装越发繁冗而不断抬价的纸质图书。用户也可以选择只为自己喜爱的部分付费,而不是因要为全部内容付费而再在其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成本。

同时,碎片化阅读也使阅读的门槛降低。在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的今天,原本不乐于在阅读上进行过多消费的工薪阶层家庭等群体也可以通过手机这一移动终端获取内容和知识,这对于知识鸿沟的缩小,阅读的普及化、全民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4]

3.内容精炼简洁

在“「ONE?一个」”、“mono猫弄”“單讀”等艺文类App中,呈现出的内容是经过一个精锐的团队严格筛选和编辑的,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知识领域,为用户减轻了检索和试错的负担,也为读者寻找新的兴趣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4.易于互动和传播

电子阅读独有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增强了读者在阅读中的参与度,真正实现了读者与作者共同创作的创作过程。而碎片化的内容加之美观的排版美工,使阅读内容更容易被分享和传播,成为流动的信息内容,被更多地探讨和思考。当这个过程与社交媒体结合,具有共同爱好的社群形成,互动也会呈现出更加向上的态势。

(二)劣势:

1.对用户个人而言:

碎片化阅读讲求命中读者的刺激点,加之多元化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快速的更新,带来的是高强度且多感官的刺激,在这样的阅读模式之中,用户最先感觉到的是高效率高刺激带来的“爽”,这使得用户一时间沉浸在知识获得的兴奋状态里。但在这之后用户很容易感觉到应接不暇的疲劳感,同时出现的就是内容接受效率的下降,在疲劳基础上建立的知识记忆也会是碎片化且不成体系的。在长期如此养成阅读习惯之后,碎片化阅读很容易让人进入浅阅读状态。

用户阅读的内容常常来自微博、微信、艺文类App中的大量内容生产者,而任何内容搬运和转述的过程,很少有不带有发布者本人的主观色彩和感情倾向的,尤其是微博的各类营销号、微信公众号,他们的画风是既定的,用户即便不认同其想法,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用户从最初接受到的信息就不是客观而准确的,因此更无法形成完整的思维线条,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而长期维持这样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很容易让人陷入浮躁,难以集中精神的状态中,从而影响生活质量。[5]

2.对社会整体而言:

2.1“沉默的螺旋”

由于在上文中提到的碎片化内容的传播所带有的情感倾向,加之内容易于转发和扩散的特点,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数字阅读时代体现的格外明显。以“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社区为例,有网友戏称“1-5星的评分图形中,‘倒L型传世佳片、F型大好片,P型好片,D型普通片,L型大烂片,C型旷世奇片→正在粉黑大战中。’”往往发行方会雇很多水军来炒作新上市的国产电影的票房,而豆瓣无疑是国内影评市场最大的目标之一。上映前虚高的电影评分,往往很快就开始下降。在一周内从8分降到4分的状况屡见不鲜。在商业化运作下的舆论导向常常使少部分持不同意见观点的用户不敢或不愿在社区及其他社交媒体上发表,从而形成评论及评分一边倒的现象。这样的文化氛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2.3版权问题的凸显

随着阅读成本和阅读门槛的降低和内容载体的变化,相较纸质书时代,数字阅读时代内容复制和传播更加简单便捷。而各大内容发布平台面对每天被上传和下载的海量内容资源,对较短篇幅的内容资质审核也更缺乏。而从另个角度看,判定侵权与否的衡量标准难以确定也是在数字出版领域侵权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

四、已给出的应对策略

(一)在内容上:

在艺文类App下载榜单中异军突起的“單讀”即从内容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它以对抗碎片化阅读为Slogan,提倡浸入式阅读,汇集以许知远为代表的作家和公知群体,生产和筛选优质内容资源,旨在为用户带来深入思考的引子。它的设定并不在于每篇文章都让用户“读得进去”,而在于只要“读的进去”一篇,就可以带来知识和思想的输入与交融。[6]

(二)在形式上:

面对碎片化阅读特点所带来的褒贬不一的评论,“「ONE?一个」”也从“复杂世界,一个就够了”逐渐转型,在保持“极简主义”核心的同时,每日文章推送的形式逐渐由单篇短文,变为连载一周、一月的中长篇,通过阅读周期的延长增强阅读专注度和氛围感。[7]

(三)多感官多元媒体的应用:

书-影-音,文字-图片-音乐之间超链接的建立和根据其关系建立起的页面交互设计带来的阅读体验涵盖视听等感官,在多媒体时代的便利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

五、建议与展望

(一)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哪种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本身的质量都是影响阅读体验的决定因素。在有力量的碎片化内容面前,人类完全可能养成全新的学习方式。把碎片化阅读的便利性、有效性做到极致,会比单纯的“对抗碎片化”更有价值,也更有可行性。

(二)碎片化与连续性并存并重

碎片化阅读本身并不劣于其他阅读模式,它饱受争议的原因大多来自于如今人们生活中的阅读仅限于碎片化阅读。而各大数字内容生产商在看到碎片化内容的市场,且在短期内感受到其带来的红利之后,更加地瞄准了这一方向进行内容生产和营销。事实上碎片化阅读和连续性的阅读各有其优势和侧重,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选择呈现方式,给读者提供更多地选择和更良性的引导。

综上所述,在“不输给电子产品”这件事情上,我们始终需要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但碎片化阅读并非快餐文化的代名词,也绝非洪水猛兽,令人谈之色变,从某种意义上讲,碎片化阅读作为信息进步的时代特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一在新媒体融合语境下突出的阅读形式需要被更科学地分析和利用,才能够为读者个人和社会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M].杭州: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8.

[2] 孙梦嘉,金君.新阅读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现象研究[J].戏剧之家,2015(4上).

[3] 叶璐.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内容碎片化倾向分析[J].出版广角,2012(2).

[4] 王懿.阅读类APP《ONE?一个》的运营模式发展研究[J].今传媒,2015,23(10):95-96.

(责编:陈原原(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