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3期

加强“四力”建设 唱响时代“好声音”

吴海龙 
2019年08月19日16:45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加强“四力”建设 唱响时代“好声音”

内蒙古日报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推出了图片类的“热词图评”、音频类的“穹庐下”等新媒体评论产品,还把评论部的记者送到大学,学习新媒体产品的制作技术,让评论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积极借助党报评论融合的力量,把更多本土评论推出去。

纷繁舆论场呼唤黄钟大吕,众声喧哗更需激浊扬清。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样变,思想仍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仍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所以,能体现媒体思想导向的评论,始终是党报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也对党报评论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四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作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不断增强脚力,让评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媒体圈里有句老话,叫“新闻是跑出来的”,正所谓脚力到位,笔力方能雄健。评论也是如此。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同样也需要深入基层、沉入一线,否则很容易“坐吃山空”,变成“空对空”,写出来的评论不接地气、缺少温度,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别说去打动读者了。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写出一篇接地气、有温度的评论作品,考验的不只是“手上”的功夫,还有“脚下”的功夫。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惜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以基层为课堂,主流声音才能更加响亮、更加深入人心。

2018年年初,内蒙古日报评论版开设《北疆观察》专栏,就是立足本土实际,通过作者一线观察和走访,从问题入手,剖析原因,深入分析。所刊文章可读性、针对性较强。《园区升级,“山路十八弯”》《把生态保护的“红线”划在心中》《融入生活是最好的传承》等评论被多家媒体转载。在新媒体发布后,也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不断增强眼力,更好契合现实国情、满足受众需求

近年来,随着媒介传播形式的变化,主流媒体有这样一句调侃,那就是“受众过了河,我们还在摸石头”,很多时候都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受众的需求“产销不对路”。

评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做到产销对路,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眼力。这不仅是寻找评论选题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新闻敏感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善于观察、见微知著,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提取出独到见解,才可能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评论精品。

不断增强眼力,一方面要向上看,善观大势、善谋大事,既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之未见,着力培育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发现正能量的能力,传播好党的主张;另一方面,要向下看,把握受众的需求特点和变化,把握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把握现实利益诉求热点,让评论更符合传播规律、更契合现实国情、更满足受众需求,进而实现“同频共振”。

不断增强脑力,打造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媒体竞争在时间上分秒必夺,在空间上无孔不入,垄断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党报评论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必须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用深邃的思想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当前,不少评论观点趋同,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根本原因在于缺少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贵在独立,重在思考。当然,独立思考不是说我们要各唱各的调,而是要在做好主流观点传播的大前提下,在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中激浊扬清。当前,各种评论浩如烟海、多如牛毛,但能脱颖而出的,都是那些有思考、有思想的作品。有了独立的思考、深邃的思想,评论才具有穿透力和说服力,才会有更多的人传看,让更多的人依赖,达到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予人新知的效果。

“塞北屏”署名文章,是近两年来内蒙古日报精心打造的一个评论品牌。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重磅推出了十几篇“塞北屏”文章。文风清新,文字凝练,论证缜密,论据精当,得到了同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我们将继续打造好这一品牌,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断增强笔力,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

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党报评论虽然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拿着音量最大的金话筒,但舆论场上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话语权,也不是握着金话筒别人就一定会听你说。

面对风云激荡的思想舆论场,党报评论工作者必须不断锤炼笔力,练就几把“刷子”。现实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说起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但写出来的文章远没有说的那么精彩,这就是笔力不足。多读、多记、多写、多练,才能把话讲进人耳朵里,把理说到人心里。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还要加强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一方面,要改进话语体系,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既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摆出一幅教育人的样子,更不能曲意迎合、刻意逢迎,靠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火爆的文字吸引人;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手段,用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展示伟大的新时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传播矩阵,让广大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看得进。

近年来,内蒙古日报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图片类的“热词图评”、音频类的“穹庐下”等新媒体评论产品,点击量、转载量都非常高。我们还把评论部的记者送到大学,学习新媒体产品的制作技术,让评论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积极借助党报评论融合的力量,把更多本土评论推出去。

迈开双脚丈量大地、睁大双眼洞察天下、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练就妙笔书写时代。每一位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让党的声音占据舆论高地,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让新闻报道更加有筋骨、有温度、有正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不负时代的期望。

增强党报评论工作者的“四力”,根本在于不断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媒姓党。根本在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党报评论工作者的“四力”,就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握时代大势,勇于创新变革,引领社会潮流,让党报评论更加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服务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发时代之先声,党报评论责无旁贷。各家党报携起手来,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希望今后,人民日报、各兄弟省市党报以及新媒体之间加强合作,通过整合报道资源,信息共通、渠道共用、平台共享,推动评论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升级,以团队协作方式构筑“话语共同体”,唱响新时代“好声音”。

(作者系内蒙古日报社总编辑)

(责编:徐铭远(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