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3期

开门办评论 放大主流声音

张洞若 万吉彦 彭 雯
2019年08月20日13:49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开门办评论 放大主流声音

党报评论的触角,不仅要有敏锐度,而且要有精准度,不能“追星”式地冲动或被新闻热点“牵着鼻子走”,甚至以偏概全、哗众取宠。只有加强策划意识,选好落脚点、找准突破口,议论深刻、把握有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甘肃日报坚持“开门办评论”,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评论智库团队,为《陇上评论》注入了不竭的思想活力。

甘肃日报的新闻评论专栏《陇上评论》,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2017年度)一等奖,这是继评论文章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甘肃日报评论再次获得中国新闻专业的最高奖项。

作为评论版头条,《陇上评论》以其独特的声音,与全国党报评论一起唱响主旋律,发出了主流舆论的时代最强音。创办6年来,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阐释好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好风向标和定盘星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经济社会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引导,有力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始终坚持新闻专业精神,努力提高评论的思想含量,以具有思想性、专业性和时效性的评论吸引人、感染人;始终坚持“开门办评论”,壮大评论队伍,借助外脑,提高思想的开放度;始终坚持融合发展,报网端微同频共振,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声部的传播矩阵,让主流声音更响亮,扩大了党报评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站位有高度,思想有深度,视野有广度

作为表达思想、传播价值的载体,评论在增强党报引导力、影响力方面发挥着旗帜引领作用。甘肃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评论工作,凡涉及重大主题的评论,主要领导必专门指导、确定选题、审阅稿件。我们着力在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视野广度上下功夫,既突出省级党报的定位与功能,又彰显自身特色与价值。

提升高度,增强党报评论的引导力。举旗定向,服务大局,是党报评论的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思想共识。

党报评论的核心优势,就在于站位高度。每逢重大事件、关键节点,《陇上评论》都及时发声,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高地,并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有力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如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问题,《陇上评论》连续刊发了由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资深评论员尚德琪撰写的《新型城镇化是人的生活的城镇化》《乡愁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城镇化并不意味着乡村的消失》等3篇评论,直言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异质化”弊病。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后,评论员张洞若及时撰写了评论文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剖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指出主要病症“在于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主要病因“就是下放调控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同时对症下药,提出改革的现实路径。还有《绿色发展:全新的生态价值观》《四个多推:指明改革的前进方向》《着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筑新时代的精神高地》等,都是站在全国大局来看甘肃,及时传递中央精神,深入解读国家政策,积极助力甘肃发展,选题“高大上”,分析“接地气”,既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又针对问题解疑释惑。

挖掘深度,增强党报评论的说服力。“移动为先”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众声喧哗的舆论场,特别是在网络繁芜复杂的多元观点冲击下,党报评论能否运筹制胜,关键在于思想的深度。只有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准确研判新闻背后的价值,对新事物、新问题做出深刻分析,发他人未发之声,明他人未明之理,才能更好地说服人、教育人,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陇上评论》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的时评、快评、短评,多从小切口见大主题,侧重以点带面,讲求透彻分析,重在内容的信息量,胜在观点的含金量。评论《防止“痕迹管理”变为“痕迹主义”》指出了实际工作中“重痕迹、轻落实”的形式主义新变种,导致“说”与“做”两层皮的现象,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扭曲了新时代的干部作风。这些充满着理性思考、透彻论述、生动表达的评论,把一些说不清、想不明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体现出《陇上评论》思想的深度。

拓展广度,增强党报评论的影响力。视野的广度,决定了传播的宽度。扩大思想的影响力,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党报评论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泛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近些年,《陇上评论》不断丰富选题,全面改进文风,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文章。如《灾后重建:一次机遇,一种考验》《土地流转,不能让农民的权益流失》《户籍改革,点亮美好梦想》《宽容失败是对创新最大的支持》《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参与》……这些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提炼选题,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对问题和现象进行剖析与阐释,既饱含理性思辨,又透射民生情怀,充分激发读者兴趣,广泛引发社会共鸣。

党报评论的触角,不仅要有敏锐度,而且要有精准度,不能“追星”式地冲动或被新闻热点“牵着鼻子走”,甚至以偏概全、哗众取宠,只有加强策划意识,选好落脚点、找准突破口,议论深刻、把握有度,真正提出建设性意见,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陇上评论》注重议题设置,每周专门召开业务研讨会,重点围绕上级重视、社会关注、群众热议的热点焦点,紧扣“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思想互通点”,分析捕捉具有代表性、倾向性、前瞻性的评论选题,拓宽了评论的视野,延伸了思想触角。

把握政策,吃透题材,写出高质量评论

《陇上评论》专栏刊发的评论文章,既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又针对社会现实问题,阐释政策,直面问题,摆出事实,讲好道理,体现了较高的评论质量和引导水平。在《陇上评论》专栏的创办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写好新闻评论,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素养:

准确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评论必须扎根深厚的理论土壤,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陇上评论》所刊发的文章,大多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展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写好政策性评论,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针,把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但要把握静态的政策法规,还要把握其动态变化,熟悉其来龙去脉、最新变化、未来走向等。因为政策是变化的,而新闻评论必须根据最新政策方针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和说明。有时候,还要对为什么有这样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等,迅速地做出评论分析。显然,如果对大政方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好一篇有价值的政策性评论的。

政策性评论当然并不意味着只能解读、阐释和论证现有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些话题来自现实问题,可能并不是明确针对某个具体的政策,有些问题尚无明确的政策或法律规定,属于政策或法律的空白。但是现实提出了问题,人们对此类问题感兴趣、有期待,希望党报评论予以关注或回应,评论当然也应该做出回应。所以,提出符合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政策性建议,供党和政府决策参考,也是党报评论的职责之一,而能够提出有价值建言的前提,就是对现有政策的精准掌握。

对题材涉及的相关背景和形势要了然于胸。一个经济题材评论员,如果只了解经济政策和法规,而不了解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那就写不好经济评论。资深评论员梁发芾,十多年来一直关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问题。当中央做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时,他基于长期对这一领域相关政策及问题的研究和了解,从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及时撰写了《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这篇评论举重若轻、高屋建瓴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亦不可或缺。评论员不能成为“万金油”,如果什么领域哪个行业都去评论,都去涉猎,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外行看了得不到启发,内行看了却要笑话。《陇上评论》力求做到所写所编评论达到专业水准,虽然不要求评论员成为某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当然能够成为专家则更好),但一定要对题材涉及的领域或行业有充分了解,这样才会看得更准、更远。

《陇上评论》专栏参评中国新闻奖报送的代表作、由资深评论员梁发芾撰写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一文,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一个月发表的。这篇评论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用通俗的“做蛋糕”和“分蛋糕”比喻来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发展不充分,说明我们的蛋糕做得还不够大,不够人民充分享用;发展不平衡,说明我们的蛋糕分配得还不够好,有的人分到的太多而有的人分到的太少。所以,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文章中涉及政治学、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重要的知识和理论,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研究,对这样一个宏大主题,是不可能在短短一千多字的文章中得到清晰论证的。

“开门办评论”,提高思想活跃度和开放度

刊发选题多样、题材广泛、评析专业的评论,离不开多元化、专业化的写作队伍支撑。《陇上评论》之所以办出了影响力,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一个重要经验,是我们坚持“开门办评论”,建立了一支包括社会各层面人士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评论智库团队,为《陇上评论》注入了不竭的思想活力。“开门办报”是党报的优良传统,《陇上评论》创办之初,就坚持开门办评论,着手打造一支高端的作者队伍。甘肃日报评论版创办时,评论部只有5名采编人员。我们意识到,如果《陇上评论》的每期专栏文章都由本部门人员撰写,囿于精力和知识结构、储备,长期下去,必然会出现疲于应付、观点同化、稿件质量难以突破的现象。把《陇上评论》办出水平,必须坚持“开门办评论”,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广开社会观点表达的渠道,使党报评论的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多元,从而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为了稳定和壮大评论队伍,甘肃日报社建立了特约评论员制度。我们主动和社科机构、高等院校和省各厅局单位联系,让他们推荐合适的人员,聘为甘肃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同时,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在多个行业挖掘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热爱评论写作的读者,通过考察,纳入特约评论员队伍。我们的特约评论员队伍,既有社科理论界资深专家学者,也有机关单位领导干部,既有政策的制定者,也有基层一线的实践者,实现了人员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

特约评论员队伍,增强了《陇上评论》题材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开放度。《陇上评论》刊发的文章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现实问题,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作出实践回答、表达真知灼见、提出诚挚建言。特约评论员、原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向后缩、碰到困难绕着走,专门撰写了《敢担当 重实干》一文,严厉批评这种“要权不要责、用权不负责”的懒政行为,有读者感言:“一针见血,直指陈弊,读来让人警醒。”特约评论员、高台县基层文化工作者、扶贫干部蔡军,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精准扶贫勿忘精神扶贫》一文中,他呼吁,对于把“扶贫羊吃了”的贫困户,当务之急是在改变他们思想上下功夫,引起不少扶贫干部的共鸣。

报网端微同频共振,放大主流声音

在坚守党报舆论阵地的同时,积极转战新媒体主战场,报网微端同频共振,推动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声部的主流声音传播矩阵,使《陇上评论》的传播从单一渠道转向多元平台,使主流声音更响亮、传播范围更广。

在报与“网”的融合中,2016年甘肃日报评论部与每日甘肃网合作上线“理论甘肃”频道,《陇上评论》专栏一经见报,网站与频道采取“双首页”推送方式进行重点推送,实现了党报评论网上发声。

在报与“微”的融合中,评论部及时推出甘肃日报“观点”微信公众号,采取“先微后报”的方式,重点推送《陇上评论》等一批极具自媒体风格的微信公众号评论,实现了《陇上评论》在移动端的生动呈现、精准推送、良性互动,收获了不少阅读量。

在报与“端”的融合中,随着“新甘肃”客户端的上线、“新观点”频道的推出,评论部“端、微、网、报”媒体融合平台至此全部打通,《陇上评论》的发布平台与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助力其引导水平和传播效果的全面提升。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站稳立场,当好主力军的先锋队,坚持以传播有思想的正能量声音为追求,继续办好《陇上评论》这一中国新闻名专栏。

(作者均系甘肃日报社评论部评论员)

(责编:徐铭远(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