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3期

技术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汤代禄 贾立平 
2019年08月22日15:49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技术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媒体融合中,技术融合是基础、是支撑。技术融合需要打通技术壁垒,形成新型一体化技术平台,通过开放包容的技术体系支撑灵活的应用模式。大众报业集团摸索出了4种技术打通手段,完成了10家供应商的17个技术系统的技术打通,逐渐探索出了6种应用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媒体融合 技术打通 应用模式

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已步入新阶段,各媒体在经过艰苦探索和深入思考后,逐渐有了新的认识。2017年6月6日,大众报业集团“中央厨房”暨山东党媒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央厨房”)作为媒体融合基础工程建成启用,2018年升级建设齐鲁智慧媒体云。经过艰苦探索,摸索出了4种技术打通手段,完成了10家供应商的17个技术系统的打通,逐渐探索出6种应用模式。

技术融合的打通手段与应用模式

大众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建端、造房、纳智、入云的发展路径。探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分散各处的技术平台形成的壁垒,解决之道就是技术打通融合。接下来遇到的困难是应用场景的多样、多变,解决之道是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支撑灵活的应用模式。

媒体融合的技术路径

当前业界的技术融合纷纷进入媒体云模式,服务县级基层单位的媒体融合。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云”与18家省辖市党报平台共用、内容共享,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四川云”与合作区县共享千万级用户、共享平台,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新湖南云”与合作伙伴共享内容、政务大数据和千万级用户,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的“赣鄱云”则让合作市县共享中央厨房、传播平台、大数据等。

2018年,大众报业集团启动了齐鲁智慧媒体云建设。设计为混合云架构,包含三个层次,即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基础架构层,为媒体云应用提供运行所需的网络、存储、计算、安全等基础硬件支撑;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基础平台层,为媒体云应用提供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流式计算、Web服务、反向代理服务、检索服务、语音识别、智能推荐、AI智能计算等基础软件支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软件服务层提供各业务功能模块,形成包含机器写稿、智能辅助写作、视频自动生成等智能应用的服务层。分层的目的就在于同类资源共享和专业化运维。齐鲁智慧媒体云的另一个目标是逐步汇集沉淀用户数据、内容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行业数据、产业数据,一方面形成大数据资产,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联合分析与挖掘形成数据变现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技术打通手段

伴随着媒体形态的逐步转变,各种系统也逐步建设起来。媒体融合生产,需要融合化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我们重点从技术打通角度进行了技术融合,形成了如下4种技术打通手段:

单点登录模式:我们将“中央厨房”技术平台作为枢纽,与各媒体业务系统对接后实现“中央厨房”的一次登录多系统顺畅使用。我们在统一入口与各模块连接中使用了这种方式。

数据交换模式:各模块之间只交换各自的数据。这种方式对各系统改动和影响都较小,模块之间的关联和影响也很小,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开发。我们在“策采编发”生产流程上不同模块间的技术打通,主要采取了此种方式。比如在“中央厨房”与报纸采编系统打通时采用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格式;在“中央厨房”可视化模块与图库、网络组版对接时采用了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 对象简谱)数据格式;在“中央厨房”与第三方商业平台对接时采用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数据格式。

数据接口模式:一个模块通过调用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接口实现模块间的联动和交互。我们在利用一个模块扩展另一个模块功能时采用了这种方式。比如“中央厨房”与图片库对接时采取了Web Service(Web服务)的接口方式,用图片库的分类、检索等功能扩展了全媒体稿库的图片处理能力;再比如,“中央厨房”与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系统对接时采用了各平台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借助两微发布后台功能扩充了“中央厨房”发布功能。

数据窗口模式:通过直接连接另一个模块的数据库,将数据库里的信息呈现给用户。这里“窗口”的意思就是只查看而不操作。这种方式是对前面几种对接打通方式的补充。上百个合作伙伴在使用“中央厨房”向党端发布稿件时无法了解稿件状态、稿件进度。为此,我们直接连接党端发布后台数据库,把上述信息在“中央厨房”里呈现给合作伙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打通手段,大众报业集团完成了“中央厨房”与新锐大众、海报新闻、齐鲁壹点、大众网、报纸采编(5报2刊)、网络组版、报道指挥、大众视觉图库、大数据热点与传播分析、历史数字报、视音频系统及第三方商业平台等17个平台的技术打通,涉及10家供应商的技术平台。

“中央厨房”技术平台在不断应用中逐渐完善,目前已完成了全媒体稿库、辅助写作、协同报道指挥、H5设计制作、音视频处理、视频直播、移动营销、自建子端、图片库、智能推荐、热点分析、传播分析等功能建设。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全国传媒界科学技术奖“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优秀案例30佳、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技术产品(项目)创新奖,作为山东省重点文化项目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推介。

技术应用模式

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赵念民指出,通过“中央厨房”的日常化机制化使用,要逐步实现“舆情监测网络化、报道策划即时化;采写制作平台化、报端微呈现立体化;传播力影响力数据化、绩效考核一体化”。因此,我们逐步探索了“报、网、端、微、号、视”等平台的技术打通,逐步形成了6种平台应用模式,以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总编辑指挥中心模式。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后,立刻迎来了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上合青岛峰会等报道工作。在这些重大报道中,逐渐探索明晰了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机制、传统报道与融媒体产品的双向转化机制以及集团融媒体矩阵大合唱的调度机制。

合作伙伴入驻模式。2017年8月,大众报业集团与潍坊市委宣传部签订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之后16个县(市)区整体入驻“中央厨房”平台。2018年7月,全省153个县(市)区和新增的18个专业大众号全面入驻该平台,基本实现了山东县级单位全覆盖,共同探索县级媒体融合和垂直行业媒体融合模式。

业务平台模式。2018年初,大众日报开始基于“中央厨房”设计新运营平台,从信息监测、选题提交、策划会商、采写制作、编排发布、传播分析等环节,全面使用“中央厨房”各项技术功能。7月,生活日报开始基于“中央厨房”进行“融媒体采编流程”再造,2019年2月,齐鲁晚报同步启用。新稿提醒、大数据一键选稿、手机报题审核等都是在应用中逐步完善的。

合作共建模式。2018年4月,鲁中晨报基于平台接口,自主开发了手机客户端“掌握鲁中”。编辑通过平台向“掌握鲁中”每天发布上百篇稿件。这样鲁中晨报技术团队可以依托平台专心负责前端展现的开发,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可以沉淀到平台上,同时共享给鲁中晨报运营使用。

完全依托模式。农村大众是大众日报农村版,经济导报是集团所属经济类行业报,没有专职技术团队,完全依托平台技术团队和平台建子端的能力,分别建设了具有数字报功能的农村大众客户端和具有网友报料功能的经济导报客户端。同时对接“中央厨房”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汇集数据,实时分析内容与用户数据辅助运营。

第三方平台扩展模式。平台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了与人民号、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腾讯平台(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网易新闻等第三方商业平台公号的对接。目前,“新锐大众”“掌握鲁中”实现了第三方平台的扩展。

技术融合中需注意的四个问题

媒体的深度融合需要依靠人来落实

媒体深度融合,技术平台建设只是一环,要借助技术平台逐步完成融媒体生产、运营、业态等的转变,转变的主体是人。新媒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往往缺乏积极性、新思路、敏感性。由于融媒体技术平台是多种技术的融合,汇各家之长,集各系统之能,需不断使用完善。我们最初就陷入由于不完善而不愿用,由于不用又无从完善的恶性循环。后来,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高度重视,顶层推动,采编、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各自经历痛苦煎熬,才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人来落实,需要形成人机合一的系统。另外,还需要鼓励全员参与,激发团队创造力,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机会。

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

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考核措施、激励方法是指挥棒和基本保障。在与众多同行交流时,融媒体考核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大众报业集团提出实行报纸与新媒体一体化考核的思路,鼓励运用新媒体手段提高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目前,我们设计了一体化考核模型,收集了稿件的属性数据,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的网络互动数据,“中央厨房”监测的传播数据。考核系统将数据汇集后自动计算量化分值,同时引入评委评定环节,最终形成量化考核结果。其间,让我们头疼的是数据的真实性、重复性、完整性问题。我们采取了避免恶意重复点击、自动合并相同稿件数据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同时提供人工审验校正环节来解决。考核系统还设计开放接口,以便接入更多数据。

技术团队亟须转型

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的责任越来越大。通过近几年的摸索,笔者认为如下几方面的技术人才愈发急需:数据分析、运营优化、软件开发、H5设计、音视频采集制作、AR/VR制作等方面的生产型技术人员;网络技术、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支撑技术人员;不久的将来会更多地需要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人员。

因此,技术人员需增强危机意识,及时更新技术和技能,完成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所需的技术转型。同时及时发现和培养对新技术、新方法感兴趣、爱尝试的人员,支持他们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从新闻流到信息流的观念转变

融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正在逐渐从新闻流向信息流转变。简单理解,新闻就是具有时效性的那部分信息。笔者调研了5大中央网媒及5大商业网媒定位,其中商业网媒腾讯、百度、新浪、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基本以传播信息等为定位;传统媒体的网媒,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则以新闻为主,逐渐加入信息的概念。融媒体在嫁接了互联网后突破了时空局限,可容纳的内容更加宽泛,读者逐渐转变为用户,面向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新闻服务也需要逐渐向信息服务转变。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网络广告中的信息流广告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体现出信息流的商业价值。

媒体深度融合,我们一直在路上,改变正在我们身边润物细无声地发生。技术的进步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把我们的设想变为现实,逐渐加快着变革的速度。

本文为国家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媒体协同工作系统(编号为1141STC40519/07)项目及应用试点项目(项目编号XWCB-ZDKJ-FHCB/SD-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汤代禄系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信息技术部系统分析师;贾立平系该集团信息技术部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参考文献:

①汤代禄、贾立平:《媒体融合中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之策》,《青年记者》2018年11月。

②宫魁、孙应琢、汤代禄:《“中央厨房”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思考——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探索》,《青年记者》2017年7月。

(责编:徐铭远(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