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4期

体现高度理论自觉 展现强烈学术担当

——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

王仕勇
2019年08月28日15:09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体现高度理论自觉 展现强烈学术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3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同设立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课题成果,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他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作“灵魂”,比作“定盘星”,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承载着引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正确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入发展的重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以言简意赅的专题性论述,初步建构起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并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体现出编写组成员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强烈的学术担当。

体现科学性:全面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作为一种政治要求很高的专业教材,检验其质量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尺是其科学性,既要看它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观点是否科学,还要看它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所展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观点充分体现了它的科学性。该书第一讲论述的是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背景、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其余十一讲涉及的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重要原则和一般规律,如新闻工作基本要求、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新闻真实、新闻法制与道德规范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体系和理论观点的有机整体,其框架结构符合“帮助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院校师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及各种新闻现象,回答和解决新闻工作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②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不同于一般知识性专业教材,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③。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之中,要充分体现新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要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作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作了科学阐释。它既注重夯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根基,又凸显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实践渊源,还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体现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旗帜和定盘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整个新闻学科中的统领地位。

追求权威性: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满足实际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理论教学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新闻院校学生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觉悟问题,要成为他们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因此,要使教学内容能够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能够做到“入脑、入心”。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回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不同于学者个人的理论专著,它要求既体现学界普遍认同的基本原理,又契合世情、国情和社情,还要能满足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从业者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在对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状况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回答上述这些直接关系新闻人才培养方针的重大问题,努力追求权威性,以实现新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预定目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为读者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如: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实践,其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传播应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满足社会与公众信息需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要正确处理新闻传播规律与宣传规律、市场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关系;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新闻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必须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党性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质量和水平;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丑恶现象,搞好舆论监督;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新闻真实,要力求做到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统一;新闻传播的职业权利来源于人民,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观察社会和捍卫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遵行新闻法治与道德规范是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传播技术同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未来传媒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要努力改善和创新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

上述内容,都是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内涵的把握。该教材不仅回答了“是什么”这一知识层面的问题,更把着眼点放在讲清楚“为什么”这一理论层面的问题,同时关照“怎么办”这一实践层面的问题,力求提高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从业者认识和解决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追求权威性,就要具有针对性,能针对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从业者的现实需求,直面理论与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第一讲就直接针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不是过时,是不是有用”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回答;第三讲针对有人“认为我国新闻传播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即使有规律也难以真正遵循”的问题;第五讲针对“有的人只谈党性而不谈人民性”“有的人不恰当地抬高人民性”的错误偏向问题;第六讲针对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七讲针对新闻与宣传尺度的拿捏、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第八讲针对虚假报道能否得到有效防治问题;第九讲针对关于新闻自由认识中“反对任何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限制”“主张严格管束新闻传播活动”的两种极端认识问题;第十讲针对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闻法治与道德规范的关系问题;第十二讲针对“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媒体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距离全球受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等现实问题,作了深刻的入情入理的阐释和论述。

可以说,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理论与现实中的困惑与问题,不躲闪、不回避、不推诿,敢于亮明立场和观点,敢于说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符合新闻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一书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权威性和适用性的重要表现。

彰显严肃性:五年打磨,守正创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规范读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由全国知名新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3名专家学者联合组成编写组,从2014年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同设立课题,到2019年教材出版,编写组全体成员反复讨论,字斟句酌,三易其稿,多次修改,历时五载最终完稿付梓,可以说凝聚了集体智慧与心血。

教材主编郑保卫教授从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研究生,师从甘惜分教授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起,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长达40年时间。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的知名学者。近年来,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的同时,更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工作,为全国许多新闻院校和新闻机构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这些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夯实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积极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师资,尽快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质量与水平,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成为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与“中心环节”,并将其贯穿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是郑教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他把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严肃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编写过程之中,带领课题组成员最终完成了这部浸透着集体智慧的统编教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了规范读本。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时强调,教材要“按照理论创新的逻辑、实践创新的逻辑、学科发展的规范、学理阐述的要求编写”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是积极响应中央要求,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作为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的教材,努力把握政治要求、体现规律要求、符合范式要求等,做到了“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更全面、更系统、更充分地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进展。所谓“创新”,就是要善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努力实现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创新。

为了充分体现教材的创新价值,该书尽可能把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吸纳到教材中。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所发表的最新讲话都收入了教材中,这种求新态度与创新精神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坚持说真话,讲真理,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做到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阐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每一讲的标题,不仅仅是界定一个内容范畴,而是鲜明地表达一个观点,如“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实现新闻传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与传播新技术同行 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等。

针对一些理论与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该书旗帜鲜明地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如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该书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的而不是过时的,是实用的而不是空泛的,是先进的而不是落伍的”;针对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的观点,该书在深入阐释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内涵后,鲜明地提出了“正面宣传须实事求是,重在求实效”“舆论监督要以大局为重,重在建设性”和“两者之间须相互配合,力求形成合力”等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作为一本统编教材,在把握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上做出了创新探索,它的出版将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全国新闻院校实现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德树人,培养忠诚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能够担当国家民族复兴大任、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优秀新闻人才的根本任务。

(作者王仕勇系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新闻学与传播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①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中国记者》2001年第5期。

②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序言。

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④陈宝生:《扎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头脑》,光明日报2018年7月24日。

(责编:徐铭远(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