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9年第10期

褪去隐喻:疾病叙事的娱乐化——以《忘不了餐厅》为例

张桂云
2019年10月11日10:06 |
小字号

来源:《视听》2019年第10期

摘要:在疾病叙事范畴逐渐向社会科学范围延伸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凸显其隐喻,疾病隐喻虽具有修辞与认知功能,但其对疾病的过度阐释不仅扭曲了人们对疾病本身科学的认知,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疾病“污名化”现象。以《忘不了餐厅》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褪去疾病隐喻,将疾病叙事用娱乐化的方式表达,既是大众媒体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对疾病叙事理性化表达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隐喻;疾病叙事;娱乐化;《忘不了餐厅》

2019年4月30日,腾讯视频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自播出以来就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作为全国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纪录观察类公益节目,它准确捕捉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认知障碍。

节目中使用了大量的疾病叙事来展现患有认知障碍群体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与传统意义上的疾病叙事不同的是,它褪去疾病隐喻,通过娱乐化的表现方式将“认知障碍”这种疾病本身传递给受众,将不被关注、饱受误解的患有认知障碍的边缘人群重新拉回广大受众的视线,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更能提升全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认知、改善全民对认知障碍患者的态度。

一、疾病叙事的去污名化

(一)疾病叙事的隐喻

“疾病”一词最早源于医学领域,是一种生理状态的表征①。在人们对疾病的描述或陈述中,逐渐形成了疾病叙事②,文学作品中对疾病的描述或陈述多为广义上的疾病叙事,常因表达疾病之苦、求得身心治疗、文学与医学互融的需要而出现,作家往往凭借人物的生理或心理疾病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病态”。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往往并非简单的生理现象,疾病叙事也不再是“对疾病描述或陈述”的原本意义,而是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如鲁迅笔下《药》中的“痨病”、贾平凹笔下《古炉》中的“疥疮”、郁达夫笔下《沉沦》中的“抑郁”等,都是作者本人在疾病叙事中倾注了其对社会“病症”深深的思考。在疾病叙事范畴逐渐向社会科学范围延伸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在文学艺术中凸显出它们的隐喻性。

(二)隐喻的“去污名化”

隐喻就是用一事物来命名另一事物,具有修辞和认知功能③,疾病叙事的隐喻同样如此。文学领域的疾病叙事不仅能够修饰作品,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认知疾病的方式。但隐喻将疾病意象陌生化、疾病内涵深刻化,这种过度阐释不仅扭曲了人们对疾病本身科学的认知,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疾病“污名化”现象,成为对疾病的非理性反应。

最早为疾病隐喻“去污名化”的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她认为疾病隐喻的过度阐释往往更让人排斥与恐惧,甚至会耽误疾病的正确治疗。她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考察了疾病叙事对疾病的修饰与隐喻作用,希望通过此举恢复疾病自然属性④。

自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之后,众多学者、作家等开始认清疾病隐喻的本质及其泛滥的恶劣影响,并对其进行猛烈批判,以期为疾病隐喻“去污名化”。媒体作为医疗素养传播的重要渠道,表现疾病的客观样貌、褪去隐喻不但是大众传媒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对疾病叙事理性化表达的探索。

二、疾病叙事的娱乐化表征

提供娱乐是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之一,能给人们带来快感、缓解压力。娱乐化作为网络综艺节目的主要特征,是其存在、发展的关键因素。《忘不了餐厅》首次将一种疾病(认知障碍)作为网络综艺节目的关注主题,以患者为主体、以餐厅为载体,进行疾病叙事表达,这与当下众多网络综艺节目截然不同。节目中的疾病叙事作为一种娱乐化手段,具有鲜明的娱乐化表征。

(一)符号语言营造轻松氛围

节目名称冠以“忘不了”,聚焦到抽象的“遗忘”与“记忆”,“忘不了”是一种祝愿,是病患亲人希望患者忘不了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见过的人,期盼患者早日痊愈。节目字幕创意性地将完整的字淡隐为残缺的“忘不了字体”,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抽象“遗忘”过程的存在。节目画面运用大量的动画元素,如患者表情特效等,让受众在轻松活泼的气氛种感知患者病情。节目音乐用声音渲染气氛,将背景音乐与当时的笑点或泪点相结合,营造恰当的气氛以激发受众的共情体会和情感认同。

(二)非虚构叙事唤起共情

节目中的疾病叙事多为患者病情的自述或患病状态的表现,参加节目的五名认知障碍患者被安排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因此他们对病情的自述与患病的状态都是本能的表露。如“公主姐姐”忘记了昨天刚刚服务过的一对母女,尽管她们曾愉快地跳过秧歌;“小敏叔叔”认不出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尽管距离他们上次见面还不到一年;“蒲公英阿姨”记不住餐厅用语“招牌菜”,尽管她努力地反复记忆与练习。在这样的非虚构性疾病叙事中,患者状态被真实、自然地呈现出来,让受众在笑与泪中深刻地了解认知障碍⑤。

(三)第三方视角呈现平衡叙事

节目中的疾病叙事还包括他者的评价,如嘉宾、顾客、家属的评价等,他们的评价从第三方视角出发,穿插在患者病情自述或患病状态表现中,因而客观与中肯。如前来就餐的顾客知道母亲患有认知障碍却不知如何告知,在“珠珠阿姨”和“蒲公英阿姨”的病情自述和劝导下,顾客的妈妈坦然地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患者母亲及其女儿的真情流露,对病情及防治手段的评价令人信服。

(四)回归理性叙事实现节目传播目的

节目中患者、亲属、嘉宾、顾客的表述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解读专业医学知识的“小贴士”和专业医生,则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让节目对认知障碍相关病情的解读全面而又准确,充分考虑到想进一步了解认知障碍的受众群体以及希望进行认知障碍相关健康信息寻求的患者及其亲人。“小贴士”以提示板的形式从病因、防治等多方面简洁、准确地对认知障碍进行了解读,节目最后的专家解读以讲述的形式更为全面、系统地向受众展示了认知障碍的病情、治疗等相关情况。

三、疾病叙事的娱乐化传播方式

在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疾病叙事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往往直接服务于主题,而并非展示疾病本身。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医嘱、病志或患者的自我病情书中的主要内容,缺少艺术手段的加工与创造,不仅传播范围小,同时也晦涩难懂。在《忘不了餐厅》这档网络综艺节目中,疾病作为节目主题,疾病叙事作为节目重要的叙事手段,一改病患的传统角色,将真实、自然、乐观向上的患者形象展现给受众。

(一)塑造真实空间

作为非虚构性的疾病叙事,“忘不了餐厅”这五位认知障碍患者服务员,在自然的工作环境中与真实的顾客交流和沟通,从而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自然的举动、言语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展现给受众。

(二)凸显患者形象

认知障碍大多因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正是这类“污名化”严重的疾病孤立了认知障碍的病患群体。《忘不了餐厅》立足于关注认知障碍群体,着力凸显患者与以往不同的正面形象,采取疾病叙事的形式,如鼓励患者自我讲述、大胆展现患病行为,通过捕捉细节表情、制造感情冲突来实现娱乐化传播。

(三)提供认知途径

新媒体的参与让疾病叙事的公众影响力大增,在《忘不了餐厅》中,除大量使用文字记录、口头叙述、行为动作等疾病叙事形式,更是将知乎、丁香医生、腾讯医典等新媒体手段以“小贴士”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为疾病叙事增添了新的渠道,又通过疾病叙事的形式为受众提供了了解认知障碍的捷径。

四、结语

《忘不了餐厅》是大众媒体对认知障碍一次有力的“正名”,能为诸如艾滋病、乙肝、癌症患者形象的改善提供有效的借鉴。对于大众媒体而言,褪去隐喻是疾病叙事娱乐化基本的要求,如何实现疾病叙事理性化表达,为疾病“去污名化”,进而帮助深受“污名化”疾病困扰的病患及亲人减轻心理压力、减小受到的歧视与非议,最终让其得到有效的救助与治疗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注释:

①蔡祎,秦海涛.创伤叙事、疾病叙事之比较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6):32-37.

②刘明录.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③陈战.《黄帝内经素问》隐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④[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程巍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⑤庞慧敏,郭少芳.历史口述纪录片的真实再现——以纪录片《习仲勋》为例[J].中国电视(纪录),2014(03):59-6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