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的社会影像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访《零零后》导演张同道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高山)“纪录片用真实的社会影像和纪实的语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沟通思想与情感。”影片《零零后》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18日在美国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及纪录片在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部、中国研究中心、东亚图书馆日前联合主办了首届中美纪录片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纪录片美国名校展映活动,包括《零零后》《毛坦厂的日与夜》《人生一串》《岗拉梅朵》《四个春天》等多部中国纪录片受到了美国大学师生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张同道说:“中美是两个大国,但是两国的国情、历史、文化存在各自特点,差异巨大。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更多深入的人文交流有助于增加情感认同、消除彼此的文化误解。”
他指出,这次展映的几部中国纪录片都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点滴的作品,美国观众在影片中既可以看见不同的文化与生活,也可以找到共同的情感与关切。
作为此次中美纪录片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影片,《零零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放映时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影片用12年时间跟踪记录“零零后”的生活,呈现了两个2001年出生的孩子12年的成长影像。目前在美国求学的两位主人公柔柔和池亦洋也出现在影片放映现场。原定50分钟的映后交流被延长至70分钟,依然满足不了在场观众的提问热情。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贝里教授表示,《零零后》抓住了新一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主人公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背景相似,都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你在银幕前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包括思想、语言、人生观的变化,我觉得能通过电影捕捉到这些变化是非常难得的。”
张同道认为,孩子的教育升学、代际沟通的焦虑与困惑是中美两国学生与家长共同的热点话题。《零零后》是一个中美文化交融的故事,让观众体验到中美文化碰撞的疼痛,也隐喻了新一代所面临的国际化前景。
张同道说,中国纪录片走进美国大学校园,就是希望年青一代能跨越文化隔阂、融合文化资源,以国际化的视野追寻自己的未来。他指出,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相对较少、也不尽全面,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仅仅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而纪录片这种媒介形式,有利于他们透过影像目睹当代中国及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张同道表示,他希望未来继续扩大中美纪录片界的交流,推动更多中国纪录片走进美国更多高校。“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也是中美关系的未来,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各种文化交流,有利于美国大学生和年轻人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两国年青一代的友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