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力”奏响新时代出版强音
当下,宣传思想战线都在着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出版界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编辑学会此前在京召开“出版的本质:新时代编辑工作的价值和使命”研讨会,与会出版人达成共识:只有在实践中增强“四力”,才能更好体现新时代编辑的价值与担当。
“四力”以其深刻的精神内涵为出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更对出版人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立定脚跟”的脚力、“慧眼识珠”的眼力、“勤学善思”的脑力以及“力透纸背”的笔力。近日,围绕“四力”话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出版界的各方人士,以期为业界提供更多思考。
让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是大凉山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这些彝区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都被写入了报告文学《悬崖村》。在打磨《悬崖村》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体验“悬崖村”脱贫攻坚的艰辛,天地出版社的编辑还专门到“悬崖村”进行两次实地调研,走了一段书中写的完全是灰泥沙的老路,爬了一段钢梯,这也是出版社践行脚力的典型案例。 天地出版社 供图
立定脚跟 立足实践
在出版工作中践行“四力”,是时代对各个出版社的出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出版社将紧抓“四力”作为提升出版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副“铁脚板”是践行“四力”的基础,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特别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越来越方便快速,为出版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很多工作并不能只在屏幕前完成,仍需要出版人脚踏实地地走出去。
对出版者而言,脚力就是走向作者、走向读者、走向书店,与他们深入沟通和交流,让作者成为你的作者,让读者喜欢你的书,让书店成为你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用行动体现了脚力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带领本社团队,到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苏等5个省份的多家新华书店进行实地调研,臧永清告诉记者,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脚踏实地的调研,密切与读者、书店之间的联系。“我们希望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密切社店关系,向书店介绍人文社的好书。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书店,更真切地了解读者的需求。”
在这次调研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收获的不仅是与书店的紧密联系,他们还到部分合作作家家中,和作家沟通出版社的出版想法,交流行业的新变化。臧永清笑着说,最重要的还是希望作家能够给出版社提供更多的精品佳作。
“我深深地感觉到,通过这样走出去的活动,对出版社来说有‘一鱼多吃’的收获,近距离对接书店、作者、读者,是有效的上下游的沟通交流,我们在脚力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未来我们也将坚持长期走下去,因为读者的审美和市场的变化是不断前进的,想要跟得上这些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地走下去。”臧永清说。
《别误读中国经济》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用脚力进行图书推广、密切与读者联系的体现,天津人民出版社根据不同的读者群,在研究机构、大学中策划了多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读者见面会活动,收到了来自不同读者群体的积极反馈。
“如果没有这些深入到基层的活动,出版社就听不到也看不到普通读者对该书的喜爱,这也给了我们今后策划、出版此类通俗理论读物以动力和信心。”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康对此深有体会。
“不愿走”和“不会走”是当前脚力实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哲看来,在当前的科技条件下,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选题资料和作者数据,选题就很容易陷入浅薄苍白、盲目跟风,“作为编辑不能依赖点击量、社会评价来判断作品,满足于‘从概念到概念’的调研推衍方式,要真正走到读者心中去,但‘走’也要‘带着问题走’,瞄准当前的国家需要、市场和读者需求,明确调研方向和选题,把情况和问题摸清楚,减少选题调查的盲目性”。
慧眼识珠 精准判断
在纷繁复杂的选题中,如何快速识别最有价值选题,做出适合的出版判断,是对出版人眼力的重要考验。践行“四力”,前提是要有一双“雷达眼”,政治方向、文化意义、出版价值都是对眼力的考验,眼力不仅是发现力的体现,更是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把握能力的体现。
当前,主题出版物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刘哲认为要想增强眼力,还须练就自身的“三力”:第一,要提高鉴别力,对政治方向要能“看得准”,要善于把本职工作和国家大局、世界大事、发展大势联系起来,把握并围绕事物发展的大趋势策划选题、组织书稿;第二,要培育洞察力,对主题范围要能“定得准”,必须结合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第三,要增强预见力,对发展趋势要能“看得远”,主题出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前瞻性、预见性。
作为地方党社,经过60多年积淀,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党政资源优势明显,融合发展就瞄准党建的关键点,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多层开发。如安徽人民出版社开发的“智慧党员活动室”系统平台现已销售到全省许多党政机关和国企,“智慧党员活动室V2.0”产品荣获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融合发展创新应用奖。
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划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系列就体现了出版社选题的精准眼力。201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学明等合作出版了《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一书。在出版该书时,陈学明教授谈到想从“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3个层面打造一套“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三部曲,致力于回答与这3个层面紧密相关的问题。
王康说:“作为党政读物出版工作者,我们觉得这3个问题解析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非常契合现实需要和时代背景,而且能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直接关涉中国的命运以及中国能不能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出版工作者及时主动策划、出版此类选题。”因此,在201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继续与陈学明合作出版了《中国为什么还必须由共产党领导》,并将在今年推出《我们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力图对上述3个问题加以完整地回答。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后,相继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等国家级奖项。《中国为什么还必须由共产党领导》入选2016年天津出版传媒集团重点出版资助项目。王康表示:“这一系列成绩印证了我们的策划初衷和选题方向是正确的,只有以专业的眼光、敏感的意识准确捕捉时代脉搏,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才能不断地推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勤学善思 全程策划
如何策划、发现好选题,并把它们编好,如何做好渠道开发,如何做好营销宣传,这些都是对出版人脑力的考验。
在臧永清看来,脑力是做出版的智慧,是从业者对出版工作的理解,是编辑对所编图书的理解、把握和规划,是发行人员对市场的认知和整合能力,是宣传人员对卖点的提炼、制造引爆点的能力等。要提升出版从业者的脑力,出版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从实践中学,要学会复盘,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运用于出版实践中。为什么有的编辑能持续地出版好书,就是因为他们对出版有理解,对选题有洞察力。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甫全集校注》体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益求精,这部书历时36年、有680万字的庞大体量,由三四代学者接力方才完成。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曾这样评价《杜甫全集校注》:“文献之丰备、校勘之精审、注释之周详、考断之稳妥,确能代表当代别集整理新注之最高水平,是一部总结1000多年来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在杜甫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脑力,是编辑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刘哲眼中的主题出版策划,既要想得细,又要想得深,在拧紧导向弦儿、树立精品理念、增强市场观念、强调用户思维等方面不断发力,努力把宏大主题里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理论成果、普及读物。
力透纸背 紧跟时代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出版工作的笔尖功力依然重要,笔力是出版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好的出版人一定需要自身有笔力,自己笔下有功力,才能与作者形成合力,加工润色好才能让好作品更放光彩。
笔力是检验“四力”效果的终端和落脚点,具体呈现在出版物内容的字里行间,刘哲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理解,他认为笔力是选题阐释、文稿提升的能力,也是出版社编辑最基础的工作。
现在有些专家虽然在某些领域非常专业,在著述时并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即使考虑到了,多数作者也不知如何操作。“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能提出选题,还要能拿出像样的编写提纲,提出创新的写作方案,这样可读性才可能有保障。我社《话说丝绸之路》原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科研著作,作者是研究丝绸之路的国际知名学者,但没有考虑到通俗化出版细节。我们就反复与他沟通,协助他整理出书稿里通俗性强、有阅读价值的内容,从‘话说’的角度,配上图片,重新包装,推陈出新,最终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中的一抹亮色。”刘哲说。
“现代编辑增强笔力就是既要善于编,又要长于写。进入21世纪以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狭义的笔力主要指编辑纸质写作能力,而现在广义的笔力包含通过各种途径、形式、载体进行呈现的表现力。因此,现代编辑在以手机为载体写作传播时,需要能够用好微信、微博等客户端的编辑技巧,加以视频、音频、互动等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以期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综合的笔力,获得更好的传播力。”刘哲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