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全媒矩阵 占领传播高地
|
建设全媒体助力社会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宋建武
我们未来的全媒体平台、全媒体体系,不仅是一个传播的体系,在本质上应该成为基于互联网的、与社会治理体系高度一体化的传播体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将能够建设一个可以通过规范运营实现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自身价值变现和增值的互联网平台。
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这样的“三大功能”不仅仅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具有的,现代传播体系也必然和应该有。
通过本地化的生活服务,还可以让互联网相关的新技术,为各地特别是相对落后和相对基层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动能。通过社区信息枢纽的建设,会使基层治理更加具有活力,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沟通方面更具有可控性。通过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超级的、面向本地化的客户端,把一个区域里面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各种各样的资源都在客户端上加以聚合,使群众得到聚集。
用户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丁 伟
当前,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呈现出新的趋势。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实践和探索,至少有6个方面值得关注,即:可视化加速到来,移动直播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高品质视频或将获得增长空间,沉浸式传播正在成为新潮流,万物皆媒将为融合传播提供更丰富的场景,算法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
无论技术如何变,产品和传播都要围着用户转。用户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你和你的用户之间,是信息传播共同体、情感交流共同体,也是价值判断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从用户的多维需求出发,让用户直接参与到内容生产和传播中来,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目前,我们已经和多家企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进来,一起奋力开拓,一起收获成果。
增强内容建设的战略自信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陈 寅
传统媒体推动融合发展,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层次变革,牵涉诸多利益关系调整,是一场持久战,迫切需要增强内容建设的战略自信。
要坚信改变的力量。我们如果没有改变传播格局、赢得全局胜利的信念,就不可能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更不可能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坚信规律的力量。只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以内容赢得人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方法认同,就永远不会错过大机遇。
要坚信正能量的力量。作为主流新闻媒体,我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走的是正道、大道,必将赢得未来。
要坚信专注的力量。我们要始终对准内容建设这个“城墙口”冲锋,最大限度为之聚集最优秀人才,投入最充裕资金,久久为功,走向以内容赢得用户、以用户赢得发展的道路。
思维再造促专业党媒发展
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江 娜
专业党媒既要实现圈层内的有效传播,又要具备破圈传播的能力。面对两者定位、用户、方式的大不相同,需要强调“差异思维”。我们在“三农”领域,依托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以及最近升级改版的“三农号”客户端,着力打造最具专业性的“三农”信息生态体系;在“三农”领域之外,寻找专业内容与社会公众兴趣的有效连接点,根据不同第三方平台特点差异化运营,例如微信公众号强调权威性、头条号侧重服务性、抖音号主打趣味性等,实现公共舆论空间里的广泛传播。
全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合作思维”。专业党媒在坚持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开放度,包括机构发声与名记者个性化发声互为补充,自有内容生产与网络大V、圈内KOL参与共同发力等。我们把“思维再造”应用于实际,效果也有了初步显现。
用好组织资源是制胜法宝
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 毛 浩
中青报的中央厨房——融媒小厨自2017年创建以来,得到上级、同行和用户的认可,总结近三年来的实践,主要有三点体会:
从实际出发,为实战服务。指挥中心是平时的值班室,遇到重大战役报道,还会再集中关键岗位,扁平化指挥调度。刚结束的70周年国庆报道,就是在这一室之内,即时完成视频直播、微博快讯等多种样态产品的生产传播全流程,效率很高。
内容永远为王。中青报一直是以深度立报以思想立报的,在全媒体时代,这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近两年,我们制作的MV“强国一代有我在”“青春的回答”,微电影“青春与祖国同在”等,都注入了“强国一代”这个中青报新时代报道的核心理念。
组织力是最有效的推力。对党报党媒来说,强大的组织资源是一个巨大优势。用好用活组织资源,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赋能
长城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来顺
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作为河北省重点打造的第一家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型媒体集团,长城新媒体集团在这次变革中,既是积极探索者、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两年来,长城新媒体不断用先进技术“赋能”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主动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华为等业内领军企业合作,努力建设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平台,实现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共融互通。集团中央厨房于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重构了策采编发流程,真正实现网报微端“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个性推荐、融合传播”。人工智能为新闻的生产、分发提供了技术手段;大数据的应用使我们对于受众的分化越来越细致,能够获得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今年以来,长城网在人民号影响力排行榜中,总榜曾达到第二,媒体榜最高排第一。
坚持内容技术双轮驱动
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顾雷鸣
有着81年光荣历史的新华报业,加快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努力打造融合传播的新高地。
首先,坚持移动优先,建好传播矩阵。在办好报纸同时,我们推动集团各媒体采编力量全面向移动新媒体进军。目前,集团全媒体平均每天阅读量达1.1亿次。
其次,创新传播手段,优化内容供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中,全面使用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等新技术,先后推出“重走渡江路”“我们的五星红旗”等大型融媒体报道。
同时,紧跟技术步伐,做强平台支撑。新华报业2018年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构建融媒生产、智能拓展、指挥管理三大平台,形成“策、采、编、发、传、控、馈”完整闭环,实现全媒体、全流程、全要素统一管理。最近,我们又与江苏移动共建5G融媒体实验室,探索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探索融媒体“经济适用”方案
甘肃日报社总编辑 巩 炜
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等技术企业的支持下,仅用3个月时间,我们就完成了甘肃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一期工程建设。
由甘肃新媒体集团统一搭建省级技术平台,纵向实现全省一张网,是甘肃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经济适用”方案。省级平台建设费用的降低,直接带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费用的大幅度降低。
通过“新甘肃云”,可以做到重要信息一键发布,有关要求一键传达,从而实现全平台发布内容的可管可控。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新甘肃云”后,“新甘肃云”要做好全平台新闻信息内容的融合联动和把关分发,同时统一负责各县级融媒体技术维护和开发、功能接入、迭代更新、系统安全,而且从技术上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策、采、编、发、评全流程监控及留痕。
媒体融合需体制机制创新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立强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确定了“一朵云、1+N终端、多厨房”的建设思路,明确提出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新闻+政务+服务”融合媒体平台,形成全省“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
陕西省首先从体制机制破局,统一组建融媒体中心。第二步则是要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技术融合。陕西省由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入手,利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完成县级媒体的充分整合,并逐步吸引省、市媒体入驻,最终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内容共享的新形态媒体格局。
在平台建设上,设计“爱系列”移动APP,除立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外,还积极整合省内党政资源。下一步,陕西省将继续围绕传播党的声音、讲好陕西故事,为全国媒体融合领域贡献陕西经验和陕西实践。
坚持线上线下一盘棋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江永忠
近年来,广州围绕构建“全市一盘棋”大宣传格局,积极推动全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全力以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广州样本”。目前,全市11个区融媒体中心均完成挂牌并入驻市级技术平台,10月22日“新花城”客户端正式上线运行,融媒体中心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花城”客户端是广州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按照中央的要求,其目标是打造一个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打通新闻宣传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此,我们一体化建设主流舆论阵地,全面赋能各区融媒体中心建设;重点打造线上线下“一公里生活圈”,探索实践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新思路;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互联网思维开发特色产品。
集约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河北滦平县委书记 赵振清
我们充分借鉴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等成功经验,立足滦平实际,将“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机融合、集约建设。
新时代文明中心发挥组织和人员优势,为融媒体中心提供鲜活素材,融媒体中心为新时代文明中心提供策划、报道、技术、渠道等全方位支撑。借助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我们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才培训和实战练兵,在一个物理中心完成“两个中心”建设,实现了“物理空间共建、技术平台共享、专业设备共用、移动客户端共运营”的集约化建设。
目前,融媒体中心已形成了“总编室—采访中心—编发中心—技术中心”四大运营中心的全新格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各文明实践所、站可充分利用“两个中心”资源,线上与线下平台联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内容科技是下半场核心议题
腾讯网总编辑 李 方
主流媒体大力发展融媒体,从“两微一端”等平台建设、短视频、H5等形态扩展,到中央厨房等机制创新,媒体融合的“上半场”已然结束,以技术推动的内容产业价值链亟待重构,内容科技就是“下半场”的核心议题。
如何让内容品质更高,让内容与用户产生更强的精神共鸣,这是内容科技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关键节点。腾讯希望成为媒体生态的共建者。
去年以来,我们基于用户对热点话题的内容刚需,构建了一个智能运营平台,服务于CP生产和供给热点内容。这个平台能够提供三种服务:热点发现和提醒服务、热点内容生产辅助服务、热点内容分发服务。同时,腾讯新闻和企鹅号正在十数个领域共建数字内容新生态,以满足用户更为广阔的垂直和长尾的需求。腾讯连接内容和用户,一直在努力为优质内容创造宽广“出口”。
用新生态提升主流价值影响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刘 松
媒体融合需要更加开放的机制,去接纳更多新媒体、自媒体进驻到媒体平台当中来,允许让社会上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基于我们的优质内容去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内容生态的问题。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正能量的优质内容融合,碰撞出最佳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集团愿意将积累的媒体相关技术通过阿里云智能开放出来,和媒体一起打造更加有竞争力的媒体融合产品。
每一轮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媒体融合也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必须在融合媒体发展过程中,积极鼓励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才能适应新的传播需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拼的就是创新速度,只有通过滚雪球式的迭代创新和改进,才能让媒体融合的产品更有生命力、更贴近用户、更好服务用户,进而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技术是融媒体建设支撑点
新浪集团首席信息官 王 巍
技术驱动媒体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驱动媒体生产流程创新重构,最重要的作用是提效,如各级媒体单位探索的中央厨房;驱动媒体传播渠道的扩展与融合,如语音AI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新闻在物联网、车联网设备上的分发;驱动媒体产业格局转型升级,如5G时代将引领视频产业爆发式增长,带动基于VR、AR、MR的视频直播产业发展。
媒体应是新技术的实践者。以新浪新闻的实践举例,新浪从门户网站转型为智能媒体平台,主要靠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可以预见,随着5G商用步伐的推进,媒体与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技术的融合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而这将推动全媒体生态价值链的不断延展。作为媒体融合的共建者,我们希望与各家媒体积极开展内容、终端、技术资源的整合跨界合作,为媒体融合落地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共同帮助融媒体发展迎来下半场全新的升级。(本版摄影:史家民 采访整理:陈亚楠 申 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