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
【摘要】自媒体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因其传播海量信息的良莠不齐,增加了舆论生成的复杂性。分析当下自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乱象表现及其成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自媒体专业素养不足、把关机制缺失、伦理道德滑坡以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因素。自媒体治理的路径在于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自媒体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自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使自媒体成为我国舆论构建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自媒体;公信力;法律素养;舆论生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在自媒体空间大量涌现。一方面,自媒体激发了社会公众的表达欲望,拓展了社会公众的表达空间,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媒体缺少专业化或组织化的内容把关机制,其传播不良信息而造成的乱象日益成为网络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也为自媒体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只有提升自媒体良好的舆论引导功能,才能体现自媒体的积极社会价值。优化自媒体传播空间的舆论生态,根本之策在于提升自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
一、目前自媒体乱象的表现
各类自媒体从业人员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了解新闻传播机制,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自媒体从业人员,体现出正能量作用。例如,传统媒体机构衍生出的自媒体业务,就因为自有的传统把关机制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扩大延伸了传统媒体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一些专业背景的机构与个人,因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具有责任意识,其自媒体体现出专业优势。例如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V,因积极、专业而负责任的言论对其广大粉丝群形成较大的正面影响。这些是自媒体正能量的体现。同时,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自媒体更是不容小觑。各类形形色色的此类自媒体,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把关机制,或者动机不纯,或者缺乏专业素养等原因,传播的一些信息产生了不良社会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党”行为。例如,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被“标题党”改造为《勾男宝典,身份卑微的我是这样勾引到王子的》。“标题党”的特点不是从新闻信息主旨出发,而是为了吸睛而扭曲的率性发挥。
二是新闻事件不断“反转”。自媒体因传播虚假信息,干扰正常的舆论走向,导致后期传播过程中不断“反转”,甚至使传统媒体卷入其中。例如,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因为媒体报道的刻板成见,在事实尚未核实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将责任归咎到另一车道正常行驶的女司机身上,自媒体“自我幻想的真相”扑面而来,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议程设置满足了普通大众对于事件的简单化认知,形成非理性的舆论洪流。[1]但是随着报道深入,真相细节的陆续披露,新闻事件发生“反转”。在事件尘埃落定之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均显得尴尬难堪。
三是歪曲事实的信息传播行为。自媒体传播的许多不实信息,有的是出于无知、狭隘,有的是刻意为之,别有用心。例如,当下某些以公共知识分子精英面目出现的大V,在自媒体上通过某些具体社会事件,以偏概全,冷嘲热讽,以春秋笔法丑化我们的党和政府。有的自媒体以阴暗的心态,传播丑化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信息。民国时期是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年代,被有的自媒体美化,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师辈出、文化教育如何优秀等。上述历史虚无主义行径的刻意裁剪,扭曲了历史的真相。
四是违规非法的信息传播行为。例如,网红直播行为,有的举止夸张,有的涉黄,有的自媒体游走于公序良俗的边缘灰色地带,吸引青少年参与。
五是炒作热点的行为。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有的自媒体并不接近信源,为了蹭热度,随意截取报道素材,有的武断表态,有的捕风捉影,脱离了客观真实的基本要求,导致舆情复杂化。
二、自媒体乱象的成因分析
一是哗众取宠动机作祟。根据人们的猎奇心理,自媒体从业者采取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偷换概念等手法,制作背离事实的标题。或者截取戏剧性的事件部分予以传播,骗取点击率,误导读者,体现出低俗化的传播倾向。
二是盲目抢时效。在社会事件发生后,有的自媒体即使仅获取部分信息,有的尚真伪难辨,或者事件还在进行之中,根据主观臆断确立主题,仓促加工,省略或弱化审核环节,或者就没有审核意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抢在传统媒体之前发布。传播的信息常存在不真实的隐患。
三是缺乏专业素养。传统媒体往往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正确的价值观,规范的稿件审查机制,新闻信息的公信力强,长期以来发挥出稳定的舆论引导功能。但是对于许多自媒体来说,由于专业知识素养匮乏、视野局限,即使许多是出于真诚动机的自媒体传播活动,也常偏离客观真实的传播内在要求。一些突发事件信息因抢时效而疏于甄别,或者出于低俗兴趣点所致或者出于偏见,会选择性报道传播信息,传播的主题偏离了事件的整体真实。事实上,客观、真实、公正等新闻的基本要求常常被许多自媒体置若罔闻。
四是缺乏把关机制。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报道素材的全面、客观,报道立意的正确价值取向,媒体需要通过报道流程不同环节的纠错机制得以实现,进而以正确的方式引导舆论。面对社会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全面信息事实需要大量的采访与调查,并核实多方信息,才会有比较完整的呈现,给读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这也是传统媒体保障新闻真实性的制度基础。而自媒体传播平台的弥散化致使“把关人”缺位,导致其监督审核功能丧失。[2]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自媒体,为了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需求,多重视具有吸引力的素材表达,通常会弱化像传统媒体一样担负的核实职责。
五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有的是企业虚假产品信息传播,有的是危机公关行为,有的是扰乱视线行为。例如,某些网络大V、网络红人,出于个人好恶或者私利,罔顾新闻事实,甚至逾越法律底线,恶意诋毁、污蔑、丑化、攻击当事人一方。例如,前一段时间,网络大V陈杰人,通过在自媒体上扩大丑化报道某基层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行为,要挟基层政府“私了”,以谋取不当利益。
六是伦理道德滑坡。当下,许多“网红”以及想成为“网红”的年轻人,为了牟利,通过自媒体平台,直播低俗的肢体行为,谋取“打赏”获利。甚至违背伦理道德底线,直播大尺度的肢体表演。
三、自媒体乱象造成的后果
一是不利于提升自媒体公信力。公信力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种“软实力”,愈加成为一种稀缺资源。[3]与大众关系密切的自媒体更是如此。现实生活中,鱼龙混杂的海量自媒体信息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许多自媒体具有提升公信力的追求,其秉承专业精神,遵守新闻传播规律,表现出良好的行业自律,能够守住不传播虚假信息的道德底线,也因此逐渐形成了个体一定的公信力,正面大V的形成过程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另一方面,有些自媒体也在丧失自身有待提升的公信力,它们责任意识淡薄,为赢得关注不择手段,靠“噱头”炒作,甚至传播虚假信息等,这只会带来消极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日益影响着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腐蚀着新闻媒体的客户群。”[4]自媒体的不规范、违规违法传播行为,直接伤害了自媒体整体的形象与公信力。
二是不利于媒体融合发展。当前许多热点事件都是因自媒体第一时间快速披露,并经传统媒体二次传播,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经过自媒体的二次加工传播,社会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发酵。尤其是对于负面新闻,当地媒体往往难以主动报道。自媒体在这方面常发挥出独特优势,主动披露,传统媒体跟进,形成舆论声势。但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乱象则只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仅有损自媒体形象,而且连累了参与互动的传统媒体的形象,不利于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是加大舆论引导难度。自媒体传播活动既让社会大众发声,又影响着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自媒体发挥优势,与传统媒体形成的良性互动,促进新闻事件良性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两者的优势互补,构成当下舆论引导的新态势。现实生活中,一些自媒体表现出来的乱象违背了行业的基本规则,为抢时效,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形成误导误判的观点,诸如“反转”一类的行为造成的报道混乱,都加大了社会舆论引导的难度。
四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媒体讲求客观、真实、全面,不作价值判断。而为了抢发新闻或达到某种目的,片面、扭曲甚至错误的海量自媒体信息,扰乱了受众的视线。有的在后续发酵的传播中造成偏离事实的歪曲行为;有的对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有的在新闻事件几经“翻转”之后,形成对“吃瓜群众”的误导、利用以及欺骗。自媒体乱象的“三俗”表现,对社会大众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解构,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自媒体乱象治理路径
一是完善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法律规范。国家网信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法规文件,是治理自媒体乱象的法规文件。依据自媒体的发展态势,还要及时出台具体可行的法规措施,使自媒体治理有法遵循,监管部门执法有法可依,逐步完善互联网媒体的管理制度。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自媒体管理的长效机制。互联网的去中心性、平等性、无界性无限地延伸了信息传播的广度,真实新闻传播速度并不会快于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传播速度与范围已完全超出传播者的控制能力。[5]探索自媒体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出台的有关自媒体管理规定侧重于平台管控,对于运营者群体缺乏制约措施。为此,首先尽快建立行业管理组织,构建起政府管理部门与自媒体群体的链条,弥合政策管理与自媒体行业间的空白地带,贯彻相关政策,搭建业务指导、培训平台。其次建立自媒体公约,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再次提升技术监管服务水平。管理部门要运用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体系,采集获取数据,进行语义分析,构建模型,预测研判。[6]网络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强化对自媒体的失范行为的监管,促使自媒体提升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传播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7]切实促进自媒体行业自治自律的良性发展。最后调动社会网民参与治理的约束力量。在惩戒机制中明确网民监督的激励措施,提升网民受众的自媒体信息识别水平,主动抵制,拒绝转发,适时举报自媒体乱象。[8]
三是明确自媒体从业者的法律底线。“舆论混杂着理智与非理智。”[9]自媒体从业者只有将遵守法律底线的意识内化于心,扎实提升自身法律素养,自媒体才能赢得社会信任并提升社会影响力。为此,自媒体要在享受技术大众化赋予的人人皆可发言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提升法律素养,传播真善美,以传播正能量来扩大影响力。为了提升自媒体的法律素养,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网络管理部门为自媒体从业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简约的专业法律法规指引,包括行业用语规范、报道的典型法律案例等,有效促进了自媒体的学习,规范了传播报道行为。定期通报自媒体重大典型违法违规事件案例,同时评选正面典型,从而改善、净化自媒体传播生态。法律约束是外在的要求,法律素养是内在追求的体现。以制度化建设培养自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提升自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只有强调新闻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增强专业素养,自媒体才能逐渐提升公信力,成为社会舆论引导中的重要力量。为此,自媒体要借鉴传统媒体的机制与经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要紧抓机遇,提升专业精神。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10]提升新闻传播理论素养、把关意识、责任意识,使之成为自媒体从业者自觉的内在要求,并在有关制度化建设中有所体现。
五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传播活动,主要体现的就是通过传播信息,发表个人见解,以影响舆论。提升自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自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场鲜明,法律意识清晰,鞭挞丑恶、歌颂真善美。在此过程中,法律素养建构起报道的真实性基础与传播的影响力,有助于衍生出公信力。放眼历史长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尊重、仁爱、友善、公平、正义,无不与法制精神相统一。因此,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与表达,对自媒体的传播报道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刘爽.“后真相”时代报业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报业,2019(9):76-77.
[2]田全喜.微信公众号版权困境与治理[J].华中学术,2017(4):215.
[3]黄杨.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的路径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8(11):17-23.
[4]高树川.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闻窗,2016(1):86-87.
[5]王军,王鑫.国内外对失实新闻的核查机制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9(2):43.
[6]张爱军,李文娟.微信政治舆情与多中心治理策略[J].学术界,2018(10):74.
[7]江凌,徐雨菲,颜欣雨.当前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9(1):11.
[8]王瑞山,靳澜涛.微信时代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及其应对[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2):74.
[9]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10]丁柏铨.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J].新闻爱好者,2018(1):4-8.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