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吉林日报创新融媒传播 如何打造H5作品《三代人·七十年》

张席贵
2019年12月19日09:2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本报记者 张席贵

吉林日报社在今年国庆节前推出了一个系列H5作品《三代人·七十年》,作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油画、素描、诗歌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述老百姓家三代人70年的故事。在报道团队的精心策划下,作品实现了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全网推送后,在吉林人的朋友圈形成“刷屏”效应。

11月29日,在中国记协和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三代人·七十年》获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十大创新案例(地方媒体)”。日前,吉林日报社在长春召开创作分享会,通过主创人员分享,探索融合中创新融媒的经验。

融媒作品“内外兼修”

H5,其实是一种新的网页形式,是在浏览器中打开的网页应用,也是未来大多数软件存在的形式。

为了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从今年4月开始,吉林日报社主要领导牵头策划,成立了专门的报道组,多方寻找有价值的线索,最终确定7个行业21名被采访人。在报道组的组成人员中,4名《吉林日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均在15年以上。

为重现三代人的奋斗故事,报道组沿着三代人70年的奋斗足迹,从吉林省内的白山、松原、吉林市等地,到省外的云南、新疆,再走出国门到老挝,进车间、入厂矿,深入崇山峻岭、戈壁荒原,采访里程超过1万公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采访到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在4个月的采访中,报道组拍摄视频时长达2000多分钟,录音时长达3000多分钟,文字素材4万多字,为系列融媒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百姓故事家国情怀

从印度尼西亚到中国东北,从北京地质大学高材生到采油工人,华侨丘华燊一家不远万里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石油开采事业奉献了一生。《吉林日报》记者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推出了系列H5作品之一《我为祖国献石油》。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H5作品是《水电人家》。该作品深情记录了一家三代7口人投身中国水电事业,为新中国水电事业无悔奉献的动人故事,作品涵盖内容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

《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的7个作品风格各异,采取了多样的新媒体技术,既体现出大气磅礴的史诗感,又表现出新媒体产品特有的互动特点。为再现70年前的情景,吉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采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跨越70年时空的一个个场景片段,串联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新媒体作品。

作品还将新媒体技术与美术作品有机结合,打破了新闻体裁壁垒,通过打造“可读、可听、可看”的新闻产品,大大提高了系列融媒作品的表现力。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吉林日报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走出了一条媒体融合跨界合作的新路。

主动向全媒体转型

一直以来,吉林日报社美术部在传统媒体的方位上,属于“后方部队”。但新媒体时代,美术的功能逐渐凸显,甚至在《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创作过程中“唱主角”。主创人员张振洪认为,新媒体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审美追求也尤为重要。《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将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用新媒体的创新思维,进行一次新的实践。

主创人员栾哲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主题下,通过对内容品质化的探索和尝试,将大行业的变迁和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有机结合,直观折射出时代精神的传承,真正做到站位上有高度、立意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温度。

吉林日报社总编辑王亮认为,在媒体融合的今天,要把媒体融合从认识的层面,深入落实到每个具体行动中。传统报人要秉承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主动拥抱新媒体,主动向全媒体转型。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