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大型会议报道策略创新研究
——以2019全国两会为例
摘要: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两会上,全媒体这一理论便得到了运用,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传统的两会新闻报道在各种新兴技术的支撑下逐渐走向新媒体、跨入融媒体,为互联网带来了新形式、新环境、新平台下的两会报道。事实证明,此次创新深受用户欢迎,相关节目的网络播放量惊人。本文将从技术、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探究在2019年两会中媒体在全新环境中是如何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创新的。
关键词:两会 全媒体 新闻报道 创新
2019年3月3日至3月15日,2019年两会在京召开,每年的两会毫无疑问都是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热点,而2019年又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目标的关键一年,因而其更加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回顾以往,由于两会的政策化、宣传性的信息较多,媒体最终呈现出的新闻消息都比较“硬”,难免会因为不够接地气而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传播效果的重要,于是近几年的两会报道开始向技术前提下的形式多样、内容软化的方向发展,2019年两会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2019年两会报道传播情况概述
3月5日开幕,3月15日闭幕,为期10天的2019年两会在网络平台的热度究竟如何呢?根据腾讯指数、腾讯媒体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出台的两会大数据报告显示,自3月2日至3月15日,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传播总量达829.8万条。 其中3月5日的流量为90.3万条,达到顶点,可见网民对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部长通道的开通都颇有兴趣。
在官方给出的说明中提到,这一数据仅仅是两微一端和一些新闻网站的传播量统计,而其实还有一些门户网站也开通了两会的视频直播。比如优酷视频对2019年两会进行了全程直播,此外还设置了“两会”栏目,上传了一些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虽然今年优酷关闭了前台播放量,但依据腾讯视频2018年两会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破6亿的数据来推算,可想而知这个流量应不会少。另外,各个论坛、贴吧中对于两会的热议与谈论也应算进总量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但2019年两会在全网的热度可见一斑。
总体流量惊人的背后是用户对每个具体问题的眷注,在今年两会热词中,大家对人工智能、乡村振兴、增值税、减税降费等问题十分关注,有些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减税降费;有些则是某个领域的热点词汇,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2019两会报道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受到用户的格外关注,其中微视频、Vlog、5G+4K等关键词屡屡登上媒体的热榜。
总的来说,同往年相比,2019年两会的新闻报道技术持续进步,内容更加软化,产品不断升级,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完全不同的体验。与此同时,两会相关报道在网络传播的效果显著,带来的流量十分可观。而今年两会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热度,并成功把会场搬到了互联网上,实现了多媒体的传播,笔者认为这与其背后技术、形式、内容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密不可分。
二、2019年两会传统视听新闻在融媒体中的创新分析
1.技术创新:5G报道与AI主播的“两会秀”
当前, 技术创新引领媒体业态转型升级, 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战场。每年两会的直播前线,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新技术的投入使用,比如前不久的虚拟现实技术,记者们带着各式各样的VR眼镜穿梭于人民大会堂的台前幕后,这本身就成为了一条新闻,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很多用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开始用手机体验VR技术下的“沉浸式两会”,知道了坐在人民大会堂里是什么感觉。
2019年两会自然也有新的技术出现:中央广播电总台首次采用“5G+4K”的技术开展两会报道;新华社启用全球首个“AI女主播”;人民日报则是将数字屏首次摆入了人民大会堂······这些技术的进入不但丰富了传统两会视听新闻的报道类型,更重要的是技术作为一种介质能够带来用户与媒体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以5G技术为例,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5G+4K给用户带来的是超高清视频信号、多类型的节目制作,看直播的用户大大提升了观感。此外在两会新闻中心还设置了5G技术体验中心,可以现场看到运用5G技术传回来的节目,同时也可以戴上VR眼镜看直播。同样,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的“AI女主播”因其声音甜美、颜值超高在微博上引发关注和讨论,网友们纷纷感叹主持人要失业了。
不难看出,在这些新兴技术的落地使用的同时,它也给今年两会创造了新话题和新平台,技术创新带来的是用户体验与传播流量的双重提升,传统大型会议的新闻报道在技术的助推下迎来了新的可能。
2.产品创新:形态多元,亮点颇多
全媒体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大型新闻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融媒体中心,在组织与技术的支持下,各大媒体围绕2019两会的议程、内容以及当日热点来策划各类专题内容,对2019两会进行全景式的报道与呈现。毫无疑问,传统的文字内容已无法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量级,势必需要一些新的产品来提升其传播效果。2019年两会中的新兴产品将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与两会核心内容充分结合,在产品形态方面,动画、微视频、H5、专题策划、图解新闻、两会评论、网络音频等均有涉猎,同往年相比,两会报道作品形态更加丰富,同时其在数量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每一种产品形态中均有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融媒体作品。
其中,Vlog无疑是2019两会报道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作为年轻人的专属视频记录工具,Vlog在国外最早诞生于2012年的YouTube上。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其用户通过拍摄视频记录日常生活,与传统的图文博客有着本质不同。 在2019两会的融媒体报道模式中,Vlog充分发挥了其时长短、镜头多、整体风格偏轻松愉快的特点,为两会赢得了不少的年轻观众,媒体这种紧跟时尚的做法给两会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上会记者采用随手记录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会场之外的一些花絮信息。例如, 人民网官方微博开设《我的上会Vlog》话题,充分运用了全景VR技术、直播技术和短视频等各种新兴技术和平台,以此纪录记者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大大提升了Vlog的视频的观赏性。央视网推出《VR 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以快慢相间的移动延时画面和创意转场特效打破传统视角,为网友呈现了记者排队入场、发布会忙碌场景、发言人亮相等画面。
Vlog在2019年两会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是全媒体时代新兴技术与传统内容的无缝融合,它通过转换固有的大型会议媒体报道的叙事风格来提升内容的接近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同时,Vlog运用多种视频技术,由现场记者发回相关内容,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正是Vlog自身的这些特点与优势,让2019年两会得到了更多网民的关注与参与,相关数据显示,“微博两会Vlog”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破7000万。
3.传播形式创新:全息式、多平台、矩阵传播
一切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到达。如何能将两会中的信息巨流准确传达给全国人民,这是媒体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形式的创新能够让传统的视听新闻更好地到达。而在今年的两会中,全息式、多平台、矩阵式的传播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全网覆盖式的全息传播促成了更高效的到达。3月5日到3月15日,关于“2019两会”的微博话题讨论接近500万,阅读破20亿, 各大微信公号、新闻客户端也都同时将两会摆上了头版头条,并进行了跟进的连续报道。只要你用手机,两会的相关新闻在这10天里将源源不断地朝你涌来,这种多平台的联动式的传播矩阵就像一张巨大的信息网,几乎覆盖了每一位用户。效果如何我们暂且无从得知,但这样的形式让媒体对公众进行了一次有效且全面的“议程设置”,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事件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多种形式的传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传统大型会议报道在面对全新的媒体环境时必然也要有不同的传播策略,单靠报纸的文字或是电视的画面早已无法适应用户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多样性的需求。今年两会的视听新闻在实现全网覆盖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融媒体传播,图文结合、音视频搭配、H5动画、短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两会报道在各大平台均有出现,这些新兴的形式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尤为明显。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新华社、央视网、《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推出“AR、VR、全景交互、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既权威又有趣。其中新华网与腾讯新闻联合合作推出视频《2分钟炫酷视频让政府工作报告与你相连》,通过MR智能演播厅来还原百姓真实生活场景,从而打造了一种时空转换的效果,一经推出便获得了7000万的播放量。
延长周期,有效传播。对比往年的两会报道,我们发现,2019年两会报道不再只是专注于3月3日至15日这十多天的新闻信息,而是在通过延长两会的传播周期来达成更多的有效传播。具体来说,两会开始之前,各大媒体的前期预热工作随之展开,以央视为例,他们以过往成就为主题推出《领航新时代》宣传类节目,为即将到来的两会造势。两会进行时,媒体自然是以会场内容为主,静心策划一些专题节目,依托技术与平台优势对相关信息进行大面积地报道,以新华社为例,他们在2019年两会推出AI合成主播、AR智能眼镜等多项新技术,并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技术手段推动报道不断升级。两会结束后,主流媒体则转向对两会重要内容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央视在两会闭幕后推出《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借此来回溯两会中的那些“精彩瞬间”。媒体对两会报道传播周期的延长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点用户都能获取相应的内容,实现了对2019两会的追踪式的全程报道。
4.内容表达创新:软化新闻,专注于人
两会新闻多与政治相关,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传播上的天然劣势,而视听新闻传统的“播报式”的传递方式显然对此类新闻的传播毫无帮助。“硬新闻”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软化表达?2019年两会的新闻报道给出了答案。
图片与数据的二人转。每年两会都能涉及到很多的关键数据,这往往就是新闻点,也有不少的媒体拿数据当文字标题,而在今年的两会中间,尤其是3月5日开幕后 ,网上出现了大量“一图读懂”为标题的图片数据新闻。以人民网和腾讯新闻为例,这两家媒体合作推出“每日亮点”,通过长图来展示当日两会和预告次日内容,图里以现场照片和最新数据为主,辅以文字解释,色彩亮丽,保存便捷,可直接在微博、朋友圈进行二次传播。
大主题与小生态的兼顾。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了数个主题H5,其中一个名为“一根线能盘出啥”,用一根线牵出了诸多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创意十足,它在反映两会这个大主题的同时又能戳中部分人的小生态——比如交通、房价等。另外它还有一个温暖的结尾:“2019两会,你的声音都能被看见”,体现了制作者在传播过程当中极强的用户意识,专注于人。此条H5最终也获得了十万加的阅读和近一万的点赞,每年两会其实新闻内容基本大同小异,表达却千差万别,这时候创新内容表达,硬新闻软着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强大趋势,大型会议报道中传统的视听新闻作为Web1.0时代传播的主力军,在当下的融媒体环境中必须思考自身的转型之路。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曾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今天闭门造车无异于自寻死路,尤其是在新闻媒体这个每天都有新趋势的领域,思变是所有媒体人必备的品质。笔者认为,2019年两会的新闻报道给业界树立了现成且优质的标杆,利用融媒体的工具与条件来打造适合自己的报道形式,同时给用户带去全新体验,它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未来以来,媒体融合的大潮不会消逝,传统视听新闻如何应对大浪淘沙的变动浪潮,创新是最好的答案——要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视听新闻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在技术运用、形式转变、内容表达以及融合思维上还需要继续努力、加速拓展。
参考文献
[1] 殷乐.从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看视听新闻的创新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2),105-108。
[2] 吴海江、李莉、高秋艳.主流媒体如何创新全国两会报道——以新华社为例,《传媒》,2019(08),60-62。
[3] 陈云、郭蔓.传统视听新闻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现状与应对策略,《新闻前哨》,2019(02),9-10。
[4] 宫承波、田园、王玉风.超写作:融媒时代视听新闻表达新景观,《新闻与写作》,2018(03),18-21。
[5] 腾讯指数、腾讯研究院《2019年全国两会网络传播大数据报告》,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uiiPuXdD.html。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