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之后写《安家》 六六:中国人自己的买房故事
编剧六六的微博,这几天都在转发网友对新剧《安家》的讨论。上周五,由她操刀编剧,孙俪、罗晋主演的《安家》接档《新世界》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同步播出。开播几天来,两台收视率双双破2,剧中指涉的购房问题也数次冲上微博热搜榜。对六六而言,这是《蜗居》播出十年后,她创作的又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安家》购买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罗晋、孙俪饰演的男女主角都是房产中介,剧情围绕着买卖双方的博弈展开。虽说是改编,但《安家》几乎是一个原创的剧本。日版仅有10集,而《安家》拓展至53集,并将故事的发生地搬迁至上海。从已播出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房产证加名”还是包子铺老板是否该全款购房,乃至后面老洋房的买卖,都有着极强的现实背景。比起日版主角北川景子的夸张演绎,《安家》在呈现上更为内敛与现实。
这部中国版房产中介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创作者如何看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写作?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家》编剧六六。
《安家》编剧六六
《蜗居》之后再写《安家》
上观新闻:为什么会接下《安家》?
六六:我通常不接改编戏,因为我的创作是有思想主体的,是有感而发,别人的感想和我的感想不会有交界点。2017年,耀客传媒买下《卖房子的女人》版权,想让我写一个中国版房产中介的故事。我一开始不愿意,但他们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到2019年《蜗居》播出就十年了。这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觉得该回顾一下吗?如果不是他们提醒,我都忘记了。所以我就说,这个戏我可以写,就写中国人自己买房子的故事。
上观新闻:《安家》剧本经历了多长的创作周期,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六六:差不多2017年1月接到任务,中间做了4个月调研后正式签约。从5月到第二年年头,我做了中国大城市房屋交易状况和各个中介公司的摸底。到最后播出来,实际上已经2020年了。我是写作比较慢的一个人,剧本创作过程中采访量很大,但实际能成文的量很小,我只不过是从许多故事里面抓出十个而已。创作时,我还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时还要跟着老师上山下乡义诊,所以在写完论文后的间隙才有时间做剧本,这是最大的困难。
上观新闻:《安家》是一部以房产中介行业切入的都市剧,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去采风、深挖这个行业的?
六六:在采访时,我就注重多线条并进,无论是全国连锁大店,还是依旧存在的地方小店,我都做了采访,想知道它们的生存之道。中国有个特点,麦当劳、肯德基进来了后,很多土菜馆、当地小吃依旧做得很好,这就是中国特色。房地产行业里一枝独秀的,如链家这样的连锁店,会不会把小店吃得干干净净呢?在我的观察里,不会。
上观新闻:有网友评价,同样是关于房子的话题,《安家》比《蜗居》温暖得多。
六六:才开始播了几天,温暖我觉得不一定。这部剧的冲突、矛盾也很多。可能要等播完,到时候大家才能判断它到底是一部温暖的戏,还是一部尖刻的戏。
上观新闻:有网友认为这部剧对房产中介有虚构夸张的一面,对此您怎么看?
六六:这次很有意思,我最挑剔的朋友都跟我说,这个戏写得不错,非常好看、很抓人。很多观众提的问题,认为我们虚构夸张等,我都懒得反驳。因为绝大多数人一生只购一次房、两次房。像我这样花十个月时间采访了上千套房屋购买者的人是微乎其微的。没有遇到,不代表现实生活中没有。观众质疑中介装修房,然后再出去卖,认为这怎么可能?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中介太多了,并且敢这样做的都是行业翘楚,他有独立的审美,对市场有清晰的把握,相信自己的设计、装修能使房屋升值。
“采访本身就是生活”
上观新闻:现实题材剧一直是荧屏宠儿,您如何看待现实题材剧的创作?
六六:我个人认为,在现实题材剧的创作中,采访比写作本身重要得多,因为采访本身就是生活。你可以看到,相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人面前,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有时候沮丧在于,采访了二三十天没有收获。有些店长跟你说话的时候,简直就像官方问答,比新闻发言人发言还要标准。你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你想要的,于是再换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可能依旧很平淡,没有故事可说。但突然,你就会遇到一颗闪光的钻石,会两眼放光。所以采访才是成书、成电视剧的关键。
上观新闻:在电视剧的内容呈现上,《安家》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它的精髓是什么?
六六:在快节奏、高强度来不及思考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最看重的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小人物的情感上。中国人对买房这个事儿,特别有执念,认为有了房,就有了家。中国人在房产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每一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经。写这样的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缺话题,不缺题材。我没有创造隐性或显性的冲突,生活本身就是冲突,就是阴和阳的构成。只要把它展现出来,就具有话题性。最好的表达就是真实。
上观新闻:《安家》主角房似锦是有原型人物的,当时是如何确定下来的?
六六:社会有很多分层,大店、小店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主要就是采访那些独特的人、独特的系统。观众看到的每一个故事,它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比如房似锦这样一个人物,她的原型是一位24岁的店长,但她背后集结五六个店长的故事,所以她是冲突的极致。
上观新闻:采访过程中,哪些素材印象特别深刻?
六六:我采访过链家的一个店长,他家境很好,因为一个意外的原因被外派到北京上地当新店长。他本来是不情愿的,因为要跟家人分离。上地当时是个新地方,他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一片空地上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上地欢迎你”,他就感到一股热血沸腾。他工作的热情,把荒芜之地建设成繁华,就是从那个条幅开始的。虽然最后他没进戏,但你知道那种画面感给你的震撼。
上观新闻:对于《安家》,您还听到哪些比较有趣的反馈?
六六:这个戏刚播出来一两天,我就听说,房地产行业把这部剧变成了教科书,每天大家都要学习、开讨论会,研究用什么方法拿下客户。这两天又听说,做市场营销或销售行业的,也把它作为一个经典案例,研究怎么像房似锦一样抓住客户心理。
上观新闻:您现在还在进行哪些剧本的创作?
六六:我正在写作一个中医戏,目前在给中医戏寻找素材,包括关注这次疫情的信息。几年前,听说我要写中医的人都推荐我采访刘力红,我绕不开他。但他将了我一军,说我要是能读到硕士毕业,就有资格写中医了。结果我不但以优异成绩毕业,还办了个医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